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中国画的“线”

2017-11-24◎赵

唐山文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用线画者气韵

◎赵 岩

浅议中国画的“线”

◎赵 岩

中国画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产物,而这一产物中最具中国特色的就是——线。线是中国画非常重要的语言,是其生命,是其灵魂;它承载着丰富的内涵,是中国人特有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本文想就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文章从“中国画线的发展”来进行论述。

一、中国画线的发展

中国画的“线”在中国绘画史上是表现物象的形与神的极为重要的载体,从“结绳记事”到“十八描”以致后来的“书法用笔”,线的演变发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

中国画用线造型,有人说中国画是线的艺术。的确是这样,中国画的线贯穿着中国画的发展。早在彩陶和青铜器的纹饰上,老祖先用线表现其形式美。唐代以前的中国画基本上是用“勾线填色”的方法,那时的线用于勾定客观物象粗略的轮廓,在轮廓间赋之余色,画者没有赋予线独立的意义。

到了唐代,绘画到了全新的阶段。这时的线条洗练、圆熟、流畅,用笔的轻重缓急、浓淡干湿把握得恰到好处。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浑健结实的铁线描显得气势磅礴。在美术史影响较大的吴道子,他的“吴带当风”更是成为衣纹勾勒的代表名词,注重体积、质感的追求,使线的表现更多样化。

进入宋代,在唐代的基础上继续向前推进。这时“院体画”占了主导地位,虽然还是以“勾线填色”为主要方法,但比早期更细化。在线的墨色上分出干、湿、浓、淡,层次丰富;塑造形体已相当准确,其神态更是惟妙惟肖。此时,文人画悄然兴起,把书法中的线引入中国画中,用以抒发心性。这时期的画家有文同、苏轼等。

到了元代“院体画”一蹶不振,“文人画”取而代之。画家们在关注客观物象特征的同时,个性化的笔墨逐步发展起来。明清时期,陈洪绶、任伯年、徐渭等画家以酣畅淋漓、狂放新奇的个性风格,将线的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二、中国画线的功能

1.线的造型功能

从中国画一出现,线就以塑造客观物象的姿态出现,它承载者造型的功能。早在石器时代彩陶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上刻画的图案和纹饰都是用线表现,这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图像,生动的表现了当时人们的现实生活。以至于后来出现的“十八描”,都凸显了以线造型的主体地位。画家用不同粗细、曲直各异的线刻画不同质感、形态的物象。如《捣练图》中,画家以纤细富有弹性的线条表现人物的面部;李公麟的《五马图》用方折挺劲的线表现少数民族厚重的服饰。

2.线的情感功能

罗杰•弗莱所言:线是直接揭示艺术家个性。线条运动是作者的心电图,线是心灵活动载体,它反映绘画者的性格气质特点、人文修养及此时此刻创作的心态。画者创作时心态平和创作的线条就平直、柔和,表现出平缓的运动感;创作时的心情愉快,线条流利,即使迂回盘绕的线条也不停留,表现出活泼、紧张的运动感;若创作时的心情激动,创作的线条就表现出风驰电掣、刀砍斧劈、锋芒毕露的强烈的运动感。这是绘画线条的情感功能,也称作“画如其人”。线是画者内心活动物化的产物,抒发着人的情感。

3.线的气韵功能

都说中国画的线是生命线,是因为线有气韵之美,线有气韵,画便活。线的运动或急、或缓……形成一种节奏,画面形成韵率,像音乐、像诗歌。线运用气力,寻找韵律,使之生息,使画面活起来。线打破了画幅的边界,把画外之气引入画内,从而画面有了气息。线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更好的体现出中国画神韵的意境。线以它丰富的形式,疏密组织,布白大小等使画面形成一种和谐。无论是有形的线还是无形的线,都是以气写形,以线求气韵。

三、结语

线在国画中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塑造物象形体的需求,成为表达创作者思想、感情、意念的手段,让欣赏者通过对线的气、骨、韵、等内在品质的品位,欣赏线条的美感,来表现线条本身的变化趣味及其所蕴涵的精神因素和文化内涵。

作者单位:唐山劳动日报社 063000

猜你喜欢

用线画者气韵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气韵非师”辨
绘画分析与心理治疗在派出所民警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应用
连一连
浅谈“气韵”在传统美学转型中的含义
撕画
猜脚印
美丑当辨
最快回到家
嗨!我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