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啦啦操训练中凝聚力的培养和方法①

2017-11-27包佶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2期
关键词:凝聚力队员成员

包佶

(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无锡 214513)

高校啦啦操训练中凝聚力的培养和方法①

包佶

(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无锡 214513)

高校教育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出现了明显的转变,很多内容的训练和实施,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在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中,强化个人的竞争力和团队能力。目前,很多高校在大型比赛当中,啦啦操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在凝聚力的培养上做出积极努力,可以促使团队取得更好的成绩,并且最大限度地鼓励个人发展。文章就此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高校 啦啦操 训练 凝聚力 培养

啦啦操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虽然啦啦操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较短,但是它深受国人的青睐。目前,很多高校在大型比赛当中,啦啦操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在凝聚力的培养上做出积极努力,可以促使团队取得更好的成绩,并且最大限度地鼓励个人发展。啦啦操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健身的运动项目,颇受高校女生的青睐。通过啦啦操可以塑造女性的形体美,还可以愉悦心情。因为啦啦操融合了健美操、体育舞蹈、体操的动作,啦啦操将音乐、舞蹈和娱乐集于一体,在展现青春活力的同时还体现着团队的精神。虽然啦啦操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但是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与国外的发展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在理论方面更是欠缺,关于啦啦操方面的研究较少。啦啦操起源于美国,在我国最初还是一种体育运动呐喊助威的一种形式。例如:在大型篮球比赛中场休息的时候,经常有啦啦操表演。随着社会的变化演变成了一项具有表演性与完整性的体育运动和竞技项目,以多种多样的舞蹈元素为基础,结合音乐和道具展示平衡立转、跳跃和踢腿等高难度动作的团队项目,其彰显了青春的气息,展示着时代的动感,丰富着校园文化,并逐渐地在校园中推广起来。相对而言,啦啦操虽然看起来是比较简单的训练项目,但是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合理的模式来完成,否则很有可能会造成相反的效果,对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是非常不利的。我国高校在训练啦啦操的过程中,针对凝聚力十分看重,要求大家共同努力来完成动作和理念的传播,给予比赛团队更多的鼓励,实现赛事的精彩升级。

1 在高校影响啦啦操的主要因素为个人因素、外在因素和管理因素

1.1 个人因素

在啦啦操的团队中,凝聚力是主要的。在个人因素方面,在高校的啦啦操团队中,如果队员之间的性格、爱好和价值观方面比较相似,那么队员之间很容易达成共识。队员之间相互鼓励和支持,从而促进凝聚力的增强。但是如果队员之间的性格和爱好有着较大的差距时,很难建立较强的凝聚力。

1.2 外在因素

在一个团队中,成员与成员之间、成员与团队之间的目标完全统一时,团队才能具备更强大的凝聚力。而高校啦啦操训练队只有实现这些目标的一致性,才能形成高度认可的目标团队,进一步促进团队凝聚力的培养。当高校啦啦操团队形成良性的内部竞争时,团队成员间的负面情绪才会降至最低,此时团队内的成员才会不计较个人恩怨和个人利益,从而产生强有力的团队凝聚力和团队精神。良性的团队内部竞争能激发运动员的积极性,而他们在竞争压力的迫使下,也会增加相互鼓励和彼此合作的次数。在高校啦啦操训练中,团队成员和成员人数的变动,都会对成员间的交流和了解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进而就会降低训练的效率。倘若一味地发展团队人数,则会阻碍团队社交凝聚力和任务凝聚力的良好有序发展,因而要合理控制训练队的人数,尽量减少旁观者数量,争取让多数运动员拥有比赛资格。

1.3 管理因素

假如教练和啦啦操队员不能相互尊重,这样就很难形成较强的凝聚力。所以,教练员和队员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相互共容的条件下,教练员对队员的进步或者取得的成功要及时肯定,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这样才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在管理方面,教练员要完善人才激励、奖励机制,能够提高团队成员的满意度,还能够增加他们训练的动机,提高训练效率和质量。

2 高校啦啦操训练中凝聚力的培养措施

2.1 清楚团队的目标

高校啦啦操在训练过程中,想要让凝聚力的培养朝着共同的方向来完成,一定要清楚团队的目标。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啦啦操的效果能够充分反映出教师的水平,对高校的教学态度也能够做出直接反馈。因此,如果啦啦操的团队目标不清晰,大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方法来学习和锻炼,虽然在表面上是共同完成,但实际上肯定达不到特别好的效果。建议在团队目标的确立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队长必须与训练人员及时沟通,让大家知道凝聚力的作用,起码要达到求同存异的目标。第二,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求每一个人都树立个人目标,在达到个人目标的同时,不影响团队目标的实现。啦啦操团队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但也是团队的一份子,所以,应该将团队目标放在第一位。第三,对于啦啦操的人员排列和模式变换,要多进行一些尝试,不要总是按照守旧的方法来完成,要对个人的身体高度、特点等充分利用。

2.2 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互动

高校啦啦操的凝聚力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方式。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凝聚力与大家的情绪和人际关系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仅仅是按照生硬的标准来完成,肯定得不到良好的效果,甚至有可能在团队内部造成强烈的冲突,在真正的赛事进行过程中,这种冲突的体现会非常明显。因此,考虑到高校啦啦操训练的特点和内容,应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互动,这样就可以在凝聚力的提升方面,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首先,需要对团队成员内部之间的人际关系、矛盾等做出了解和调节,起码不能在关键时刻出现问题。其次,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应加强共同做游戏、共同探讨,让每一个人都发表意见与看法,得到应有的尊重与认可,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取得互动效果,互相之间的了解也比较深刻。第三,对于队形的排列和优化,应充分考虑到个体之间的配合效果,有些人配合较好,有些人配合较差,应适当做出调整。

2.3 建设奖励与激励体系

经过上述几项方法的实施,高校啦啦操的凝聚力能够得到良好的提升,但是为了长远的打算考虑,还是应该建设奖励与激励体系。简单而言,高校啦啦操的团队、个人,都希望获得一定的认可,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激励效果。因此,我们可根据赛事特点,或者是啦啦操的整体表现、个人表现等,设定差异化的奖励与激励体系,不断地去鼓励大家更好提升凝聚力,这样不仅全队都可以获得较好的成绩,同时在个人的表扬上也比较突出,能够在内部干预上,保持在良性循环的状态。

3 结语

本文对高校啦啦操训练中凝聚力的培养和方法进行讨论,现阶段的教育工作开展,表现为较大的进步状态,啦啦队的凝聚力提升非常明显。日后,应尽量选择多元化的方法进行训练,在凝聚力的分析过程中,融入更多的动态影响因素,尽量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干预和控制,但不要对个人造成打击或者批判,不要影响整体理念的发展。

[1]郑重,马鸿韬,孟宪君.关于优秀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132-134.

[2]毕学翠,钟以涛.浅谈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的提高与舞蹈训练[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7(4):79-80.

[3]徐金陆,吴东方.培养和提高优秀体育舞蹈运动员表现力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S1):38-39.

[4]刘丽.体操类竞技项目艺术表现力的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5]苏文革,李保安.影响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的因素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04(1):8-10.

[6]邱亚君,吴丽华.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表现力及其培养[J].体育文化导刊,2003(9):36-37.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2.036

G806

A

2095-2813(2017)11(b)-0036-02

包佶(1982,4—),女,汉族,江苏无锡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凝聚力队员成员
浅谈培养小学班级凝聚力的路径和方法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
北昌影音刘海申 凝聚力造就专业度,只为提供更好的服务
传接球跑位练习五则
边路进攻战术训练方法
“如此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