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2017-11-25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客体教育者

彭 杨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彭 杨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必然要借鉴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所提供的思路。本文着重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旨在将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方法得当、有章可循,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优化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并促使其自主地接受这种影响,从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作为创造性开放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以其独特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其科学方法论的基础,其方法论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性研究方法、社会系统为整体的系统性研究方法、社会矛盾为主体的矛盾研究方法、社会主体为对象的主体性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的阶段性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态度性研究方法等。[2]以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之间的联系,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经济工作、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1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概述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对社会构成要素、形态历史演变、系结构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论。具体可以归纳为整体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环境分析法四种。社会系统研究方法要求我们把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去考察,着眼于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先综合,后分析,再到更高层次的综合的方法,以求得对系统的准确全面把握。

2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静态要素和动态机制考察两种方法。从静态的角度而言,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因素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内容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环体(社会环境)四个要素。[3]

2.1 主体与客体

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因素,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最基本的关系。教育者是主体,居于主导地位,受教育者是客体,是教育者作用的对象。然而,主体与客体的之间的界限又是相对的。教育者也可以是客体: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深入领会并努力践行社会发展要求,才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育者在施教的同时也要向教育对象学习,从而不断完善自己。受教育者既是客体又是主体: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影响时,是客体;但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消化吸收,通过其自身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才能起作用,这时的受教育者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

既然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发挥着重要影响,那么我们就必须运用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正确处理好这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对主体与客体要素进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优化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自身建设,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优化在于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之从善如流,不先入为主逆反抵触,而是积极主动地予以配合。必须贯彻疏导原则、言教与身教相结合的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等等。在发挥教育者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2 目的、内容与方法

教育目的和内容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客观依据,教育方式和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的保证和条件。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只有借助一定的形式才能有效互动;教育者也只有借助一定的方法才能将特定的内容有效地传授给受教育者,对其施加有效影响。可见,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

必须按照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思路,从基本要素相互制约的关系出发,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途径、方式、方法等。如在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时,就不仅要考虑社会发展的要求,也要考虑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状况,因为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状况对目的和任务的确定,对达到目的、完成任务会产生直接制约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优化就是要适应和满足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双重需要,兼顾个体目标与社会目标,既要制定远期目标、中期目标,又要有切实可行的近期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优化在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在于注重针对性,切合实际提高实效性;在于注重全面性,防止片面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优化在于继承优良传统,创新工作思路。在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使用恰当的、适合受教育者的教育方法,注意方法的灵活性和综合性。

2.3 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

从改革开放至今,思想政治教育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却也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内外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宏观环境指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大众传播环境,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及经济生活条件、社会政治制度及现实政治状况、社会文化及各种文化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总体活动及全体社会成员发生影响。微观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组织环境、社区环境和同辈群体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教育对象产生直接影响。

在这些所有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影响因素中,有一些是自发的,有一些是可控的,有一些是积极的,有一些是消极的,不同的环境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不同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利用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充分考虑各种环境因素之间的联系,权衡利弊,综合分析,大力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以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

[1] 陈万栢,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 王庆洋.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运用[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

[3] 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47.

彭杨,湖北武汉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硕士。

C91

A

1672-5832(2017)08-0235-01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客体教育者
浅论党风廉政教育实践中的隐性教育
社会公正分配客体维度与道德情绪的双向互动
品读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活动及其有效性分析
浅议犯罪客体
“生活教育”
浅析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