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乔治·凯南“遏制”思想探究

2017-11-24张亚伟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凯南聊城斯大林

张亚伟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山东 聊城 252059)

乔治·凯南“遏制”思想探究

张亚伟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山东 聊城 252059)

乔治·凯南的遏制思想作为冷战兴起之初的一种重要思潮,受到世界各国研究专家的关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也逐渐对遏制思想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提出的一些观点颇有启发意义:“凯南遏制的特质在于均势遏制” ,“凯南的遏制思想就是一种和平演变或者是和平变革的战略思想” 等等。此外还有一些相关研究论著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借鉴。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转折点,战后美苏之间由盟友关系逐渐走向对抗。遏制苏联是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一条主线,乔治·凯南的遏制思想则为美国的遏制政策提供了理论和思想基础。本文在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凯南自身思想的演变,阐述乔治·凯南遏制思想的产生与主要观点,以期加深对该问题的认识。

遏制苏联是战后四十多年美国外交政策的一条主线,美国政府遏制苏联的战略是建立在系统的遏制理论基础之上的,乔治·凯南的遏制思想则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参战国最多、波及范围最广的一场战争,给人类世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美国与苏联成为世界上两个最强国,国际格局也因此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以美苏大国关系的变化最为明显。二战期间,美苏两国从各自的国家利益出发,基于共同的反法西斯目标而结成同盟,共同对抗法西斯。但在战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对立以及争夺世界霸权的目标,两国之间的分歧与矛盾逐步尖锐和激化,由战时的合作逐步走向战后的冲突与对抗。美国决策者认为苏联的迅速崛起,对美国的战略利益构成了严重的挑战,因此,必须采取强硬的措施,才能阻止苏联的对外扩张。

1946年2月9日,在莫斯科市的斯大林选区选举前,斯大林作了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选民讲话。斯大林在演讲中突出强调:“苏维埃制度比其他制度更有生命力,更稳固,更有优越性;资本主义的存在就等于战争。他指出,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包藏着总危机和军事冲突的因素,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不可避免地将导致战争。苏联人民要作好应对战争的准备。” 斯大林的讲话增强了美苏之间的紧张氛围,美国认为已经不能也没有必要再延续罗斯福在战争时期与苏联合作的政策。这就为随后的“八千字长电”的发表以及“遏制思想”的产生埋下了伏笔。1946年2月中旬,美国国务院通知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要求他对苏联的近期行为进行解析,并征求他关于对苏政策的意见。这就为乔治·凯南表达自己的想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凯南将自己的思想和盘托出,在2月22日向国务院发回了一封长达八千字的长电,电文以大量篇幅分析了遏制苏联的行为,并提出了遏制苏联的主张。

1946年2月22日,应美国国务院的要求,乔治·凯南从莫斯科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了一篇长达八千字的电报。电报总共包括五个部分,即“(1)苏联战后思维的基本特征(2)这一思维的背景(3)这一思维在政府政策层面的反映(4)这一思维在非政府层面的反映(5)从美国政策角度的可行性推断。” 在第五部分中,凯南指出,美国对苏联进行妥协是根本不可能的,苏联对于美国而言是一种政治力量和政治威胁。同时提出美国完全具有解决这个难题的力量,而且完全可以避免通过战争的形式。

基于这些前提,乔治凯南给出了自己的意见:(1)美国应当对于自己所面对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质予以了解,并认识其客观存在;(2)教育自己的公众,了解俄罗斯问题的真相;(3)应对苏联问题的挑战,我们必须依赖于我们社会的健康与活力;(4)我们必须向其它国家展现和描绘出一个更加积极,更加富有建设性的世界前景;(5)我们必须对坚守我们的人类社会的信念和方式充满自信与勇气。 乔治·凯南对苏联的内部社会和对外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随后在结尾处,针对苏联问题,给予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乔治·凯南明确指出对苏联的对外扩张行为必须实行遏制,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且这种遏制必须是政治、经济、军事手段的密切结合,只不过是要以政治和经济手段为主,当然也不能忽视外交手段的巨大作用。“八千字长电”奠定了乔治·凯南遏制思想的基础,对20世纪后半叶的世界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1947年7月,乔治·凯南以“X先生”的名义在美国《外交事务》上发表了《苏联行为的根源》一文。在文中,乔治·凯南指出“当今苏联政权的政治性格是意识形态和环境的产物,这种政治性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传统的意识形态理论尚未被放弃,克里姆林宫是一贯正确的。” 在这种情形下,乔治·凯南主张,美国对苏政策最主要方面应当是长期的、耐心但坚定和保持警惕的对俄国扩张倾向的遏制。文中所提出的“遏制”苏联的主张,被普遍认为是美国对苏战略的思想基础。从此一直到冷战结束,美国对苏战略,乃至整个大战略都被称为“遏制战略”,凯南本人也因此获得了“遏制之父”的称号。

[1] 崔丕:《乔治凯南的“遏制”战略构想散论》,《东北师大学报》1998年第2期,第26页。

[2] 张小明:《不应误解乔治凯南的遏制概念》,《美国研究》1996年第2期,第136页。

[3] (俄)斯大林著,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斯大林文选》,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8月版,第441-454页。

[4] 张曙光:《美国遏制战略与冷战起源再探》,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330页。

张亚伟,女,山东青岛,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世界史硕士。

G632

:A

:1672-5832(2017)09-0149-01

猜你喜欢

凯南聊城斯大林
“遏制”概念与冷战史研究范式
The impa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Guzheng on people
“你以为斯大林只剩这一条裤子了?”
聊城,宛在水中央
聊城 因水而生 有水则灵
新动能,新聊城
一份报告引爆美苏冷战
斯大林看电影
学林新语
委内瑞拉总统自称长得像斯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