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身体哲学视角看太极拳①

2017-11-27张洪国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2期
关键词:太极拳哲学灵魂

张洪国

(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山东曲阜 273165)

从身体哲学视角看太极拳①

张洪国

(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山东曲阜 273165)

从身体哲学角度来看,人的根本差异性在于人的身体。太极拳运动的产生首先满足的是个体身体的需求,身体是太极拳的载体和发展的灵魂,而太极拳在发展过程中也将反作用于身体。天人之学也即天人合一是太极拳的哲学基础。在中国,太极拳运动要想得到更好地发展必然要与“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契合,也就是要回归身体,因为身体既是太极拳的出发点,也是太极拳的落脚点。

身体哲学 基础 灵魂 天人合一

“上帝死了”是尼采提出的一个命题,每谈及此人们大脑中首先浮现出的往往是“虚无主义”“超人”等词语[1]。这是尼采哲学思想中重要的起始点,同时也是研究现代人类思想的落脚点,意在要人们回归到人的本源——身体。曾国藩也注重身体:“弟在营须保养身体”。身体更是个体存在的标志,从身体角度重新审视我们曾经自认为无比熟悉的太极拳,并借此过程追溯太极拳的本源,可借此发现隐藏在太极拳背后的身体的意义。

1 身体的历史概述

中国古代“身体”二字基本上是分开使用的。在《说文解字》中身是这么记载的:“身,躳(同躬)也。象人之身。从人聲。凡身之屬皆从身。” 体的记载是:“體,總十二屬也。从骨豊聲。”《诗经·大雅》中有:“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这里的“身”指的就是整个身体。甲骨文中的“身”字在具备象人有身之形之外,在古语中“身”却还兼有“亲”之涵义,《尔雅·释言》中所载:“膺、身,亲也。”“体”则在较早的刘安《淮南子·氾论训》中有“圣人以身体之。”在这里“体”有体察、体会的意思。

西方对身体关注最早的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他将“认识你自己”视为人类应由灵魂回到身体的重要途径。而他的学生柏拉图崇尚灵魂、排斥肉体,他认为知识存在于灵魂,而灵魂是不灭的、不依赖于身体的感觉而独立存在,自身的快乐或痛苦皆靠灵魂来评判,因此身体应该被压制,否则欲望就会拖累灵魂。柏拉图的认识在西方思想源头上搭建起了一个身体和灵魂二元对立的体系,这个体系直到如今还笼罩在西方社会的上空。

米歇尔·德·塞尔托认为“基督教建立在身体的毁灭、耶稣身体的毁灭之上……”文艺复兴时身体有一个短暂的复苏,但不幸的是人们只是关注身体健康而非身体本身。后世的哲学大师如笛卡尔、康德、黑格尔等都认为人的历史被简单地描述为人类意识和精神产物,还没有注意到隐藏在那个巨大意识之后的身体。马克思认为“身体的饥寒交迫是历史的本源性动力,身体的惬意满足是历史的最后、最高的要求。”[2]揭示了马克思非常重视人的身体,正可借此身体视角来重新审视太极拳。

2 身体视角下的太极拳运动

2.1 身体是太极拳运动实践的基础和发展的灵魂

太极拳运动首先是满足个体身体需要的。人们是因为想要在习拳中修身养性以获得健康、快乐以及使自己精神得到久违的放松,才向太极拳寻求一种心灵的畅快。身体的需要是太极拳最初、最根本、最接近真实的理由。

人们在追求健康、快乐并使自己精神得到放松的过程,是一个实践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本身就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是“改造世界”、变革现实的根本途径。而太极拳运动就是借助身体进行的实践活动,离开身体则无太极拳运动。毛泽东认为“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3]只有坚持实践的观点,才能够把认识太极拳和改造太极拳统一起来。

综上所述,身体在体育运动中非常重要,同样的身体在太极拳运动中亦是极其重要的,因此身体是太极拳运动实践的基础和发展的灵魂。

2.2 太极拳运动的实践丰富身体的内涵

身体作为太极拳运动的基础发用于实践,那么通过对太极拳的实践活动也能够丰富身体的内涵。我国的国粹太极拳在其发展的历史上形成了五大流派,即陈式、杨式、武式、孙式、吴式,各家流派皆有所长,各有特色。在习练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在体态、感悟等方面依然有诸多不同之处。我们无须纠结于其背后的哲学疑问和哲学考量,只要能够正视我们的身体就一定能给出答案。人与人之间的身体是有差异的,诚然这种身体的差异使得太极拳的形式、途径、发展方向出现分化,但这就是太极拳运动的发展,此种发展会丰富身体的内涵。

太极拳这种古老的拳术运动,其动作舒缓自然、刚柔并济,非常适合男女老少锻炼身体。根据中医理论,太极拳运动动作与呼吸配合,能促进气血运行,可以起到“调其气之虚实,实则写之,虚则补之”[4]的作用;达到疏通经络、强身健体的效果。

犹如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习拳者的身体是不同的,但是习拳者皆可思考,都有意识,且习拳者的身体又具有可塑性,身体在意识的作用下,太极拳活动的模式、流派就会被传承。而当你的身体强壮到超过临界值时,意识被你的身体所影响,这时候你就成为你身体的主人,太极拳运动即会出现新元素。继承比创新容易,创新需要突破自己,有时这样的突破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在继承和创新中,身体是此种实践的载体,而这种太极拳运动的继承和创新实践过程反过来又会丰富身体的内涵。

2.3 天人合一是太极拳运动的哲学基础

自先秦以降一直延续至今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天人合一的理念凸显了人的重要性,更准确的说是人之身体的重要性。人(身体)与万物同出于天而具有横向的相互联属关系,中国哲学在天人关系的架构下催生了许多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太极拳即是其中的一个。儒家的天人关系论正如《论语·宪问》篇载孔子语:“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又《为政》篇载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人由天赋予“仁”的生命本质而成为能实践道德价值的存有。《老子》全书八十一章,论及“人”的就有五十一章,“人”之一字在全书中用了八十四次,可见老子对“人”(身体)的理解及生命意义的探索问题是非常重视的。对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身体”,“身体”成为人发挥内在生命力的重要保障。中国哲学所以言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或天人合一的缘由,是人与万物基于同源而具横向的有机关联。中国历史一脉相承的“天人合一”思想直到如今还在影响着当今社会,从另一侧面也可以看出我国自古以来对“人”(身体)的重视。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中国哲学的核心的是“天人合一”。那么,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古老的太极拳运动,必然会深受中国哲学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植入到太极拳的,故太极拳运动的终极旨归亦是“天人合一”。综上所述,天人合一是太极拳的哲学基础,天人合一的意义是凸显了人的重要性,将人之身体从隐藏的幕后搬到了台前。

3 结语

身体作为太极拳的基础和灵魂,在太极拳运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太极拳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丰富身体的内涵。“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实际上凸显了对“人”的重视,更是对“人”的身体的重视。在中国,太极拳运动要想得到更好地发展,就要在中国哲学的指引下,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为根本砥砺前行。就要正确处理我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注意区分辨别糟粕和精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努力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资源。

太极拳运动最终是要回归我们的身体的,因为身体是“人”最重要的存在。身体是太极拳发展的出发点,也是太极拳运动的落脚点。太极拳运动不断发展丰富了身体的内涵,而身体内涵的丰富最终促进了太极拳回归身体、重视身体。

[1]尼采,周国平译.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M].北京:三联出版社,1986:58.

[2]汪民安.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11,12.

[3]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3:34.

[4]王美莹.黄帝内经[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31.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2.165

G852.11

A

2095-2813(2017)11(b)-0165-02

张洪国(1989—),男,汉族,山东聊城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太极拳哲学灵魂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菱的哲学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他有睿智的灵魂 却孤苦修行一生
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发刊词)
小包哲学
灵魂树 等
人闲一闲,等一下灵魂
42式太极拳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