APP下载

辽宁省大众“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运行机制研究①

2017-11-27李春月李博田云平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2期
关键词:运行机制辽宁供给

李春月 李博 田云平

(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体育学院;2.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 辽宁阜新 123000)

辽宁省大众“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运行机制研究①

李春月1李博2田云平1

(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体育学院;2.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 辽宁阜新 123000)

“互联网+体育”作为现代科技与体育有机结合的新模式。动力机制、实现机制和调节机制构成了辽宁大众“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运行机制的基本系统。保证运行机制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是推动辽宁大众“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良性运行与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辽宁 大众“互联网+体育” 模式 运行机制

科技进步促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迅速浸润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互联网+体育”作为现代科技与体育有机结合的新模式,使人们对体育的客观需要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既可以人的“一对多”需要,也可以达到“一对一”愿望。其形式既可以是“虚拟聚集”,也可以是“实体聚集”。有利于能够增加人们对体育需要的“程度”和健康目标实现的路径。

1 辽宁省大众“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优势

“互联网+体育”是科技与体育协同发展的必然。“互联网+体育”模式的存在和应用所表现出来的互联、聚集、创造、分享的社交属性延展了人对健康和愉悦的需要。其模式应用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网络为代表的新信息技术手段空前地消灭时空的限制、信息的不对称。有效实现了人们的体育需求信息和服务资源的无缝对接和调配,体育服务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的直接互动。使人的体育交往、健康交互实现了平台化、实时化、社群化、个性化、精选化。该模式让体育参与者与“器物”互动起来,塑造了人与“人格化物”对话的新的界面。

“互联网+体育”模式破除了体育资源碎片化分布,实现资源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整合,把各种有利于满足体育需求的服务资源(如物力、人力、财力、技术、信息等)有机组合起来的行为。通过体育服务供给者和需求者的各方数据集中管理、展现、传送、统计分析,实现供给资源配置均衡化、精准化。保障参与者的多样性、公平性需求。

2 辽宁省大众“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运行机制内涵

辽宁省大众“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运行机制是指在辽宁大众体育发展中,影响“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中各要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侧重于“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中要素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来看待管理过程,包括动力机制、决策机制、保障机制、供给机制、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等。构建辽宁省大众“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运行机制涉及到多方资源、责任、权利、利益的分配与管理,重点在于体育供给的政策支持、体育供给的技术支撑、体育供给的经费保障和体育供给的人力资源等要素协同,核心是要处理好辽宁地区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在大众“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构建中的角色分工问题。

3 辽宁省大众“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运行机制

3.1 “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动力机制

(1)“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动力源。大众对体育的需要是“互联网+体育”运行的首要动力源。“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刷新新高度,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体育价值认识已远远超出健身强体本身,进一步转向健美、体闲、娱乐和交际。并以提高生活质量为核心,以运动的科学性、合理性为目标,积极需求大众科学健身、健康和快乐,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动力目标。大众对体育的需求及其功能由单一转向多元,因此,满足大众的生存和生活健康、休闲和娱乐需要,满足政府体育服务供给、满足互联网产业和体育产业发展、满足大众体育消费,直至满足社会和谐文明的终极价值,这些需求自然而然就成为了“互联网+体育”模式的社会运行机制中的动力目标。

(3)“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动力结构。“互联网+体育”模式动力结构由互联网、大数据、体育科学文化、大众体育、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等领域相互交叉、渗透、重新组合。若将动力转化为行动,创造更为丰富的体育形式、内容和产品,满足日益增长的辽宁大众体育需要,建构推动者、组织者、管理者和监督者等角色规范,必须厘清资金提供、制度供给、政策制定、服务监督等要素、强化政府部门之间的资源统筹、政策共享和互相配合机制,促进辽宁大众“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良性运行。

(4)“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动力过程。

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收入提高刺激个体和群体对体育广泛需要。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构建公共信息平台作为体育参与者、各体育部门、各体育单位和各体育领域的工具,整合供给、调配资源,协调机制,在“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动力作用下,将体育参与者的需要转化体育实际行动,进而满足体育参与者完成体育活动、实现体育目标。并通过“互联网+体育”主体反馈获取有关信息,从而使动力供给主体对参与体育的客体实际需要及其过程作相应的调整。

3.2 “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运行的实现机制

(1)“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结构功能。“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体育运行机制主要有政府、企业、社会和市场等4种结构形式,这4种主体结构作为体育服务供给功能能够同自身结构调整保持一致,且能够互相补充和彼此交融。该模式整合的基本对象就是围绕互联网资源和体育资源所形成的多方利益群体并获得长期的效果。使资金提供、制度供给、政策制定、服务监督等结构要素、互联网和体育结构进行组合会发挥超长功能。

(2)“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运行保障机制。

①组织机制。体育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体育事务和服务具有社会公益性性质。“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具有系统性。推进“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以政府和体育主管部门为主导,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工具为手段,以满足辽宁大众体育实际需求为目的,以辽宁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文教卫生为为主体和载体,整合模式内部要素和资源,厘清资源、责任、权利、利益的关系。此外,该模式从内容和方式上激活了社会自发组织资源,可以积极发展以公益性、志愿性、非营利性为宗旨的社会体育组织,获得广泛的社会体育资源、提供更加专业和高效的大众体育服务,既缓解专业体育服务人员短缺,也进一步丰富“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的内容和项目。

②制度机制。“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给民生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作为一种手段同样“双刃剑”效应。“互联网”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规制,即“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需要一个完备的法律框架,将其发展纳人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制定和完善“互联网+体育”规范、资质、质量、设施等标准,制定网络安全、电子商务、个人信息保护、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等法律法规,这是推进“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的基础性运行机制。

③经费机制。“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国家经济水平。从社会供给角度看,属于公共服务范畴,这种发展模完全靠的政府或市场化单一供给不能完成其目标。因此要构建政府拨款、购买体育服务、社会众筹、体育彩票、以及体育商业化运营等方式经费保障运行机制,推进和保障“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目前,辽宁处于经济转型周期,无法投入大量资金运行大众“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因此,在运行经费上,要大力选择“互联网+”思维,借助国家供给侧改革政策支持,优化辽宁大众“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中内容、形式、制度、政策等诸多要素配置,激励社会资本向大众体育投入,推进投融资回报机制,如PPP模式、“旅游+体育”模式、“商业型+事业型”模式、“体育产业+体育公共服务”模式等,弥补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3.3 “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运行的调节机制

(1)调节对象。从辽宁大众体育现状来看,政府政府在体育供给上偏重竞技体育,弱化大众体育,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模糊。辽宁大众“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可以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对体育参与成员的价值观念、社会行为、体育利益群体间的关系和各体育运行系统的关系进行系统化、精准化调节。参与者通过互联网表达自己对体育公共服务需求,体育供给者通过需求数据分析,规划方案实现反馈和供给。

(2)调节手段。为确保辽宁大众“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健康运行。需要通过一定的调节手段解决机制运行环节存在一定的问题。

①技术调节。“互联网+体育”效能优化就在于其有效整合了互联网、物联网、现代通讯网、智能传感等科技手段,从而实现大众体育数据信息动态管理、多终端服务、多平台无缝对接等功能,建构一个集“服务、监管、分析、预测”的系统性大众体育服务体系。从体育参与者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知识特点综合考虑,进行体育信息数据整合、处理,实现大众体育健康状态实时分析和健康大数据趋势分析,满足个性化、大众化、分类化健康体育需求。

②制度调节。在整个辽宁大众“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供给过程中,政府是制度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和监管者。政府通过技术调节获得社会体育信息,通过制度整合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体育社团、体育基金会、民办非企业体育单位等)、企业、个人等多种社会体育资源形成供给机制和引导机制,以满足多样化的辽宁大众体育需求。

③文化调节。体育文化是体育成员的自觉遵守的价值观念。具有广泛性。辽宁大众“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通过体育运动新风尚、新内容、新产品,新手段、新平台实现体育文化创新。从体育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产业文化调节辽宁体育社会实践中的价值观念、精神状态、理论知识、方法手段和思维方式。

[1]王润斌.体育运行机制的理论构建[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6):23-25.

[2]郭瑞.我国体育文化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及动力模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

[3]卞雯文.基于“互联网+”湘西州大众体育服务信息平台构建研究[D].吉首大学,2016.

[4]燕国栋.全民健身网络指导系统的构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

[5]韩成栋.“互联网+”,为体育发展插上强劲的翅膀[N].重庆日报,2015-04-06.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2.212

G80-32

A

2095-2813(2017)11(b)-0212-02

2015年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辽宁省大众‘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构建研究”(项目编号:W2015199)。作者简介:李春月(1974—),女,汉族,辽宁阜新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体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运行机制辽宁供给
辽宁之光
以创新发展为引领的航天院所科技委智库运行机制探讨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北欧大众体育治理透视:制度环境、核心理念与运行机制——兼论对我国群众体育治理改革的启示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