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创新教育改革要素与策略研究①

2017-11-27苏新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2期
关键词:改革体育大学生

苏新

(江苏省扬州职业大学 江苏扬州 225000)

高校体育创新教育改革要素与策略研究①

苏新

(江苏省扬州职业大学 江苏扬州 225000)

与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教育改革相比,高校体育改革显得自主权更大。本文通过对中外体育创新教育历史回顾和体育创新教育体制的比较分析,探讨了我国高校体育创新教育改革与体制建立的若干要素,进而指出我国高校体育创新教育改革与体制建立需注意的几个问题。本研究认为,高校体育创新教育需要依靠体制改革,学校体育的目标不应该只停留在学生的在校阶段,应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以“终身体育”为目标建立与之相应的新的高校体育创新教育目标体系,才能尽快与发达国家高校体育创新教育接轨。

体育创新教育 高校体育 终身体育 研究

现代高校担负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重任,因此高校体育必须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经济建设发展,顺应时代创新教育思潮和构建体育改革发展体制。在现代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如何全面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成为体育创新教育改革重点关注的问题,与其他教育改革层次相比,高校体育教育以其自主权力较大而更有利于结合专业特点来推进实施体育教育改革。那么如何在创新体育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探索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新思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本文力图通过对世界体育创新教育体制体系的建立及发展与我国高校体育创新教育发展过程及现状的比较分析,结合我国国情谈谈我国高校体育创新教育的改革问题,努力寻求建立高校体育创新教育新体系的目标和新途径[1]。

1 充分认识创新教育工作对祖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面对现在的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相结合的变革时代,要不断提高广大体育教师的政治体制水平,充分认识创新教育工作对祖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培养教师“忠诚体育创新教育”的事业心、责任感的敬业精神。体育教师要努力做到自尊、自重、自爱、自强。把体育创新教育工作看作是神圣的天职和民族的重托,积极深入的理解终身体育问题与全民健身战略的深远意义。努力更新知识、执着追求、勇于探索、开拓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具有丰富的现代体育科学理论与人体科学知识及多种科学训练方法。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体制的创新教育和传授多种健身方法,为培养身体、道德、知识、技能全面发展的新型现代化人才服务。现代体育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体育教师付出的复杂劳动应得到社会的重新评价和认可。

2 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改革

一要选好体育教材。学生体育具有实践的实效性与长期性两大特征,需要有较丰富的体育科学知识,并且能运用已知去探求未知,所以向学生传授终身受用的体育科学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基础。因此,在选择体育理论教材时,要将体现科技、体育信息、全民健身、大学体育动态等内容考虑在选择要素之中。做到兼顾现实与未来两方面因素,从教学内容上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终身体育的需要。此外,对于教材中教学时数设置时也要上调体育理论的比重。二要加强体育课程建设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在地域广阔的中国,必须将自然环境条件、经济发展因素、文化传统影响和生活习惯等纳入到体育课程建设的权衡要素,还要考虑到各地师资水平和学生生源差异所导致的体育发展不均衡因素。因此在体育课程建设中,要讲究灵活性与创造性,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模式,不能仅仅拿一个纲要和一本教材来统一课程教学标准。为便于教师切合实际灵活多样的组织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时数等不应规定太死,要给各地区和不同学校以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各高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学校自身优势,搞好校本课程开发,在不违背国家教育方针的范围内自定体育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实现高校体育教学形成百花齐放和特色绽放。三要给选修课更大的比例。教材本着“少而不偏费,精而不单一”的原则,使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之间形成最合理的纵向连贯与衔接。各高校选择的体育选修内容首先要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能真正对社会大众的健康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在选择具体运动项目时,要考虑到运动项目的特点,如比较容易开展,可以不受年龄、性别、场地的限制,对一个人一生增强体质的实用性都很大,尤其是对于老年人讲都难度不大的项目要多考虑。如武术、气功、太极拳、中长跑、游泳、体育舞蹈、健美操、网球、羽毛球等,特别要重视继承发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在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给学生较大的自由选择权。四要延长体育年限,扩大学生锻炼身体的领域。切实从时间上保证学生能力锻炼、兴趣与习惯的培养,使学生体育创新教育过程保持完整性、系统性。建议大学每学年都开设体育课。其中大学一二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三四年级开设体育选修课,其中体育选修课的开设既可以结合地域、民族体育文化,也可以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特点,这样的一种结合将有效地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的创新能力培养。

3 大力开展素质创新教育和大众体育活动

我国创新教育正由应试创新教育转向素质创新教育。所谓素质创新教育包括体质品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及身体素质,而身体素质是前两项素质的物质基础。素质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身心已经较为成熟,在各阶段,他们更容易接受创新教育理念,有利于实现自我完善和个体社会化。在校大学生的知识量在不断增加,其个性化意识也在增强,他们对于运动项目选择的自由程度会越来越大。因此,只有将学生对于体育的内在乐趣充分挖掘出来,调动他们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积极性,并通过体育活动来展现自己的才华,才能满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和促进群众运动开展的需要。要为大学生自发自主组建排球协会、气功研讨会、足球球迷协会等体育协会和篮球俱乐部、网球俱乐部、田联、泳联、武术业余学校、健美中心等社团俱乐部创造有利条件。要积极推进学生健身向大集团化方向发展,在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安排活动和组织竞赛。体育老师要因势利导,加强对这些组织骨干的培训、辅导和管理,利用体育课内外一体化,开展教学活动。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了广泛的体育知识、技能、手段和方法。使大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对自己身心健康的效益,加深对体育运动内涵的理解,从而培养大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态度、爱好、能力和习惯。要将体育课、早操、课外活动有机结合为一体,不但可以密切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且推动了各项运动在学生中的普及推广。

大学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时期,抓好这段创新教育过程,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人民的健康状况,增强中华民族的体质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手段,使学生大学毕业的同时具有体育就业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掌握更多强身健体的方法,并逐步培养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师生都要增强我要健身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为全民健身战略建功立业。从世界各国大众体育发展的实践来看,高校的体育教育对终身体育具有潜在的巨大影响,而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并不取决于在学校学习期间体育成绩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在高等教育阶段爱好的培养、习惯的养成等问题。高校体育创新教育需要结合依靠体制改革,更需要结合我国高校体育的实际情况,突破大学生的在校阶段而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让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高校体育创新目标体系建立起来,实现与发达国家学校体育创新教育的顺利接轨。

[1]姚小玲.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之研究[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4(2).

[2]王阳春.高校体育教学方法与创新教育的探讨与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7(4):117-118.

[3]吕明月.论高校素质教育过程中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J].理论观察,2010(5):122-123.

[4]骆媛.健美操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9):106-108.

[5]苏畅.论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24(5):128-131.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2.096

G80-32

A

2095-2813(2017)11(b)-0096-02

苏新(1967,3—),男,汉族,江苏扬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改革体育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改革之路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改革备忘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我们的“体育梦”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