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少数民族文化传播途径及效果研究
——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

2017-11-24潘宇佳陶田田

唐山文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师范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

◎潘宇佳 陶田田

高校少数民族文化传播途径及效果研究
——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

◎潘宇佳 陶田田

在全球化的网络时代,文化呈现多元化的状态,网络媒体的发展和自媒体的兴起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具有重大意义,在高校文化区域内,面对大学生群体,自媒体的宣传加上户外体验式的传播方式,少数民族文化得以最大程度地在学生群体中被接受。本文采用文献法和问卷法对陕西师范大学18087名本科在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得出结论。

陕西历史悠久,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省会古都西安,也是陕西省的文化标签,作为一个教育大省,陕西高校大学生有120多万,共108所高校,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包括国家教育部直属的8所985和211工程高校。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汉民族占陕西省总人口99.51%,少数民族占0.49%,回族人口最多,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9.1%。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也应受到重视。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脱离自己的民族文化区域进入高校环境,脱离母体文化进入一个新的文化区域,感受着主流文化的考验且肩负着传播少数民族文化使之更好地融入主流文化中的任务。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成果。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文化的一部分,对于文化的态度应是取精华、去糟粕,本文中谈到的少数民族文化特指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播与发展经历着巨大的变化,机遇与危机并存,国内外学者在相关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美国学者路易斯•卡因卡对于传媒与刻板印象及民族文化认同领域做了相关的研究,他发现美国人对于阿拉伯人的出现会联系到恐怖主义。路易斯•卡因卡提出,少数民族群体应该通过大众传媒加强本族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交流,在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少数民族更需要利用传媒的优势让主流文化群体更客观地认识少数民族群体。对于民族文化传播的相关研究郭建斌2007年提出,对于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研究方向可以投向传统的传播学理论,其次可以把整个研究和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和哲学等领域中去。黄新宇2009年提出在当今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大背景下,现代化的浪潮不断地冲击世界的每个角落,少数民族文化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保护民族文化已经成了一项重要急迫的任务,只要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策略就能对民族文化的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传统大众传媒在高校内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影响

据调查显示,陕西师范大学在校本科生在校人数18087人(截止到2017年3月),少数民族同学2873人,占总人数15.9%。对于校园内的文化传播,传统大众传媒方式主要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据统计以上三种传媒方式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所占比例可以忽略不计,广播相对比例较高,陕师大周内中午12点会定时播报师大新闻栏目,其中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话题也仅仅停留在宣传相关活动,而没有深层次的谈及少数民族文化本身。但在调查中存在一种现象,即户外模式的传媒方式,有60%的人更愿意接收户外体验式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也对学校少数民族文化街户外活动最为了解,参与度最高,调查中有86%的人表示参加过少数民族文化节。这一数据值得思考,在新媒体盛行、自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户外等传统大众传媒在高校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中值得被采纳。对于49%的在大学期间没有参与过任何少数民族活动的同学,其中19%的人表示没兴趣,其余都表示没有获得信息的途径,所以可见,高校学生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关注缺少获得信息的途径,也就是说宣传方式存在问题。对于获得信息的途径,同学们更倾向于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宣传,但对于文化本身,更喜欢户外体验式的传播方式。

二、网络媒体在高校内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我校学生处网站、民教院网站在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共有旅环院、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数科院、文科部、文学院、政治经济学院和民教院等7个学院关于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相关新闻,学校层面关于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新闻共计26篇,其中有3篇讲座,7篇校级活动。我校学生处网站于2016年4月开创民族团结板块,主要发布少数民族相关新闻和少数民族文化介绍,截止到2017年3月民族团结教育中共计5篇新闻,阅读量最高的一篇是437,最少的一篇为169,平均阅读量为272,可见同学们对此关注并不高,调查中显示,样本中一半以上的人表示并不了解学生处网站中的民族团结板块,只有16%的人表示知道并且浏览过,有84%的人表示并未浏览过。2015年9月,学生处为进一步做好我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正式开通“师大民族之声”微信公众平台,呈现多彩缤纷的民族文化,展现师大学子的校园生活,对于公众号中的推送,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阅读量总体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部分文章阅读量达到1600以上。

谢耕耘(2009)统计发现,一种新的传播媒体普及5000万人,收音机用了三十八年,电视机用十三年,互联网用四年,微博只用十四个月。社交媒体的传播革命已不仅仅是公众个人的媒介使用问题,这是一场“自媒体”与“大众传媒”关系的重新定义。克里斯•威理斯与谢因•波曼对于“自媒体”一词作出了概括性的定义:“自媒体是一个普通市民经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自媒体的典型代表是微博和微信,校园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从数据上来看,同学们喜欢的少数民族文化宣传方式,微信占55%,微博占43%,这样的宣传存在互动性,一方面信息的发出者与接受者存在互动,另一方面信息的接受者可以作为信息的传播者继续发送消息,扩散网是以放射性的传播链进行传播的,可以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

三、总结

自媒体作为一种新型媒体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中有一定作用,在大学这样一个文化区域中,面对大学生群体,高校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不能仅仅依赖于自媒体,自媒体的优势在于其传播的模式多样化,传播具有互动性,这对于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在宣传上作用巨大,在校园内,单一乏味的文字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快速阅读要求,而具体的户外模式一方面可以生动形象地表现少数民族文化,另一方面也是大学生群体易于接受的方式。高校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可以融合自媒体和户外传媒方式,鼓励少数民族同学作为本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发扬本民族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体验式的传播方式有助于大学生群体接受少数民族文化。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710119

陕西师范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 cx16063 )

潘宇佳(1994-),女,吉林人,2014级,社会学。

猜你喜欢

师范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华南师范大学作品
华南师范大学作品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