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水肥综合调控技术研究

2017-11-24苏娟娟景东林

现代农村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五氧化二磷氮量水肥

苏娟娟 景东林

(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河北 邢台 054000)

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水肥综合调控技术研究

苏娟娟 景东林

(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河北 邢台 05400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小麦黄淮海主产区麦田水肥供应特征,针对该区与特有的栽培模式和品种的养分水分需求规律,建立小麦优质高产高效的水肥综合调控技术。

邢麦13;施氮量;气候调查;最大分蘖;产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邢麦13号。

1.2 土壤及整地施肥情况。

试验设在任县太平庄邢台市农科院农试场;前茬为玉米地,亩产550 kg,土质为壤土;小麦播前进行灭草处理,洇地造墒,旋耕3遍;施肥按试验要求使用,各处理除施氮量不同外,均为亩底施P2O58 kg、K2O 5 kg,播后镇压。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共设6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分18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20 m2,试验田面积为400 m2。

6个处理具体设置如下:①N12P8K5,每亩施纯氮 12 kg、五氧化二磷 8 kg、氧化钾 5 kg;②N15P8K5,每亩施纯氮15 kg、五氧化二磷8 kg、氧化钾5 kg;③N18P8K5,每亩施纯氮18 kg、五氧化二磷8 kg、氧化钾5 kg;④N12P8K5,每亩施纯氮12 kg、五氧化二磷8 kg、氧化钾5 kg;⑤N15P8K5,每亩施纯氮15 kg、五氧化二磷8 kg、氧化钾5 kg;⑥N18P8K5,每亩施纯氮18 kg、五氧化二磷8 kg、氧化钾5 kg。

6个处理P、K肥全部底施,N肥1/2底施,1/2追施。1、2、3处理为每次浇水30方/亩;4、5、6处理为每次浇水50方/亩。

2 田间管理

2.1 冬前管理。

试验出苗后,及时采取了查苗补苗措施,并定点。修整、加固水沟、观察道、畦梗。

2.2 肥水管理。

播前造墒,并按试验要求施肥,2013年4月2日,结合浇春一水追施尿素,5月10日浇扬花水(二水)。

2.3 中耕除草。

2013年3月24日施用麦爽+世码各3袋/亩进行化学除草,然后人工拔草数次,田间基本无杂草危害。

2.4 病虫害防治。

2013年4月23日每亩用2.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3 kg兑砂土15 kg撒毒土防治小麦吸浆虫;5月3日喷施克蚜丁防治蚜虫。

3 结果与分析

3.1 播种及出苗情况。

2012年10月13日播种,每亩播种12 kg,行距15 cm,出苗期为10月20日,每亩基本苗18万。

3.2 产量结果。

每小区实收小样方5 m2小麦脱粒,风干后称籽粒干重,再折算成亩产量,结果如下:在两种灌水模式下,处理1至处理3产量逐渐增高,增产2.90%;处理4至处理6产量逐渐增高,增产3.78%;说明在两种灌水情况下,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高,每亩施纯氮18 kg较12 kg增产3.33%。在三种施肥量模式下,处理4较处理1减产1.38%,处理5较处理2减产1.48%,处理6较处理3减产0.54%;说明在三种施肥量情况下,产量随灌水量增加而降低。每亩灌水50方较30方产量降低1.13%。方差分析显示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表1 试验田5 m2取样数据

3.3 小麦生育期气候因素分析。

小麦播种前雨量充足,土壤墒情好,出苗整齐;11月份气温多波动,但适宜冬小麦冬前分蘖生长,降水充足,有效补充了土壤水分。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气温较常年偏低,但未对小麦安全越冬构成威胁。1月份雾霾天气的出现造成了低温寡光,整个冬季气温较常年偏低,降水量充足,小麦安全越冬,冻害较轻,但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小麦返青进程;3月份平均气温为6.6℃,比历年同期偏低0.3℃,早春气温偏低,小麦返青推迟4~10 d。小麦生长中后期,4月19日的降雪使正处于孕穗挑旗期的小麦在一定程度上有轻度冻害。5月份气温持续走高,分别较常年偏高1.6℃和2.5℃,光热充足,利于小麦干物质积累。在成熟前的降雨和高温加速了小麦快速成熟,6月1~3日降雨和雨后高温出现了小麦“逼熟”现象,对小麦正常灌浆脱水产生一定影响。

3.4 群体及产量构成要素情况

3.4.1 从生长发育情况上看,冬前各处理每亩最大分蘖数经方差分析存在显著差异:处理2与处理6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在春季,灌水量相同处理中,处理2明显大于处理1、3;处理5明显大于处理4、6,说明分蘖能力的大小与施肥量(N、P)的多少有关,按照每亩施纯氮15 kg、五氧化二磷8 kg、氧化钾5 kg的施肥方式最能促进春季分蘖的形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处理2与处理4、5、6差异极显著,但处理2与处理1、3之间在5%水平上差异显著;而处理1、3、4、5、6五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表2 冬前最大分蘖和春季最大分蘖情况

3.4.2 从产量构成要素来看,穗粒数方面,处理5与处理2、3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亩穗数方面,6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千粒重方面,6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

表3 产量构成要素情况

5 讨论

5.1 最佳肥水组合为:每亩施纯氮18 kg、五氧化二磷8 kg、氧化钾5 kg,春季浇两水(拔节+扬花),每次灌水量30方。

5.2 在灌水、底施磷钾肥固定情况下,亩产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但增产效果不显著。

5.3 在2013年降水量较多情况下,无论是低氮(12 kg)还是高氮(18 kg)用量,每次灌水量50 m2均较30 m2略有减产,但减产不显著。

5.4 在秸秆还田、地力基础较好情况下,肥水效应不太明显。

猜你喜欢

五氧化二磷氮量水肥
雅苒致力于推动水肥一体化
“水肥一体”新系统 助力增收有一手
氮肥施用对不同燕麦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
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空气中五氧化二磷的不确定度评定
五氧化二磷(过量)法合成三氟乙酸酐分析
浅谈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北方贫困山区的应用与推广
基于水肥耦合模型的上海地区设施番茄水肥方案研究
高、中、低产田水稻适宜施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的研究
不同地力水平下超级稻高产高效适宜施氮量及其机理的研究
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超级早稻中早22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