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学习
——教育改革阵痛中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2017-11-25邵璐瑶吴越之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教室改革课堂

凌 铭 邵璐瑶 吴越之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 金华 321004)

合作学习
——教育改革阵痛中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凌 铭 邵璐瑶 吴越之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 金华 321004)

1 新课程改革下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伊始,国家就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本次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1]然而,在此改革过程中,由于新型和传统学习方式存在新与旧的冲突,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新型的学习方式会在课堂和师生关系中发生质的变化,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课堂参与度高,师生关系平等融洽,这些变化都是改革成功有力的证据。另一种则认为,在部分课堂上,学生也积极展开讨论、探究、合作,但往往注重形式,过多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学生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和提高。[2]针对这两种相反的观点,就有必要先来认识三种新型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的维度和深度是不同的,三者之间有共性也有个性。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主要的区别在于学习的个体数,是个体学习还是同伴小组式学习;在具体实施时,一般采用交替式互换,互补优缺点。探究学习是一种不同于学习者个体数的方式,它更强调的是一种深度,一种进入文本,出跳文本,源于文本,高于文本的学习方式。

2 合作学习的源起

本文着重探讨合作学习在教学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和建议性改进方式。合作学习在20世纪 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凭其取得的进展性的进步而受到广泛的推崇,作为一种异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它在有效改善课堂沉闷氛围,提高同伴小组成员之间互动度中发挥重要作用。合作学习于80年代被引入我国,并在新课标改革中再度得到重视,现成为了学校课堂推崇的学习方式。

3 合作学习面临的问题及对应措施

目前合作学习在全国中小学开展得轰轰烈烈,但具体实施和成效是否显著值得思考。

3.1 合作学习——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合作学习强调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促进。课堂合作要实施,还需要有合适的基础设施的配备,简单来说,圆桌可移动教室。与传统的教室不同的是,课桌的可移动性为合作学习人数的变动提供可能,学生较易融入合作学习,平等地发声,表达自己。然而,传统教室与圆桌可移动教室相比,有一个优点,节省空间,这对中国这个教育人口基数如此庞大的国家来说,是首选。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中小学一个教室的学生有近四五十个,狭窄的教室没有给学生多余的活动空间。

由此可见,在学校重新整修教室的同时,适当地调整班额也是重中之重。合作学习小班化教育,是从精度或深度层面来发展的。为了更好地落实合作学习方式的转变,国家层面应当积极扩大教育经费的比额,为普通中小学配备更加优良的教育基础设施,提高合作学习的可行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积极督促地方学校进行教育基础设施的改造工作,对改造工作有困难的学校进行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层面,应当积极响应教育政策,配合改造教室工作和校区扩建。

然而,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要在全国推行起来实属不易,这样试点就成了首选。首先在沿海,教育与经济发达的地点进行试点,然后推行;将试点的经验运用于二期建设,向中部地区渗透推行。当改造的推行面扩大到一定程度时,国家资金改造应向农村和偏远落后地区倾斜,促进教育公平。以上措施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大动工”,改革进程中也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改革进程慢,改革任重道远。

3.2 合作学习——提高教师组织学习任务的能力

影响合作学习效率的因素除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教学组织者教师的影响。一个有组织的合作学习过程,需要教师对学习内容有明确的把握,具体可分为,对学生布置难度适宜的学习内容;对学习内容下达明确的教学任务;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帮助和监控。

难度适宜的教学内容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欲望,过于简单和困难的问题都不能很好的发挥合作的作用。只有当教学任务具备能联系学生已有技能和知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创造性,才最易使学生产生合作动力。因此,教师应当在平时的备课中认真准备难度适宜,有合作意图的问题。

其次是明确的教学任务。教师只有向学生明确阐释学习任务使学生了解自己在合作过程中需要做的事情时,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因此,任务型教学尤为重要,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合作,学习效率高。

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都不是完完全全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并没有退居三尺,教师的监督者和管理者的功能在合作学习中突出体现。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在小组之间走动,倾听学生之间的讨论,提供帮助,触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同时,教师要特别注意群体中懒散,不愿加入讨论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加入合作学习。对于部分学生讨论问题偏题,或者没有把时间用在真正的课堂讨论中,教师应该加以引导,把学生拉回课堂。

3.3 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愿望和引导正确合作方式

当我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时,合作效果往往取决于学生合作学习的愿望和方式。强烈的学习愿望往往会触发学生的积极认识,热情投身于合作学习中。合作方式也同样重要,如果一个合作小组没有明确的分工和小组意识,乱成一团,会大大降低合作学习的效率。因此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愿望和引导正确合作方式尤为重要。

首先,学生要从自身角度认识到合作学习是一个集各人智慧为一体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思想会碰撞,火花会产生,进步显而易见。其次,合作小组是一个团体,每个人在小组中必须学会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小组最好分设一名组长,由组长进行组员的具体明确分工,各个组员有必要在合作的过程中热烈讨论,认真记录小组成员的观点,并积极发言,展开组际间的良性竞争。这有助于学生在合作过程中集中注意力,良性竞争,互帮互助。

4 对合作学习的希冀

一种新生事物要得到社会的认可毫无疑问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足够的时间和宽松的空间提供的是一种舒适的社会土壤,而在之后是否能开花结果,则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标改革下推崇的新型学习方式,难免受到挑战,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在应试背景束缚下的传统受教方式在向更加完善,新型的学习方式转变,这个方向,思路,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进步。全社会应该试着接受这种方式,使其发挥更大的教育功能。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马云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进程、特征分析与推进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9(4).

G642.41

A

1672-5832(2017)08-0218-01

猜你喜欢

教室改革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不要在教室打闹
“313”教室
美在课堂花开
嘻游课堂
改革之路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