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医阴阳谈谈太极拳套路教学中虚实形体变化

2017-11-27张芳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2期
关键词:形体阴阳套路

张芳

(广州大学体育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6)

从中医阴阳谈谈太极拳套路教学中虚实形体变化

张芳

(广州大学体育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6)

面对现在的社会发展,体育教学中也有了新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中医阴阳学说是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利用科学理念,使太极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指导体育教学的个性化教学化。现在的高校教学中,大多都有太极拳课程,但是在套路教学后,并没有将虚实结合在教学中,无法展现太极拳的阴阳结合、虚实并济的特征。本文运用阴阳学说教学法,通过教学实践的方式进行研究,希望的得到更高效的教学方法。

中医阴阳 太极拳 虚实形体变化

随着我国体育教学改革活动的进行,我国的体育教学中也出现了很多的新课程。太极拳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也是以我国儒家、道家的阴阳、太极为核心思想。这项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还能修身养性,也是中医中一种活络静脉的方式。阴阳是我国古代解释一切事物变化的哲学观念,也是中医的基础思想。阴阳虚实变化对太极拳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1 虚实形体阴阳对立与阴阳互根

阴阳对立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制约的作用。阴阳互根是阴阳双方不能逃离另一方自己单独存在,双方都是以对方为存在的条件。在太极拳套路的教学中,应该重视对虚实转化的讲授,虚实的变化在形体上应该清晰的展现,并且在交换中,双手应该有虚有实,双足也要有虚有实,也就是说在太极拳套路中,应该在手、足、肩、胯等形体方面表现虚实。太极拳套路教学中应该虚实变化,动作中应该有转换点,并且在虚实变化中要用心体会。太极拳的练习若是不能了解虚实结合的道理,那么其太极拳套路的学习也不能有太高的成就。在太极拳教学中应该注意动作、内气的虚实。教学中应该注意对初学者的教育中应该要明确,若是全身的重心在右腿,右腿为实,左腿为虚;若是重心在左腿,则反之。

学习者应该注意虚实变化,太极拳的套路学习就是在于意气的转化,利用虚实的变化实现重心的变化。学习者在练习时,也应该注意随拳架招式转化自己的力量,将双腿和双臂分开承力,避免将自己的力量放在同一部位上,这样才能长时间的练习,不会由于久练产生疲惫感。同时将在练习中关节、骨骼受力由轻到重也是一种比较健康的锻炼方式。就像我们的心脏一样,一跳一停,在停跳之间得到充足的休息,这样才不容易产生疲劳。太极拳套路中的虚实也是如此,在太极拳练习中,一虚一实实现对机体和内脏的休息,这也是虚实分明的特点。双手的虚实,应该是手足上下虚实,走架子时双手划弧走圆,在胯部的虚实变化中手足的虚实也在变化着。在双足迈步时,一虚一实,当虚的这只脚落地时,双脚的虚实得以转化。而手变化时,足要变化;足变化时,手也要变化,这就是上下相随的变化。虚实变化说起来容易,但是在实际的运动中,人需要对重心进行把握,分析人体运动的矛盾性,掌握其中的关系才能懂得虚实变化[1]。

2 虚实变化中的阴阳转化

阴阳转化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将阴阳双方向各自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也就是所谓的阴就是阳,阳就是阴。阴阳变化一般都是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阴阳变化就是所谓的物极必反。太极拳套路练习时,应该注意腰脊的作用,腰脊是动作运行的主宰。在太极拳练习时,身体四肢要节节连贯不能有一丝间断,身体由肢到胯,由手到肩等等各个部位都要串联起来。在练习中应该放松筋骨,尤其是长骨缝和韧肌,在收缩、舒展、上升、下降等过程中,以胯、肘、腕等为圆心,进行运劲,使用缠丝螺旋的方式运劲。在形体上表现的形体紧凑,四肢要合理的运用,主要就是将身体的各个部位拉伸。练拳时,腰脊的伸展是以腰脊为核心,并且在运动中腰脊都会有轻微的变化。腰脊处于人身体的中心部位,所以其在运动中也要注意将其处在中心位置。利用丹田气将双腿向下伸,将双手举过头顶,并且向上伸,使全身各部位得以拉伸[1]。

腰脊是运动的主宰,但是运动不是单一的上下左右,而是全身的缠丝运行,将各个部位的关节放松,这样才能达到节节贯穿。在运动中,各个关节随着诠释运动,实现舒展。单一的分节运动就无法实现整体的缠丝功能,所以在运动中就要将不同的关节的用劲体现出来。胯、膝、踝松开在虚实变化中比较明确,其腿虚的动作比较容易,但是实的动作需要肌肉和缠丝的作用,有些关节也是松开的。由于虚实变化在动作中经常出现,所以其各个关节也是松开的。脚、小腿、大腿在虚实变化中,提脚则节节松开。双臂、双腿在形体上比较明确。随着架子的一招一式都应该顺畅,并且贯穿在形体变化中[3]。

3 虚实动作中的快慢

练拳的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都应该尽量慢的进行活动,能慢尽量的慢,这样才能灵活的运用,并且在灵活运用到一定火候,就能实现以其克敌制胜。太极拳是一种比较慢的运动,在慢慢的动作练习中,增强人体的体能,并且协调内外,实现周身一致。太极拳的练习中有三层功夫,首先就是第一层,学习的过程要尽量的慢,但这个慢不是痴呆。第二层就是在学习后,可以适当的加快,但是加快时不能变慢。第三层是快后再次变慢,慢变为柔,这样才能保证刚柔并济。动作反面才能保证有时间调整动作,并且在练习中才能更加的顺畅,将自己的丹田与动作结合,使气息与动作统一,一般一套拳练习的时间应该为20min作用,不能过快。太极拳可以快慢相结合,快慢都可以。在练拳时,可以快可以慢,可以缓,可以急,所以在架子的练习时可以虚实相结合,在快慢变化中调节自己的动作,才能做到快而不乱。当虚实动作结合,这样就能加快速度[4]。

4 虚实变化,阴阳相互升降

太极拳是以心行气,在练习中应该重视周身运气,用气而不应拙力,在练习中,应该注意以气定形体。形体的活动和外气的活动是意气展现在外。这种将气外显的方式主要就是将自己的动作中加入意气,将自己的意气灌输在自己的动作中,实现气的外显。这样做练习是动作才能更加的专一、坚强、灵活。练习者一定要保证自己的注意力集中,思想不分散,这样意气才能稳定。一般长时间练拳的人,只要意念到一个部位就可以产生气,而气又能促进外部的形体。“意”就是一种思想,也就是我的心的意思。内气是在意的引导下形成的一种在身体各个部位的气。太极拳的意气是将外表的形态和拳架相配合,实现快慢相间,虚实变化。架子动作练习时,应该保证作动规范,并且落点准确,变化有序,并且各个部分协调[5]。

结论:太极拳是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但是在高校的教学中,其对太极拳的教学也都是以太极拳套路为主,并没有进行其他实践。太极拳学习并不简单,其需要身体的各个部分的练习,并且在练习中,需要将虚实结合,满足身体各个部位的伸展。在太极拳初学者学习时,应该注意尽量的慢进行动作的练习,已找到自己动作的错误,在熟悉动作后,可以进行快的练习,保证自己动作的正确,然后进行快慢练习,将快慢结合。高校的体育锻炼中,不应该只注重教学的形式更应该注重对学生体育锻炼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应该对注重全身的关联性。

[1]杨静,毛若宇.运动指标监测在太极拳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6(11):62-67.

[2]邹寒冰.高校太极拳教学现状与对策探讨[J].运动,2015(23):57-58.

[3]钟菊华,郑健.高等院校太极拳教学的困惑与反思——基于文化本源的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5):118-121.

[4]曹庆华,蔡彦增.高校武术太极拳教学的“慢拳快教”[J].搏击:武术科学,2014(7):71-72.

[5]李华.基于终身体育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太极拳教学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26):136-137.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2.190

G8

A

2095-2813(2017)11(b)-0190-02

猜你喜欢

形体阴阳套路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高职体育教学中形体训练的价值与对策探讨
阴阳学说在杨式太极拳中的表现浅探
Airbnb上的套路
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眼下有套路
浅论守阴阳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