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民主主义论文化建设思想研究

2017-11-25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聊城马克思主义

相 飞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聊城 252000)

新民主主义论文化建设思想研究

相 飞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聊城 252000)

《新民主主义论》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论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新民主主义 文化问题认识的成熟。它科学界定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内涵及特点,指明了建设新民主主义 文化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上重要的基础理论文献。学习《新民主主义论》对待文化问题的基本精神对当前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论》;文化建设

1 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内涵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首先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角度来阐述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价值,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其次,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决定力量,即新民主主义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经济基础。

最后,新民主主义文化应体现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性质。

据此,新民主主义文化可以阐释为“无产阶级 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2 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特点

(1)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文化。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民族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从内容方面讲,它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文化;从形式上讲,它是带有中华民族特性的文化。

(2)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文化。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科学性体现在“它是反对 一切封建思想和封建迷信,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 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

(3)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大众的文化。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大众性特点体现在“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应当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的思想,既是对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又为中国先进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3 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建设方法

整合古今中外优秀文化

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中整合中外优秀文化。文化发展中存在着文化交流与融合问题,毛泽东从“共时”的意义上提出了中外文化、中西文化的交流整合问题。文化发展中存在着文化的继承性问题,毛泽东从“历时”的意义上提出了中国古今文化的传承问题。在《新民主主义论》 中,他再次指出:“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

如何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继承这份遗产呢?

首先,他指出要辩证地历史地对待传统文化,要“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而不能不加区分地全盘吸收。其次,他强调“古为今用”,指出要深人挖掘研究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在今天社会的价值和意义,以更好地为现实服务,并使这些有价值的文化遗产成为新文化的组成部分。再次,他强调“推陈 出新”,主张在吸收、继承历史文化遗产时,扬弃那 些过时的、不适合今天需要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新东西,建设新文化。

4 《新民主主义论》对当今文化建设的启示

4.1 协调处理政治、经济、文化关系,重视文化的能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要协调处理好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要重视文化对政治、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我国进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积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深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协调处理好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关系,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

4.2 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与思想文化多样性并存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社会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国外其他民族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新文化。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借鉴国外优秀文化的过程中,落后的、愚昧的思想,错误的价值观念,旨在西化中国的思潮等会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

4.3 坚持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毛泽东关于“尊重自己的历史”和“向前看”的论断,今天看来依然有价值。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当前全球文化多元生态境遇下,文化的民族性面临严峻考验,事关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必须坚持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既要呵护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保持文化自信与自觉,又要在世界多元文化中博采众长、创新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灵魂,文化的生命力源于创新。

4.4 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价值取向

毛泽东一直坚持文化要为大众服务的主张,因为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是文化的一个根本问题、原则问题。人民群众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仅要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的文化创造力,更要服务大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并进而用思想文化教育大众。这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体现我党执政为民的理念,也是文化发展的价值旨归。

[1]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解放》.1940.2

[2] 周月英 秦海霞.《新民主主义论》 与毛泽东的文化自觉.理论界.2015.2

相飞(1991.6-),山东聊城人,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A84

A

1672-5832(2017)08-0139-01

猜你喜欢

新民主主义聊城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浅析新民主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渊源
The impa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Guzheng on people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聊城,宛在水中央
聊城 因水而生 有水则灵
新动能,新聊城
如何理解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对当代中国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