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态农场模式对高校女教师“工作
——家庭冲突”的缓解

2017-11-25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农场家庭生态

邱 超

(福建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08)

浅谈生态农场模式对高校女教师“工作
——家庭冲突”的缓解

邱 超

(福建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08)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绿色的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互联网+农业”的生态农场模式受到极大关注,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作为备受关注的高校女教师这一群体,由于诸多原因,她们面对着工作和家庭带来的巨大压力,而生态农场模式的出现极大地缓解了二者造成的冲突,减轻了女教师们的心理压力,还有助于女教师们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

高校女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生态农场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生态养殖和种植有机果蔬的生态农场推广开来。随着“互联网+”的提出,生态农场的经营模式又再次得到公众的巨大关注。“互联网+农业”模式以及生态农场本身产业链的升级使其市场不断扩大,越来越多民众开始进行消费。在广大消费群体中,由于高校女教师的职业特点,使其获益尤为明显。

教育部2014年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中国普通高等院校专任教师总人数为1534510人,其中738695名为女性,占总人数的48.14%。高校女教师的比重呈逐年升高的趋势。2013年中国普通高等院校专任教师总人数达144万人,其中68万为女性,占总人数的47.28%,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女教师约有8.49万,拥有硕士学位的女教师有27.38万,拥有学士学位的女教师有31.5万,大学本科以上学位的比例合计为98.9%。[1]近年来,高校女教师逐渐成为社会备受关注的群体,她们面临的“工作—家庭”冲突也成为关注的重点。

1 高校女教师面临着“工作—家庭”冲突的原因分析

“工作—家庭”冲突是指一个人在扮演工作角色和家庭角色两种不同的角色时,因为角色要求的不相容而产生的一种角色冲突,也就是说,人们在投入了一个角色之后很难再投入到另一个角色中。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使得中国广泛的女性从家庭奴隶和生育工具的传统角色中得到解放,她们开始“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在各种社会活动中逐渐获得自我认可。然而,当女性从家庭中走出来后,她们的负担并未因此减少,反而使得刚刚步入职场的女性面临着既要当好“贤妻良母”,又要做个“好上司”、“好下属”的多重角色压力。高校女教师这一群体长期置身于工作和家庭二者带来的矛盾中,角色冲突便愈演愈烈了,她们具有着职业属性和性别属性这两重属性。由于这两种属性,高校女教师所承受的压力高于一般的女性,其情感诉求也更加复杂,她们面临着更多的困扰和问题。

1.1 科研压力大

高校女教师是教育战线的一支稳定的依靠力量,她们对待工作严肃认真。正是因为她们具有的女性独特的细腻、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于工作的热情,使得她们更适合教师这个职业,对教学和管理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校女教师们所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教学和科研两方面。如今,许多高校重点关注于教师发表论文的数量和级别和课题经费的多少等问题,所以忽视了女教师的心理状况。女教师不仅要保证有质量的教学活动,在教学工作之余,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工作,定期要交出一定数量的具有学术水平、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因为这与她们的薪酬待遇、晋级提升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最终使她们处于多出成果、快出成果的巨大压力下。一方面,各大高校对教师考核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女教师们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来适应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高等院校的学生文化知识和综合素养较高,对任课教师有自己的要求和期待,高校女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充实提高自己才足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高速、紧迫的生活节奏使她们有着深层次的压力和危机感,长期高负荷地运转工作着,会影响到女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积极性,导致很多负面效应。

1.2 家庭事务繁重

基于传统社会期待与现代价值追求的矛盾,高校女教师在工作之余,需要同时履行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她们面临着来自家庭的另一巨大压力,包括养育孩子、操持家务和照顾父母。女教师们作为一个支撑起家庭的中心,在家庭中充当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发挥着无比巨大的作用。我国长久深远的传统伦理文化往往主张“男主外,女主内”,要求女性要负责养育子女后代、承担大部分的家务劳动,成为一个“贤妻良母”似乎是终极价值目标。而当代女性又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和独立精神,她们是能自由能动地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价值选择主体,希望可以获得社会许可,提升社会地位。因此,传统社会的角色期待与个人现代价值追求的冲突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高校女教师就是这样一个群体,她们一般都上有老,下有小,上要尽到对老人的孝道,下要负责子女的教育问题,更要关注孩子的成长。面对孩子的升学压力,作为家长,女教师们更要抽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的身体,时时刻刻为他们的学业操心。一旦孩子或者父母生病,更是忙的她们焦头烂额。而女教师的丈夫此刻亦处于事业的巅峰阶段,他们希望妻子能做个“贤妻良母”,这就意味着高校女教师们需要承担起更多的家务。生儿育女和繁杂琐碎的家务活已经占据了女教师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她们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实现自身价值。她们处于巨大的精神压力下,这种持久超负荷的压力会严重影响个人身心健康和家庭和睦,最终导致角色崩溃。

1.3 工作场所与家的空间距离束缚大

高校女教师的工作场所多集中在大学城地区,因为高校一般占地规模大,所以往往坐落在距离市中心较远的郊区地带,离女教师们的家很远。女教师下班回家时间多为高峰期易堵车,路途奔波外加长距离的驾驶使她们容易产生烦躁和疲劳等精神状态。如今,众所周知的名词“路怒症”渐渐地“蔓延”开来,成为一种现代心理疾病,再加上工作领域的压力更易导致女教师们消极颓废的情绪,如果这种消极情绪带回家,将会对家庭生活造成不良影响。长期的精神高度紧张和疲劳,高校女教师易产生职业倦怠。

因此,生态农场的存在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它大大地缓解了工作和家庭给高校女教师带来的巨大压力,减轻了她们的心理负担,促进她们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

2 生态农场对“工作——家庭”冲突的缓解

“冲突是生活的实质。没有它,个人生命便没有意义,而且所能获得的也仅是甚为肤浅的生存价值。”[2]角色冲突对于每一位高校女教师来说是不可避免的。既然工作和家庭冲突在所难免,那么我们当下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将角色冲突对女教师造成的压力有效缓解,转化为女教师积极前行的动力。生态农场的出现就极大缓解了女教师们的工作和家庭压力,具有巨大意义。

2.1 为家庭提供健康的果蔬

“互联网+”时代下,生态农场的全线推广变得更加切实可行。生态农场的出现有效地减轻了了高校女教师们繁重的家务,女教师们只需在电脑屏幕前轻轻一点鼠标,便可节省去大量选购蔬菜瓜果的时间,有安全健康的食品和果蔬配送到家,能对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以黑龙江省的哈拉海农场为例,从果蔬种植开始,便有360度无死角的监控进行监测。在哈拉海农场谷润农作物专业合作社,这一片科技园区已被摄像头全部覆盖,任何一个地方无死角。科技园借助20兆的光纤流量和360度旋转的镜头,可确切地跟进所有种植的全过程。任何一家全国的用户或者是朋友要想检测这个科技园区,只需在网上点击即可看得到。[3]这不仅方便了农场的管理,更让果蔬的新鲜健康变得有保障有依据。作为持家与文化水平较高的高校教师,尤其更加重视食品品质和营养的健康和安全,而生态农场配送有机果蔬和新鲜肉类的这一经营模式正好契合女教师们的需求个性化、精神化的心理,既为各位高校女教师减少了选购时间,也对家庭成员健康饮食提供保障。

2.2 作为子女的社会实践基地

当前,越来越多的生态农场注意到了儿童这一市场。开放农场,给中小学生作为社会实践基地。让小朋友通过亲自观察果蔬的种植、生长及采摘等环节,融入大自然,增长生活见识。生态农场从传统的种植园模式中跳脱出来,与时代需求相结合,开拓了新的市场。这个拓展为高校女教师教育子女提供了便利。此外,生态农场多位于城市郊区,对于在郊区大学城工作的高校女教师而言,原先的地理“劣势”也转化为了优越性。全国就有部分高校设有生态农场,极大地方便了女教职工的生活。例如:哈尔滨理工大学江北生态农场就建有鱼池、户外烧烤区、迷你动物园、蔬菜瓜果园等,是一所集会议、旅游、休闲、度假、娱乐、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园,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们的幸福指数。

2.3 作为家庭度假村

生态农场可以作为女教师们家庭度假的载体。在有限的时间里,真可谓是一举多得。一来可以减轻科研和工作压力,让女教师们从一周繁忙工作中积累的巨大压力中释放出来,完全融入大自然获得身心的解放。女教师们可以享受自由自在的田园时光来减轻压力、放松心情,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二来可以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女教师们可在一周繁忙工作结束后携家人就近前往位于大学城郊区附近的生态农场进行度假。全家参与到蔬果种植、采摘、烹饪的活动中去……这些活动不仅为教育子女提供了丰富的条件,同时也为增进家庭感情提供了契机。许多生态农场目前已作为生态旅游的景点进行开发。福建泉州永春美丽乡村建设典型村落里就有五里街镇生态农业园、无土栽培生态实验室等地。这些基地与旅游业结合,利用自然环境进行开发。

3 生态农场模式存在的不足

3.1 生态农场价格较高

生态农业以现代科技作支撑,其科技研发费用较高,一些先进的生态技术成本昂贵,如沼气生产技术、立体种养技术、再生利用技术等。新型高效的种植养殖技术成本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种子、肥料、菜苗、种菜的箱子的选用,再到培养菜苗、完善设施,全部材料都需要很高的费用。参考哈哈农场公司的EOC樊伟的经历,他的农场创业初期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充足的资金,材料全部都需采购,仅仅是打造一个0.5平方米的菜园,一套材料售价就高达880元。[4]而且,若缺乏专业人才,技术更新滞后,有些蔬菜就不易种植成功或产量较低,再加上没有有效的推广,万一销售环节脱节,农场就不易收回成本。

3.2 受众面较窄,社会认同度较小

一方面,“互联网+生态农场”的商业模式尚未成熟,其目标定位不明确,缺乏核心竞争力。这一新型的生态模式改变了传统产业发展的稳态模式,使之不同于以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尽管当今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但这一新兴的农业经营模式属于新生事物,初露头角,在发展初期鲜有人知,其发展必会遭到很多挫折。

另一方面,根据调查数据显示:除年龄因素外,专业、学历、所在院校的领导对教育信息化重视程度的不同,对高校女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6]例如,一般情况下,青年女教师掌握的信息素养知识相对多于中老年女教师;计算机领域专业的女教师比其他专业女教师具有更强的学习和理解信息素养知识的能力。由于女教师群体缺乏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掌握现有的信息素养知识,因而对“互联网+农业”的生态农场模式了解得并不十分充分。

3.3 提供的农产品模式固定,搭配单一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一些农场种植养殖技术虽然得到了重大发展,但更多的农场仍以传统的方式为主,产业层次低下,高附加值的核心链条薄弱。现有的生态农业行业的思维模式偏传统,缺乏爆发式增长的商业模式。现在多数农场实行的是家族式管理,公司部门由亲人负责,企业内部间分工协作较低,且缺乏专业管理人员,当农场规模扩大时,负责人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不够,为了减低成本,同时方便自身的管理,农场通常提供的往往是近期种植的并且刚刚收获的蔬菜,可供女教师选择的菜品种类少、搭配单一,难以满足持家与文化水平较高的高校女教师对食品种类丰富的较高要求。

4 如何拓展基地服务项目,更好为高校女教师服务

4.1 借鉴国内外先进生态农场的模式和经验,降低生产成本,建设高质量的生态农场

建设高质量生态农场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根据农场的实际情况,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单位成功的经验,加以推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建设高质量的生态农场。在生态农业方面,采用作物轮休法能有效保护土壤养分、循环利用资源,从而实现高产出和高盈利的目标。

20世纪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7]例如:德国黑森州威尔海姆乡下的艾策尔农场,已有200多年历史,作为德国“生态农场”理念最早的践行者,农场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已声名远扬。这个明星农场大约有170公顷土地用来种植农作物,70公顷为草地、森林。另外,农场还饲养50头奶牛、50只鸡、2匹马以及上千头猪。[8]艾策尔家还通过在邻近的几个城市开设生态食品超市,出售自家出产及代销的生态猪场、牛奶、鸡蛋、粮食加工品等,扩大其利润空间。等其商品名声渐广,便开始在网上销售实体店内的商品。

4.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场的社会认同感

通过互联网的纽带作用,让营销团队在各大网站进行宣传更新,把每一种蔬菜的生长过程实时制成图片、影像传到网上,方便消费者随时跟进农场动态,察看农产品种植的全过程。消费者还可通过网络、语音平台查询追溯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对农副产品实行全程监管。这样有利于提高民众对生态农场的认识,了解生态农场种植的蔬菜不仅安全健康而且绿色环保,从而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支持生态农场的行列中来,提高社会认同度。在生态农场中,通过图像和文字等网络方式为农场创办“成长”日记,记录下各种作物的生产全过程,其中详尽地包括搭棚、耕地、播种、种子发芽、育苗、开花、结果等,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商家来观赏、采摘。

虽然社区的空间较为封闭,但营销者团队可以通过宣传推广活动最大程度吸引消费者,增加人气,如社区营销店开业期间免费送农产品,会员充值一定金额赠送大礼等,带动重复购买,借助微信朋友圈互动,微信公号粉丝和老顾客抽奖免费参观体验生态农场,拉近和消费者的关系。还需要强化销售队伍,建立网点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无缝对接。

4.3 提供多样化的农产品供女教师们选择,满足其需要

由于“互联网+生态农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正在逐步上升,因此应当加快传统服务业的改造、提升,拓展生态农场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在农场逐步增加农产品品种,用品种的多样化来消减市场风险,根据消费者们反馈的热销蔬菜扩大种植规模,可以销售新鲜生态蔬菜,有机水果,肉类等等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当顾客达到一定数量后就可运用新媒体技术研发农场购物APP或者网上商城,节省运营时间。发展VIP会员的“私人订制”模式,消费者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新鲜生态蔬菜,搭配自己喜欢的类型,提前在网上预订并完成线上支付。农场应提供相配套的快递服务,将消费者在APP上挑选的生鲜食品用最快捷的方式配送到会员们的手中。这样可以进一步扩大销售区域,缩小地域限制。

4.4 因地制宜,有机融合时尚与传统两元素

选择离城市路途近、周末即可去可回的、风景优美的农村地带,建立家庭体验区、观赏区、休闲区,方便女教师们周末带着子女去度假。一个绿色有机的现代农业基地是可以集生态养殖、观光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于一体的。各个项目之间互相补充,满足女教师们每个家庭的不同需要。在基地开设样板农场,向女教师及其子女们传输农业种植知识,农场耕作是一种低碳的休闲消遭方式,给女教师们的子女提供第二课堂,让他们通过亲身实践更好地认识自然,感受植物生长的过程,拓宽视野,体验不同的生活。在农场举办亲子活动,如绿色食品DIY、偷菜活动来增进女教师们与子女的感情。根据不同收获季节,组织游客进入园子采摘新鲜水果、时令蔬菜瓜果。把“开心农场”和“社区支援农业模式”相结合,让女教师们可以亲自到田地里来真实体验,让她们返璞归真、畅享自然,体验收获的喜悦,观赏田园的风光。如果她们没时间来采摘,还可以送货上门,借鉴福建闽侯白沙湾生态农庄的成功经验,将网络上流行一时的“开心农场”运用到实际中,实现“代人种菜、收菜”的功能。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新的发展理念指导下,“互联网+生态农场”的经营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从出现至今,既更符合自然的本性,又符合保护生态的要求,也更符合人的本性和需求。它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社会发展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人的素养等要素发生变革,让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进步。生态农场通过种植有机果蔬,发展绿色经济,极大地缓解高校女教师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冲突;而且还适应了高校女教师们需要减压、向往绿色环保和自由空间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相信,健康发展的生态农场将来一定会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里程碑。

[1] 丁瑜.以高校女教师为例论女性研究的日常生活转向[J].妇女研究论丛,2014,03:55-64.

[2] {美}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何锡章,黄欢,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3] 王凯,曹海洋.哈拉海农场:“互联网+农业”将“有机绿色”送到家[J].新农村(黑龙江),2015(16).

[4] 静听.90后CEO打造“哈哈农场”圆绿色创业梦[J].伴侣,2015,11:12-13.

[6] 卢秋红.携手同行 教育信息化的明天会更好——写在第30个教师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09:1.

[7] 林祥金.世界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J].中国农村经济,2003,07:76-80.

[8] 文史哲.德国艾策尔农场:生态农业最早的践行者[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14,03:50-51.

邱超(1996-),女,汉族,福建福州人,本科在读,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G645

A

1672-5832(2017)08-0062-02.5

猜你喜欢

农场家庭生态
农场假期
“生态养生”娱晚年
长抓政治生态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农场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一号农场
丰收的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