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解读体育文化①

2017-11-27杨婧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传统思想体育

杨婧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解读体育文化①

杨婧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体育作为当代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引领社会风尚,带动社会潮流,逐步形成一种特有的体育文化。文化的传播离不开创新和传承,体育文化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有着紧密的联系。以传统文化思想为视角,正确理解与把握体育文化的内涵,传播健康的体育文化思想,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作用。

体育文化 传统文化思想 和谐社会

文化是复杂的整合体,它除了教育,科学,艺术等重要组成形式,还涵盖了人文物质生活以及风俗信仰等,其中就包括体育文化[1]。根据文化的定义,有学者提出,体育是一种建立在人自身上所创造出来的文化,是一种身体上的,行为意识形态的表现,这种意识就是人类所追寻健康最有效、最有益、最有趣的体育[2]。

1 儒家传统文化中体育文化的论述

在中文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顺应历史发展的规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深刻的蕴含了体育文化的论述。

1.1 孔子以礼仁为核心的体育思想

儒家思想是春秋末年由孔丘首创,后被历代封建统治者所追寻的正宗学派之一,同时也是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大家。自周代起,人们已经开始理性的把习武者的德行教化与武艺技术柔和在一起来考验一个人的整体。尚武实践作为当时社会的潮流,对统治者来说,既可夺得千秋霸业又可治国安民,对平民百姓来说,既可强身健体又可防身自卫,由此可见,习武之风尚行。

孔子以礼仁为核心,主要体现在他的伦理思想就是仁。所谓“仁”:一是“仁者,爱人”。这将的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要有爱,怜悯之心。这里所将的“爱人”也是指“爱亲”,即有血缘关系的宗亲,又可指“爱众”,泛爱众而亲仁,具有博爱之心,海纳百川的胸襟。孔子有云:“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身而让。下而饮,其争也君子”[3]意思说君子本应当与世无争,但是唯独射箭是要竞争的,并且这种赛前的相互礼让和谦逊,赛后又痛饮,这是一种有“德”之争,“仁义”之争,正是孔子这种以礼仁为核心的体育文化,延续至今,才有得“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之说,也可称作:武是行仁的前提,仁是行武的归宿。[4]

1.2 孟子,荀子的礼仁并重

孟子在继承孔子的观点上,其基本特点就是伦理性。孟子所谓的“发而不中,不怨胜已己者,反求诸己”意思是说射箭不中不可埋怨对手,要从自己的主观上找原因,再从客观上找原因,从而不断的反省,力求进步,这与民代刘基所作的“射不中则碎棋子,弈不胜则啮棋子。人曰:是非鸪与子之罪,盍亦反而思乎?”[5]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样留给后人不断反省自己的启示。并且强调了竞技体育强调训练,对训练的严格要求。

荀子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特别注重习性的修炼,所谓的“形具而神在”就是表明有了身体,才能产生精神上的活动。此外,荀子还特别重视物质基础,荀子有云:“弓矢不调,则异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6]正是这种勤奋,对高超技艺的追寻,对艺在勤中练的概括,对我们如今的教育,体育都有值得借鉴的价值。

1.3 刘向的“欲养生,先养德”

刘向主张先文后武,德义在前,所以就有了“欲养生,先养德”之说,这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德智体三足鼎立,共同发展有着相似之处。与此同时,刘向还重视武事,提倡国军应当重视军事,加强对百姓的军事教育,这与我们现行的“健康中国”,通过医疗,饮食,特别是体育运动的方式达到健康,遵循国家的意志,增强个人对体育运动的意识,普及体育文化知识,对构建和谐社会,健康中国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从儒家思想的传统文化中不难看出除了重视体育还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就说明体育不是一个单一的范畴,体育是与人,与社会,乃至与自然都有微妙联系的动态符号,这其中动态的传递,逐渐成为了一种特有的体育文化,具有新的生命力。

2 道家传统文化中体育文化的论述

道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上最为自然的一种,具有道法自然的体育思想。如果说儒家学说是伦理性的创始人,那么道家则是自然性的先驱,可以说不管是对国家的作用还是在体育思想上的表述都具有不同的时代意义。

2.1 老子“道”观

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特别是其著名的“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这样对物质变化过程的延续以及生生不息的蓬勃发展对我们在传统体育精神文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特别是乒乓球作为我国的国球,领军世界巅峰,为何我国乒乓球这项运动在世界长盛不衰,立于不败之地?这与我国乒乓球“金字塔”式的人材选拔结构模式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人材的生生不息,竞技超越,推动乒乓球的国际水平不断上升。

2.2 庄子的体育保健观

庄子所谓的“欲养生,先治身”,明确的指出了养身与身体之间的紧密联系,其一就是个人卫生,健康;其二则是为了治理社会,服务于社会。庄子有云:“百百骸,九窍,六脏,胲而存焉”[7],简单阐释了人体的构造和演变,符合生物进化和人体解刨的观点,为中国古代体育思想在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上奠定了可行性的基础。体育本就是一项行为先于意识的运动,体育原理也是建立在行为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组织语言,研究逻辑,业化思想体系,科学实践来填补理论的空缺。这就引发了一个常被人们忽视的主题——运动技术知识,当体育被视为一种简单的身体活动,把运动的技术逐渐视为一种可操作性的实践活动,难免会忽视运动技术理论性的研究。

从道家传统的体育文化思想我们可以得知道家注重自然,重视人的天性,特别是动静结合,犹如活水的传统文化思想,有益于社会,有利于人类,在不违背客观规律的制约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并服务于构建社会。

3 传统思想文化对体育文化的启示

3.1 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从传统的思想文化的深远影响中,不少学者对体育有着不同的定义,不同的定义对体育文化也具有不同的功能。例如:“体育是一种寓教育于运动之中的社会现象,是通过运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一种社会现象”这种社会现象的出现不是突兀的,据“六艺”记载中,其中的“射”,“御”就体现出体育运动在传统的文化思想中具有教育人的功能,而这种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一直延续至今,不断的教化人类,而且这种现象不单单的存在于教育,更广泛的运用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卫生等各种社会现象中。

3.2 体育是教育过程和文化活动的总和

体育是一种教育的过程还是一种文化活动的表现不能单一来说,曾有学者认为:“体育是以人体运动为基本手段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教育过程和文化活动”。[8]这里将“教育过程”和“文化活动”相提并论,但实际上过程和活动是必须区别来看的,过程是注重活动进行的顺序,而活动则是为了达到目的而采取的行动[9],区别的同时必然有着联系,教育过程和文化活动的并重使得体育形成了一种自身独特的文化,体育文化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一种可生成性的,过程和结果的总和,将两者联系起来,不断的为体育文化锦上添花,不断探究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体育思想,共享社会资源,服务于人类,回馈社会。

[1]王卫东.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育价值观:西方之鉴与本土之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胡小明.体育人类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3]论语·八[Z].

[4]崔乐泉,杨向东.中国体育思想史(古代卷)[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刘基.明代《郁离子》卷九[Z].

[6]《荀子·议兵》[Z].

[7]《庄子·齐物论》[Z].

[8]杨文轩,陈琦.体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韩丹.论体育概念之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2(6):1-11.

Interpreting Sports Culture from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Thought

Yang Ji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

sports as an important contemporary social phenomenon, leading social fashion, driving social trends, and gradually form a unique sports culture.The spread of culture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innovation and inheritance,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culture and the continu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re closely linked.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ideas,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and grasp of the connotation of sports culture, the dissemination of healthy sports and cultural ideas, promote exchanges between people,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has a positive role.

Sports culture;Traditional cultural thought;Harmonious of the society

G80

A

2095-2813(2017)04(b)-0001-02

杨婧(1994,5—),女,汉,甘肃武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1.001

猜你喜欢

传统思想体育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我们的“体育梦”
清明节的传统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