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上的陈州武术

2017-11-27朱美晨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陈氏太极拳武术

朱美晨

朱美晨(1991-),女,河南周口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发展理论研究。

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0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0, Henan, China.

历史上的陈州武术

朱美晨

陈州,即现今河南淮阳,上古时期太昊伏羲称王,定都陈州,教授人们打猎、搏斗的技能,武术文化也就此诞生。中国武术文化渊源流长,作为武术发源地的陈州也在武术的演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地位。本文依托史实研究,探究历史上的陈州武术,揭示陈州对我国武术发展的巨大意义。

陈州武术;历史演化;少林拳;陈氏太极

1 中华武术起源与发展

武术,主要包含套路和搏斗两大运动形式,我国的武术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讲求攻防技击四项主要的技术内容,注重气行兼备,内外兼修,属于民族一项较为传统的体育项目。依据养成环境和发展程度,我国武术的演化历程可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1 武术萌芽

中国武术文化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由于当时自然环境恶劣,人类生存还时时面临野兽侵扰,为了种族存活,因此,原始人出于本能,同外侵物种进行搏斗,就是在这种生产、生活的累积的中,人们不断学会了应用拳脚、石头、木棒进行打击的方法;后来更逐渐演化出木器、石器来增强搏斗的攻击性。除生存上的狩猎需求外,部落间的冲突、战争也使得大量生产用工具经过演变,逐渐成为武器,原始人类生活积累的生产技能也发生向军事技能的转化。

1.2 古代武术

我国古代武术,同军事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当时,“田猎”和“武舞”是主要的军事训练模式。田猎,讲求的是空手格斗的技巧,包含“空手以搏”等多种搏斗技巧;武舞,是依据所应用武器的特点来开展的,将击刺和阵型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训练方式。不同于萌芽时期以感性认知为主的攻击方式,古代武术开始讲求方法性、技巧性,充满理性色彩的技击性也成为这个时代武术发展的主要特色。

从春秋时期,侠士、剑客以练武为生的职业开始盛行;到宋代,民间武馆逐步建立;再到明清时期,我国流传的十八般武艺有了具体的名称和内容,流派体制建立成形,古代武术无疑对我国武术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3 近代武术

自鸦片战争开始,我国武术中,军阵形式的厮杀已经逐渐消失。以“中国新武术”为标志的近代武术拉开序幕。近代武术在融合了我国古代的拳技、腿法之余,还加入了西方体操的动作姿势,辅以体育教学的方法和竞技思想,是我国的武术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4 当代武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多方推动的帮助之下,当代武术获得快速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的风潮席卷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纷纷成立了以太极、拳艺学习为主的武术队。1959年,我国制定并实施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这也标志着我国武术有了进一步规范化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武术发展迈向科学性的研究,不仅依托旧有的套路、招式,更添加生理学、生物化学、力学等方面的知识,增强我国武术行业的理论性和知识性。此后,我国还致力于将武术文化带入世界平台,1999年,国际奥委会更通过决议,正式接纳了国际武术联合会,就此,武术正式进入了世界体育大舞台。

2 陈州武术在各历史阶段中的发展

2.1 武术萌芽时期陈州武术发展

陈州,即现今河南淮阳,相传上古时期,伏羲在这里教授人们如何狩猎、搏斗,不仅使同部落的原始人类具备了更为强大的生存技巧,同时也统一了当时分据的大小部落,后来,更是在陈州建立华夏史上第一个都城,因此陈州一直被认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我国的武术文化也在这里产生。在伏羲的引领下,部落里的民众不仅拥有拳技、脚踢等技能,更开始学会应用工具来强化自身的搏斗技巧。因此我国武术文化的雏形是在陈州产生并逐步完善的。此外,伏羲创设的思想基础,也为此后太极拳法的产生奠定了理论根基。

2.2 古代武术时期陈州武术发展

这一时期,武术文化发展最为繁盛的地方是中原地区,当时中原武术技冠天下,陈州不仅地处中原,少林拳、陈氏太极拳等后来名扬天下的拳种也在此产生。

少林功夫内容丰富,种类甚繁,依据少林寺内部的记载,少林武术从套路上进行计算,共有708套不同的武术套路:其中仅拳法和器械方面的内容就有552套之多,除此之外,七十二绝技、格斗、擒拿、点穴、气功等内容占据了156套。一直以来,我们都口口相传一句话 “天下功夫出少林”,足见少林功夫在我国武术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少林武术最突出的特点在于禅武合一,因此除去单纯的招式技法,少林功夫更加讲求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因此也有“武术禅”之称。少林功夫的发展也使得少林寺一直以来,作为我国武术文化的品牌,也闻名遐迩。

除少林功夫外,陈州武术对我国武术文化一个更为重要的贡献是陈氏太极拳的创立。陈氏太极拳是一种起源于明末的汉族拳术,不同于其他拳法生、刚、硬、猛的特点,陈氏太极拳法更加讲求刚柔并济,注重修身养性、强身健体。也是基于这样的特点,使得现在陈氏太极拳有了强大的民众基础,并散播到五大洲,成为上亿人学习修炼的内容。后期,陈氏后人在陈氏太极拳术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丰富发展出刀、枪、剑、锏等器械套路,同时整理文字教学书谱,并开班收徒,使得陈氏太极拳这一我国武林史上的明珠得以不断传承与发扬。

古代武术讲求技击性,这种技击性不仅仅是对于攻击的招式、套路的技巧性要求,更在于同其他文化内容的融合发展,像我们上述举例的少林功夫和陈氏太极拳法,就在单纯的进攻技巧的基础之上融入了佛学、禅思、太极思想,使得武术从单纯的搏斗增加了文化的内核。而且在这一时期,我国确立了太极、少林、形意这三大拳种,其中两项起源于陈州,也足见陈州对于古代武术的深远影响。

2.3 近代武术时期陈州武术发展

鸦片战争打响后,我国国内经过思想的变迁与解放,武术已逐渐摒弃了传统的阵列战争的用途,转向强身健体和体育竞技的方向。这一时代,陈州也为我国武术文化的传承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据统计,我国共有129个武术拳种,其中在陈州流行的就有30-40种之多,除少林拳、陈氏太极拳之外,还有查拳、形意拳、八卦拳、梅花拳等丰富多样的拳种,在近代时期,完成这多种武术的传承,同时辅以体育竞技思维的转型,这本身就是一件纷繁浩荡的工程,也足见陈州武术对于我国近代武术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4 现代武术时期陈州武术发展

进入现代,一方面居民生活水平提升,使得居民对于健康的需求要求进一步增加,近代武术的竞技体育性质转型使武术作为一项具备强身健体功能的竞技体育项目,进入到寻常百姓家中;另一方面,国家对于文化保护的重视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使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环节的武术进一步得到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陈州人民也有效把握了这一有利的形势,开展丰富多样的具有武术文化特色的活动,对陈州大地的传统武术进行发展传播。

2.4.1 武术学校的兴办发展

武术需要传承发展,开班授课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在良好政策的推动下,陈州大地兴办了很多武术学校,将传统武术融入到日常教学,不仅使学校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发展,同时,更加强了对于武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当然,除这种主要进行武术基础性教学的武校之外,陈州仰仗着自身独特的文化优势,使得少林拳法、太极形意等我国武术之林的精品武术,在武术传承人的进一步发展推广之下,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新的活力色彩。

2.4.2 武术期刊兴建武术文化

除武术学校对武术技法方面进行传承,陈州大地上的仁人志士更致力于创建文字资料来对武术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行留存。例如在当地武术机构的推动下产生的期刊《陈州武术》,就依据陈州本土当下的武术发展现状,进行文稿的整理收录,深刻反映陈州武术在当代环境下的不断发展壮大。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陈州人也不仅仅局限于通过文字方式对武术发展进行记录,精良的视频教程也使得武术作为一项可以强身健体的竞技运动项目,真正进入到了寻常百姓家,由简如繁、层层递进、梯度科学也使得这些功夫教学视频能够真正帮助普通民众了解功夫、学习功夫、精进功夫,最终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2.4.3 武术竞赛推动武术传播

在陈州,现今每年都会举办很多具有地方、拳法特色的武术竞赛,除部分官方竞赛之外,众多民间竞赛开办也充分体现出陈州人对于功夫文化的热爱。竞赛的举办一方面给功夫传承学习者一个公平切磋的平台,精进武艺,进一步加强武术文化的有效传承,同时另一方面,由于武术本身的竞技性和观赏性,使观看竞技武术比赛也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活动,因此,虽然有部分人由于种种原因并不能够加入到武术的学习之中,但是观看武术竞赛也成为一种参与武术传承的方式。武术竞赛的举办,从观看者的角度来看,增加了传统武术的受众,加强了武术文化在我国的传播;从练习者的角度来看,提供了一个切磋平台,有效增进了武术文化传承的质量。

此外现今多媒体产业得到飞跃式发展,武术竞赛同多媒体产业的有效结合也加强了武术传播的力度,例如河南卫视的《武林风》栏目,对我国现今的武术发展就起到了非常良好的促进作用。

3 结语

本文以时间为跨度,求证大量史实数据,从多个维度描摹出陈州在我国武术发展中所承担的重要历史责任,总结归纳如下:

3.1 陈州是中国武术发源之基:自原始时期,伏羲教授人们狩猎、搏击的技巧,并在收归华夏各部落族群之后,确立第一个都城在陈州开始,陈州这一钟毓灵秀之地就无疑成为我国武术的起源之地;

3.2 陈州是中国武术发展之力:从少林、陈氏太极拳两大传统武术流派在这里创建、发展,真正实现我国武术的技击性发展,将武术套路技巧与禅意、太极思想有机结合;到近代成功传承转型,不仅使30-40种武术技艺后继有人,而且完成了由战争性到竞技性的有效转换;再到现如今,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陈州大地上,各式武术学校雨后春笋般落地开展,《陈州武术》等反映陈州武术现今发展的期刊火热出版,多种武术大赛举办竞技,多种荧屏电视节目的播出,都使得陈州在我国现代武术发展和传播祈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3 陈州是中国武术成熟之实,经过千百年的演化变迁,陈州大地上累积了大量中华武术文化的结晶,除了大量武术传承人聚集于此,开班授课,更有大量具有中国武术文化特征特色的民俗、建筑在此生根,他们也将帮助凝聚在陈州大地的武术文化永远散发着新的生机,新的色彩。

历史上的陈州武术,包含了伏羲搏击技巧的智慧,涵盖了太极、禅思的精妙,更深谙竞技体育精神的精髓,相信在现代陈州人的聪明才智之下,陈州武术也必将带着此前积淀的文化精髓重新出发,为我国武术文化大花园增添一抹耀眼的亮色,也为世界文化之林增添一抹葱茏绿意。

[1] 张鹏.中国武术人学思想探析[D].苏州:苏州大学,2015.

[2] 任学锋.简议近代以来中国武术三次创新的背景、标志及价值[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8(1):109-111.

[3] 王伟,万发达.中国武术的文化研究及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05,7(1):17-19.

[4] 栗霞.少林武术文化内涵解析[J].运动,2011,5(1):144-145,133.

ChenzhouWushuinHistory

Zhu Meichen

Chenzhou, where is now Huaiyang in Henan, is the capital for Fuxi in ancient times Fuxi king. Fuxi taught people with hunt and fighting skills, and martial arts culture was born accordingly. Chinese martial arts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Chenzhou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its evolution as its headstream. Based on histor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history of Chenzhou Wushu, revealing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Chenzhou to Chinese Wushu.

Chenzhou Wushu; historical evolution; Shaolin Boxing; Chen's Taiji

G852

A

1005-0256(2017)11-0148-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11.062

猜你喜欢

陈氏太极拳武术
义宁陈氏家风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陈远
林挺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陈氏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