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国杰老师《伦理学》及心得

2017-11-24栾晓薇李晶晶

唐山文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伦理学马克思主义道德

◎栾晓薇 李晶晶

罗国杰老师《伦理学》及心得

◎栾晓薇 李晶晶

罗国杰老师是新中国伦理学界泰斗,他的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著作《伦理学》奠定了新中国伦理学基础,此书基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对新中国伦理学发展起到重大引导、促进作用。本文系统阐释了罗老师《伦理学》的写作背景、概述、框架,提炼重要观点并结合当下感悟心得。

一、罗老师《伦理学》写作背景及概述

罗国杰老师是新中国伦理学界大师,他毕生致力于伦理学的研究,奠基了新中国伦理学事业,并对我国伦理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老师的这本《伦理学》是在1982年《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基础上重新编写的。它基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观点,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改革开放的基本国情和经济体制改革以及政治体制改革后出现的利益关系的新变化,对伦理学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进行新的概括、论证、分析和突破,形成较为完善的适应新中国实际国情的伦理学体系。它关注我国1989年左右的实际国情,关注人民的实际道德水平,并以此出发注重对个人同集体关系、个人正当利益、个人价值、职业道德和社会风气的探讨。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辨证法为普遍的方法论原则,明确地阐述了伦理学的对象、方法,任务以及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和最重要的范畴概念。它以理论和实际密切结合,明确了伦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人道德品质的熏陶、引导、培养,使人明辨是非,能在具体的情景中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通过对人道德品德的不断改善形成优秀集体,从而构建起一个和谐社会。

二、《伦理学》基本框架

本书第一章主要论述伦理学的对象、方法、任务,其中重点说明什么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伦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以及伦理学的任务是什么。第二、三、四章构成一个整体,阐明了有关道德这一特殊社会现象的主要历史过程、结构功能、类型变化及其发展规律,其中重点说明了道德的本质和中国传统伦理的基本特点。第五、六、七、八、九章构成一个整体,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原则、规范及其层次性,其中五、六、七章是重中之重。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章构成一个整体,着重从道德的价值分析角度,讨论个人道德的自我完善以及在调整人我关系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导向问题,人生观的培养和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

三、《伦理学》各部分主要观点及心得

(一)《伦理学》的第一章是入门章节。罗老师首先在第一章阐明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道德。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其包括两方面,即经济利益和道德的关系问题、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罗老师对伦理学的研究方法及任务同样做了明确说明。

在第一章中,同样有大量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观点。罗老师陈述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三处观点。第一,一般来说,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由人们约定俗成,并且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来维护的。第二,道德规范是非制度化、内化形式的,它不使用也没有任何强制性手段,是一种实践精神。第三,道德关系是指一定的经济关系基础上,按照一定的道德价值观,或者说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形成的社会关系,并且在调节个人与社会以及个人与个人利益关系中,需要或多或少的自我牺牲。

从第一章领悟到的是有关道德的概念。道德概念遵循了哲学中的原理,即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实践的反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具有反作用。如上可知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一种实践精神,是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维系并发挥作用的行为原则、规范的总和,它是有依据的。其二,在对待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伦理学说或伦理思想,并不能认为凡是强调整体利益的都是进步的,凡是强调个人利益的都是落后反动的,我们要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客观的分析,进行历史的、具体的分析。其三,就像书中所说,伦理学的任务应根据其研究的对象和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要求来考虑,书中的伦理学任务依据的是89年的四化建设,而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21世纪,进入了全面奔小康,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时代,对伦理学的任务可以有相应的符合现今时代要求的创新补充和修改。

(二)《伦理学》的第二、三、四章是对道德起源与本质、结构、功能、运行机制和历史发展规律性的阐述。罗老师在第二、三、四章首先强调劳动,他构建了劳动-人本身-社会-社会关系-人的道德一条线,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任何规范调节方式的产生,归根到底都是源于社会劳动活动的某种客观需要和社会历史条件,正是以劳动为核心的人类活动,为道德的起源创造了第一个历史前提。第二,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是相辅相成的。第三,道德具有一定社会功能,其调节功能具有特殊性,它的善恶标准源于集体,强调必要的自我牺牲,并通过自我牺牲来调节个人与集体的利益矛盾。

从这几章领悟到的首先是罗老师对伦理学中道德的阐释。他的阐释是以严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思维习惯为依托,老师论述形式充满了逻辑感,并且大量使用了从面到点、从广义到狭义、多层次分类递进的写作分析阐述形式,分别论证了社会道德、个人道德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值得后人学习、借鉴。其二,这几章在论述有关道德方面的概念时碎片化形式比较多,与前章观点有重合,融合度不够,显得略微杂乱。其三,尤其从第四章可感悟出,我们对待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要有科学的态度,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要站在当时时代背景角度看问题,并且唯有实践,唯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才是我们承接什么道德文化、剔除什么道德文化的真正标准。

(三)《伦理学》第五、六、七、八、九章重点论述道德原则、规范、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及道德要求的层次性,以及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罗老师在第五、六、七、八、九章首先说明道德原则的核心问题是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在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中,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并强调集体利益的至上性。而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就是无产阶级的功利原则—真正的最大多数人幸福的原则,这也是我们要遵循的原则。第二,罗老师也明确了不同层次的道德要求,即公共生活领域等。

从这几章首先领悟到的是罗老师的写作手法。罗老师用了铺垫的手法,全书有统一的思想基调,例如前章对道德关系中或多或少自我牺牲的论述就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中的自我牺牲精神的论述打下基本的理论基础。其二,通过这几章我认识到个人与集体并不矛盾,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集体的概念是广义的,是有利于全人类、整个世界持续健康发展和进步的,所以从长远来看必要的个人牺牲是个人自我实现的一种必要形式,也是一种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其三,罗老师的伦理学论述中引用了大量经典的马克思恩格斯真理语录,这启示我们要熟悉马克思恩格斯等伟大哲学前辈大师的智慧结晶,熟悉他们的著作,并能用其已证实的真理联系实际联系专业,对其有所继承和发展。其四,罗老师学识渊博,他在伦理学发展论述中不局限于伦理学领域,他运用了许多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方面的内容来帮助分析论述并且进一步深化发展伦理学内容,这启示我们要开阔眼界,开放思想和学术领域,了解多个学科,学会摘取有用的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思维来丰富发展伦理学体系和内容。其五,我认识到在个人职业和婚姻家庭中也有许多必须遵守的道德原则及必须履行的道德义务,学会也必须承担其中的道德责任,有利于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

(四)《伦理学》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章是具体的人的道德品质引导阐述,它们对人生观、价值取向、道德选择与行为品质、道德评价及道德教育与修养有具体论述。罗老师在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章首先集中阐释人生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受动性的统一,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人最优价值目标的选择就个人来说,就是按照社会价值目标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关系的选择。而道德选择的尺度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和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的统一。第二,道德评价也是社会与自我评价的统一,人们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进行自我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境界,树立正确的道德理想目标。

从这几章领悟到的是首先人们的人生观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中产生的,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的。这就启示我们要不断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在社会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其二,罗老师对错误人生观进行的分析解述可以结合现今相对稳定和平的中国现状进行更新补充,使之能更贴近当今实际国情和当今人民的需要。其三,道德是人内心的东西,有必要结合人类心理来谈道德问题,要试图多方面、接地气地通过论述使人们更自愿地去做有道德的事,成为有道德的人。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050061

栾晓薇(1992-),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在读,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伦理学专业。

李晶晶(1989-),女,汉族,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在读,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伦理学专业。

猜你喜欢

伦理学马克思主义道德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