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扬琴的包容性

2017-11-25李雨佳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民族乐器扬琴演奏家

李雨佳

(厦门大学 福建 厦门 361000)

论扬琴的包容性

李雨佳

(厦门大学 福建 厦门 361000)

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民族器乐千姿百态,扬琴,也可称为洋琴,蝴蝶琴,它作为一种民族乐器,在漫长的历史长流中去粗取精、发展变革,逐步在国内国外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目前,对于扬琴的释义,笔者个人认为“是一种打击弦鸣乐器”最为合适。理由有两个:其一,它确实是需要演奏者手持琴竹,通过甩动手腕来击打弹奏;其二,它的面板有琴弦,可以通过击奏不同的弦而发出不同的音。

很多人说,扬琴没有民族特点,没有个性,体现不出中国音乐自古以来讲究的“韵”味,不像笛子、琵琶、古筝、二胡等乐器,声音一出来就分辨得出是什么乐器,在民族管弦乐队中,扬琴虽然属于弹拨类,但是声音很容易被淹没。但笔者认为,正是因为它不具备突出的个性,才让它成为民族音乐发展中必不可或缺的一个门类。它的音色不突出,所以它可以和各种乐器进行融合演奏,尝试不同形式的跨界,因此,笔者个人认为,扬琴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它的包容性体现在一下三点:

1 适合为其他乐器进行伴奏的扬琴

在笔者看来,扬琴是一个“自理能力很强,又乐于助人”的乐器,它既可以作为旋律性乐器进行独奏,也可以为缺少丰富和声性的乐器进行伴奏,这是在民族乐器中很难得的一个性格特征。它可以作为舞台上的主角绽放光彩,也可以甘于作为舞台上的绿叶来衬托红花的美。

据史料记载,扬琴在明末清初传入中国,当时的扬琴只有两排马,20世纪中叶以前,粤派扬琴演奏家们一直使用这种传统的两排马蝴蝶琴:左右各有7个音位,20世纪30年代变为8个音,后逐步增加至10个音位,称为“双七”、“双八”、“双十”等[1]。为了可以更好的诠释更多的作品,扬琴进行了多次的改良,经过长期不断的实践,最终成为现在最常被业内人士演奏的402扬琴。现在的扬琴音域广,和声性强,加之演奏者是双手持琴竹,左右手交替弹奏,可以进行快速的和弦分解,丰满了音乐作品的音响效果,因此它成为了其他乐器的最佳伴奏型乐器,也是“扬琴——民族乐器中的钢琴”这个美誉得来的原因之一。

2 可以演绎多种风格的扬琴

扬琴音域广,颗粒性好,“直嗓子”,所以,它很适合尝试不同风格的演奏,尤其是近几年,在中西方音乐交流如此频繁的时代,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都可以在扬琴上进行尝试与改编。比如李玲玲老师改编的美国乡村音乐风格的《乡村抒怀》,熊俊杰老师改编的风情万种、探戈节奏的《自由探戈》,同样是熊俊杰老师改编的具有狂野豪放风格的吉普赛民间音乐《吉普赛火焰》,民谣,爵士同样也可以在扬琴上进行出色的诠释。

现当代扬琴音乐作品的风格与过去相比,截然不同,最突出具有代表性的是黄河老师与王瑟老师共同创作的《四季——春、夏、秋、冬》,王瑟老师独自创作的《云端》、《涟漪》等等,都是极其富有诗意,略带轻音乐风格的作品,还有陈芸芸老师创作的《抽象画》,这个作品具有西方无调性音乐的风格。中国的民族乐器最初都是五声调式,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变为“七声调式”,根据“十二平均律”弹奏半音,但可以精准快速的弹奏半音列,民族乐器中当属扬琴最擅长,这也可以体现扬琴具有很强包容性的特质。

3 与世界接轨的扬琴

扬琴,在世界上分布很广,欧洲、亚洲、北美洲、澳大利亚都有,不同文字的名称多达几十种,欧洲的英语国家一般称它为Dulcimer(德西玛)、Psaltery(索尔特里),东欧及通行斯拉夫语的国家叫它Cimbalom(欣巴罗),德国和周围的国家叫它Hackbrett(哈克布莱特),南亚、西亚一带叫Saunter(桑图尔),中亚及中国的新疆叫Chang(锵)[2]。这表明,扬琴是一件世界性的乐器,俗话说“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在笔者看来,扬琴这个民族乐器,扬琴所演奏的音乐作品也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世界性的音乐语言,是中西方音乐文化沟通的一座桥梁。值得一提的是,国际上有世界扬琴学会这个组织,并且每两年举办一次世界扬琴大会,大会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专业扬琴演奏家以及非专业的扬琴爱好者,他们弹奏各自国家的代表曲目,用扬琴音乐来沟通、交流,可以把自己国家的音乐带到世界舞台上,也可以汲取别国的优秀音乐文化,这种包容性是其他民族乐器无法比拟的。

4 结语

扬琴,这件民族乐器,“出生”于国外,“成长”在国内,置身于两种不同的音乐文化背景中必然有所失有所得,“失”的是它本质是一个“直嗓子”,没办法像本土民族乐器那样做到有韵味有弧度的美,不过在这点上,我国扬琴演奏家们已经在想办法弥补,比如项祖华、王沂甫这些老一辈的扬琴演奏家们提出了“压”、“揉”、“滑”、“颤”这些技法,使得扬琴的音色不那么直接,“得”的是笔者在本文一直阐述的包容性强这个特质,这个特质在众多民族乐器中并不突出,但也不容小觑。相信“低调有内涵”的扬琴在今后的发展中会越来越好。

[1] 吴迪、修海林,《来自美国阿拉斯加的清末中国扬琴》,[J],乐器,2009年第12期

[2] 赵艳方,《扬琴在中国发展的文化机理》,[J],中国音乐学,2001年第1期

李雨佳,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学2015级研究生。

J632.51

A

1672-5832(2017)08-0170-01

猜你喜欢

民族乐器扬琴演奏家
演奏家
初探中国民族乐器发展之路
浅析中国扬琴乐器改革历程
以二胡为例简析中国民族器乐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中国平均律扬琴
笛子演奏家
如何培养孩子对民族乐器的兴趣
笛子演奏家
20世纪以来中国扬琴音位排列的变革(下)
20世纪以来中国扬琴音位排列的变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