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领袖力培养的小组工作干预探析
——以L学校为例

2017-11-25

领导科学论坛 2017年15期
关键词:领袖组员工作者

美国学者赫伯特·卡森认为,领袖就是代表服务于其追随者的人。刘澜认为领袖能力是可以后天学习的,是需要证明、需要赢取的影响力,不随职位而来。在对领袖和领袖力的思考过程中,我们发现领袖力是可以学习的,在拓展新视角的基础上,对教育如何培养人的领袖力带来了新的课题。学校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合作、沟通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能力,但是对于学生的领袖力方面的培养程度仍然有所欠缺。因此,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领袖力问题加以思考。

一、理论依据

1.角色理论

Perlman认为“社会角色”对于理解关系和人格是有益的。他认为角色理论是关于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们的期望和反应导致我们怎样以具有特色的方式进行回应。角色可以形成别人对我们的一种认同态度,它可能来自于我们自己的期望或者是他人的一种期望。在角色、期望与行为三者都符合周围人的期望时,就会形成一种角色互补形式。小组主要是让组员认识自己的角色以及角色之间的关系,可以做到更好地把握自身的角色。

2.群体动力学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场具有复杂的非物理的力,它们之间会产生错综复杂的变化,继而形成一种动力结构,使场成为动力场。同时,随着动力场的千变万化,人的心理和行为也随之变化。换言之,当所有的人聚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时,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群体行为同样决定于群体内部和外部构成的整个“场”即群体生活空间的情景,群体动力正是群体内在力量和外界环境作用的相互关系。小组的“相互团结”,可以增进小组成员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也可以增进组员之间的情感。

二、活动目标与过程反思

1.活动目标

小组的性质是成长性小组,主要的目标是为了增强中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培养他们思考、沟通以及克服自身困难等方面的能力,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帮助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团队合作精神。

2.活动过程反思

第一节活动主要是相互认识,告知组员小组活动的目标,让组员意识到领袖的先进性,以唤起组员们的自信心和责任心。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组员参与热情很高,对工作人员的活动进行及时回应。同时工作者也发现,成员参与活动的相对积极性存在些微失调,这是我们在之后的活动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工作者需要照顾到全体组员的积极性。

第二节活动主要是为了锻炼组员的思维方式,通过两个主题游戏锻炼组员的快速反应能力,打破他们已经形成的定式思维,开发组员的思维能力。活动的过程整体效果不错,工作者发现男生的参与程度高于女生,部分女生还是有一些放不开。工作者在活动的过程中过分充当学者的角色,不断地进行提问,让组员不断地思考,对组员的发言积极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之后的活动中,工作者需要融入组员团体,恰当地引导组员共同协商解决问题,减弱组员对工作者的依赖程度,发挥自身的潜能。

第三节活动主要是让服务对象明白倾听沟通的重要性。通过主题游戏——倾听沟通,让服务对象在情景中掌握倾听沟通的正确方式以及对其重要性进行深入了解。工作者在准备活动内容的时候应该多方位地考察组员的反应和需要,做好自己的预案,将准备工作做到最好。

第四节活动主要是为了培养组员的领袖力。通过让组员进行组内自我发言,无形式讨论等形式,让组员在小组氛围中自主形成领袖。正如徐瑶之等人在探析学生领袖力培养时指出,人人都能成为领袖,人人都是领袖,“领袖”并非少数人的专有名词。在经过情景剧表演后,成员们一致认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团结合作能力以及一定的领袖能力。同时,在情景模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组员之间加深了相互了解,能更加自信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小组活动效果很明显。

第五节活动主要是让组员认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活动主要是巩固前一节小组活动的目的,工作人员给组员布置一份作业,要求组员在规定时间内选出一位代表将组员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总,提出小组解决问题的方式并解释选择此类方式的缘由。在活动的过程中,工作者发现组员的讨论有偏离问题的趋势并对其及时纠正。同时为了避免组员冗长的发言,工作人员采用总结的方法让组员对其发言进行小结,既可以锻炼组员的表达能力,也可以使小组活动顺利进行。

第六节主要是通过对小组活动的回顾,分享组员的收获。工作者在合理地安排活动环节的过程中,舒缓组员的离别情绪,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对自己的收获进行交流,引导组员分享自身未来的发展规划。组员的话题总是会偏向于围绕离开小组后的生活展开,工作人员对其适时引导,使小组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最后,让组员填写小组活动反馈表,宣告小组活动圆满完成。

三、评价与总结

1.评价

笔者围绕总目标,对小组活动的分目标进行分析,开展小组活动。通过研究组员填写的活动反馈表发现,小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本实现了小组活动的目标。小组成员在参与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和工作人员分享了很多,在自我认同感、沟通能力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变化。通过向组员的老师同学了解情况、访谈交流发现,他们表示组员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改善,班级工作表现较为突出。这也说明了小组活动对提升学生的领袖能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小组活动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是小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组员实现了认同感。在小组活动过程中,组员学会了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肯定,加强他们对自身的角色认同,增强组员的领袖能力。小组活动使组员认识到,要认可自己作出的决策,在出现意见相左的时候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并以欣然接受的态度付诸于积极的行动,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是小组为组员提供了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多数组员对活动的分享环节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小组里,工作人员不断加强组员的认识,让他们了解到组员之间是相互平等的,彼此是可信任的,可以敞开心扉,增加互相的了解。在互动的过程中让组员懂得团结的重要性,使每个人在小组中可以收获快乐与进步。

三是小组帮助组员克服自身困难,增强他们的应变能力。在组员分享曾经遇到的困境的过程中,每个组员都能够很认真地思考并出谋划策,使大部分组员的烦恼都可以在小组活动中解决。增加了组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的同时,及时解决了他们的烦恼,最终达到了小组活动的目标。

小组活动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小组活动开始前计划评估不到位,目标不够明确。工作人员在第一次小组活动过程中发现,多数组员对小组的理解并不是很到位,而工作人员也并未对其进行详细的讲解,这也导致了在调查反馈时组员对小组活动应达成目标显得很茫然,对调查结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是活动反馈不到位。组员在活动的分享环节表现得不够积极,他们往往不会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展现出来,而是对内容进行选择性描述,这对小组的实际意义产生了影响。在小组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中,组员的“分离情绪”很明显,这也是影响评估结果的重要因素。

2.总结

通过本次小组活动可以发现,小组活动对中学生领袖力的培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中学生领袖力培养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二是领袖力是一种生活追求的品质;三是社会的需要;四是弥补学校教育的个性缺失。

通过参与小组活动,小组成员对自身以及他人的认识更加深刻,成员间形成巨大的凝聚力,不再局限于班级的小圈子。同时,成员间的人际交往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和改善,对个人和团体的成长均具有积极作用。以小组活动实践探索为例,我们可以将小组工作方法的实务领域进一步拓展,以帮助更多的潜在需要者。

[1][美]赫伯特·牛顿·卡森:《塑造你的领袖气质》,夏晓东,译,研究出版社2016年版。

[2]向良云:《重大群体性事件演化的动力机制——基于群体动力学理论的研究》,《长白学刊》2013年第6期。

[3]徐瑶之,徐晓东:《学生领袖力培养与非传统教育模式实践探析》,《浙江教育科学》2011年第1期。

猜你喜欢

领袖组员工作者
领袖风范
你的不开心,让园艺温柔治愈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小组落幕
领袖哲学
平民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