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物流下的企业托盘共用问题及发展建议

2017-11-22刘艳霞

物流科技 2017年10期

刘艳霞

摘 要:托盘共用模式是探讨共享经济在物流领域应用的焦点,是绿色物流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近年来商务部推行商贸物流标准化的重要举措。文章主要探讨了共享物流下的企业托盘共用存在的托盘非标准化状况严重、托盘租赁及带板运输比例低、托盘共用系统建设滞后及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不健全等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

关键词:托盘;托盘标准化;托盘共用;共享物流

中图分类号:F252.1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pallet sharing mode is the focus of the application of shared economy in the field of logistics, and it i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green logistics. Also i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the Ministry of Commerce to 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rade logistics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enterprise pallet sharing under the shared logistics such as the serious non-standardized status of pallets, the low proportion of pallet rental and plate transportation, the lag of pallet sharing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he imperfect construction of the credit system of logistics industry. Final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relevant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for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 pallet; pallet standardization; pallet sharing; shared logistics

1 共享物流

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共享经济主张通过调整社会已有资源,如商品、服务、数据、信息以及智慧等,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求。该模式颠覆了以往不断通过新投入刺激经济增长的传统思路。

共享物流是指通过共享物流资源实现物流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提高物流系统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推动物流系统变革的物流模式。该共享物流的定义具有三层意义,一是共享物流资源,提升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和优化配置。这在目前车货匹配共享物流模式中有集中的体现,共享资源也是目前共享经济的主流模式。如运满满、云鸟配送、货车帮、汇通天下等;二是提高物流系统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如推进托盘循环共用的共享物流模式,就不仅仅共享了托盘资源,还可以减少倒托盘的货物搬运次数,减少货损,提高效率;第三层面的意义更进一步,通过共享物流资源,可以带来物流系统的巨大变革,产生很多颠覆性创新,这是共享物流创新发展的方向。

物流可共享的资源按属性可划分为个人物流资源、企业物流资源和社会公共物流资源;按资源类型可划分为货运资源、产品技术资源、基础设施资源及配送资源。在共享物流设备资源方面,自2014年起,商务部、财政部、国家标准委等有关部门开始以托盘标准化为切入点,开展商贸物流标准化试点探索和企业示范,在物流活动中实行货物的生产、包装、装卸、运输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实现商贸物流系统互联互通,建立标准托盘循环共用体系,逐步形成相互配套、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商贸物流标准体系。标准托盘的循环共用,就是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通过共享标准托盘资源,实现了物流系统的互联互通,通过带板运输和托盘共用,物流系统间货物交接不倒托盘,避免二次装卸。这一共享物流模式,不仅优化了托盘资源利用,更重要的是极大提升了物流效率,全面推进了供应链上下游商贸物流标准化发展。

共享物流符合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适合在网络化、系统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系统中应用。

2 企业托盘共用进展

近年来托盤标准化及托盘共用的推广发展已得到国家、行业及企业的广泛重视。2009年《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14年《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2015年《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和《物流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文件中都有相关内容的重点阐述,商务部、发改委、中物联、物流学会、企业联盟等也都在促进托盘共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政策的支持下,许多国外的托盘租赁企业,如CHEP、路凯、集保等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开展托盘租赁与回收业务。而另一方面,共享物流下的企业托盘共用的市场前景也非常乐观,据中物联托盘委统计,自2003年以来,我国托盘拥有量就以年均18%的速度增长,目前已达到11亿片之多。国外发达国家托盘共用比例可达40%,而我国全行业仅有2%左右,市场潜力巨大。

近两年商务部着力实施商贸物流标准化,调动地方开展商贸物流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通过典型引领、试点示范、宣传引导,上下联动、多措并举、多方合力,取得了积极成效。据统计,通过开展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我国标准托盘产量及保有量明显增加,各类企业物流效率特别是装卸效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重点企业提升装卸货效率3倍以上、货损率降低20%~70%、综合物流成本平均降低10%。试点城市租赁标准托盘同比增长97.18%,平均综合物流效率提升3.8%。endprint

在标准托盘循环共用的共享物流领域,通过一年多的试点工作,涌现了大量的创新模式。如:三次不倒筐模式、链主推动的供应链共享模式、京津冀共享试点资金模式、共享客户资源模式等;尤其是在如何推动开放式的托盘循环共用系统方面,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招商路凯、集托网、物流唐山等权威机构和著名企业,都在进行着全新的探索和创新。

3 企业托盘共用存在主要问题及分析

虽然在全国商贸物流标准化工作推动下,托盘市场需求保持较快增长,标准托盘的产量、保有量和市场占比均有明显提升,但与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托盘共用发展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3.1 托盘非标准化状况依然比较严重

托盘是物流业的基本单元,被称为现代物流系统中标准的移动地面。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托盘规格来源众多,既有欧洲标准,也有亚洲日本标准,更有美国等国的英制标准,还有众多的行业标准,这些标准让企业无所适从,目前市场上各类规格的托盘有100种之多,此外还有很多非标定制的不符合任何标准规格的托盘。由托盘标准规格的不统一,带来了货架、叉车、月台、仓库等设施设备的规格也不统一,给托盘共用推广带来了很大问题。虽然我国早在2007年修订的“联运通用平托盘主要尺寸及公差”国家标准中明确了托盘平面尺寸为1 200mm*1 000mm和1 100mm*1 100mm两种,并优先推荐前者。但是宣贯执行力度不够,托盘标准化之路还很遥远。目前我国托盘标准化率虽已提升到25%左右,但澳大利亚高达90%,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托盘标准化率也都在40%以上。所以我国托盘标准化工作需要继续加强和深入,这是实施托盘共用的基础。

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初期参与托盘标准化的成本投入较大,企业统一标准化托盘的内动力不足。因为托盘作为基础性物流设施,影响着配套的相关设施设备。一旦更换托盘标准,相关的包装、货架、车辆、生产线、叉车等也需随之标准化。

3.2 托盘租赁及带板运输比例较低

一般来说,托盘循环共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引入阶段,托盘仅作为存储载具在库内使用,也就是托盘的静态租赁阶段;第二是从静态到动态,托盘作为运输载具与货物一起上车流转,也就是带板运输阶段。带板运输能省去货物流通过程中的多次倒板,节约货物装卸成本和运输时间,降低破损风险,加快车辆周转率,提高仓储利用率,是全球三大联运方式之一。而我国的带板运输近一两年才刚刚起步,目前中国大约有8~11亿个托盘(统计口径不同,经交叉验证耐用托盘应有4~5亿),其中超过一半以上都在企业内部使用,并没有循环起来,从而造成大量的托盘闲置。同时为了规避物权转移难问题,我国的带板运输还存在不少一次性托盘,对社会资源造成浪费。

目前就托盘租赁而言,美国的20亿左右托盘中租赁占比16%,欧洲6亿托盘租赁率25%,中国还只有1.36%(商务部数据为1 467.7万片),差距巨大。自2008年路凯进入中国市场到今天,全国租赁托盘中一半以上是路凯持有。在路凯近700万块托盘里面,至少有20%~30%,也就是将近200万块托盘已经用于带板运输。近年来,带板运输的概念逐渐得到了快消品领域各主要零售商、生产商的积极响应与各地政府的支持。虽然目前国内带板运输看似红火,但是上下游之间的带板,或者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带板,从现在的数量来看还只是刚刚开始。数据显示,路凯2016年在不同利益主体间采用标准转移模式进行的带板操作仅十多万次,如果算上交换模式的话可能有上百万次,但是相对于路凯所持有的700多万块托盘的基数来说,这个数量还是非常少。

针对上下游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带板运输推广的主要障碍,目前有三方面的难点,首先成本问题是最直接的难点,其次是各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分配问题以及技术上的阻力。

推行带板运输,托盘本身需要占用卡车空间就会使运输成本上升,理论上运费上升幅度可以达到30%~40%,这是带板运输推广最大的阻力。现在,通常是150到200公里的运距内,带板运输较容易被市场接受,而长距离带板运输则更为困难。这主要因为,长距离运输的单位运费较高,托盘占用空间的损失也更加明显;同时,货物装卸效率的提高也并不能达到车辆周转率成倍数的提高。由于带板运输需要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参与,在利益分配方面则更加复杂,这需要大家站在供应链协同的角度来协商,才能实现共赢。而技术方面的阻力则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上下游的标准不统一。如果上下游企业使用托盘的规格、品质不统一,托盘打板的堆码标准不统一以及零售商对供应商订单方式不合理,带板运输就无从谈起。

3.3 托盘共用系统建设滞后

托盘共用系统是标准化托盘利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產物,它是在政府的规范和引导下,由托盘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牵头,或由物流产业各相关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组建的,或由政府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的,在国内各主要港口、码头、机场、铁路货运站、大中型的批零中心和主要交通要道口,建立负责托盘回收、租赁、维护和更新的服务站点,加速托盘在生产企业、物流企业和销售企业之间循环,促进托盘联运和机械化作业,提高物流效率,缩短供货时间,大大降低物流成本的社会服务网络。

目前,我国托盘共用系统建设滞后,物流信息化水平仍然较低。原因之一是相关供应链企业信息化水平低。部分物流企业还没有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沿用公告、简报、短信、面对面交流等传统方式组织运输配送,这种管理水平难以满足对托盘循环及车辆动态调度和管理的要求。二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还有待完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核心节点与智能中心,由于我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各方利益主体都认可的公共信息平台能够整合物流供应链各环节的物流资源(信息、技术、物流设施设备等),并满足托盘循环共用区域整体运营的需求。三是各方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落后。现有的机构和企业间信息平台没有有效联接,难以满足托盘共用快速进行电子单据、数据交换的需要,影响了托盘循环共用的整体效率。总体而言,由于托盘标准化及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导致托盘共用系统的建设开展不力,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endprint

3.4 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不健全

2014年我国颁布了《关于我国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应加大物流信用服务机构的培育和监管。物流本身需要调节从采购到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企业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建立需要的是以诚信做基础。而诚信体系建设并不是说在某一环节、某一类政府部门或者依靠企业重视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我国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才刚刚起步。

共享物流下的托盘循环共用信用体系需要建设的内容还很多,如托盘共用信用服务机构的培育,信用记录的建设和共享,信用记录的应用,守信激励及失信惩戒等。另外,关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信息安全、支付安全、评价机制、沟通顺畅等问题,以及托盘质量认证和检验检测体系的建立问题也都亟待解决。

4 推进我国企业托盘共用发展的相关建议

4.1 继续深入推进托盘标准化

由于标准化是共享物流的关键,本文积极倡导企业开展单元化物流创新,建议从生产企业产品包装开始,遵循中国产品包装的主流模数,以标准托盘(1 200mm×1 000mm)循环共用为切入点,推广包装基础模数(600mm×400mm)和集装器具,带动上下游物流标准化水平提高。供应链企业共同遵守统一的标准规范和原则,实现物品包装与物流箱、托盘、货架、车厢、配送车辆的尺寸规范相协调,实现共享物流包装,为标准托盘、标准物流箱、叉车、货架、输送分拣等物流设备共享和为车厢、集装箱等物流配送设备共享打下基础。

建议各试点地区和企业结合本地实际,以托盘租赁服务企业、大型商贸连锁企业、快速消费品生产企业、托盘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等五类企业为推进主体,以商协会和企业联盟为重要依托,继续深入推进托盘标准化应用新模式。

4.2 不断推动托盘租赁及带板运输

推动托盘租赁及带板运输可从快消品供应链入手,因为快消品有闭环、好回收、周转快、货值低,对托盘运转效率要求高,周转越高越适合带板运输。如华润集团已经实现供应商、配送仓库和终端门店之间全环节带板运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过带板运输所带来的装卸效率提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的优化效应:一是装卸效率的提升,带来了车辆利用率、周转率的提升;二是装卸效率提升有助越库作业模式的推广,从而带来仓库利用率、周转率的提升;三是装卸效率提升实现了多点共同配送与快速补货模式有机结合,从而真正实现了快速补货模式下库存成本最优与运输成本最优的平衡。这既是绿色物流的体现,也是共享经济价值的体现。

4.3 持续加强托盘共用系统建设

全力建设托盘共用系统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各方共同努力实现。建议首先加强供应链整体标准的衔接与协调,确保物流系统的互联互通和高效协同;其次加强托盘调查统计工作,准确掌握托盘市场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然后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标准修订、培训认证等方面的作用,助力企业应用物流相关标准,促进行业有序、健康的发展;最后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及时推广试点工作经验及成效,提高全社会对托盘循环共用的认知和参与。

4.4 进一步健全物流业信用体系

共享物流下的托盘循环共用信用体系需要整个物流业信用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首先各級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信用服务机构的培育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形成一批功能互补、规范经营、公平竞争、公正独立的物流信用服务机构。其次要大力推进信用记录建设和信用信息的整合共享。然后要大力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修订,使物流信用信息采集、查询、披露、应用、共享、信息安全和主体权益保护等有法可依。根据物流行业特点和政府监管需要,研究制定物流行业信用信息采集分类共享、物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物流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等标准,形成物流业信用建设的标准体系。另外要引导物流企业树立诚信经营理念,在生产经营、安全管理、财务管理和劳动用工管理等各环节强化企业自律。还要加强对守信物流企业的激励并建立多种类型互为补充的惩戒机制。完善失信信息记录、信用报告和披露制度,对严重和多次失信的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予以披露和曝光,使失信者在市场交易中受到制约,降低市场竞争力,发挥好市场惩戒的作用。

5 结束语

共享物流是蓝海,具有巨大发展潜力与商机,共享物流会带来物流资源的社会化重新配置,也会带来对原有管理体制的冲突等问题,这些问题也是企业自身难以协调的工作。在推进“共享物流”发展工作中,政府的作用很大。通过政策扶持和政府引导,协调企业间关系,推动企业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提高物流标准化水平,实现供应链企业间托盘循环共用。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和物流标准化的快速推进,共享物流必将向智慧共享、全面创新、提升效率、创造价值等方向全面发展,推动现代物流的变革。

参考文献:

[1] 王继祥. 中国共享物流创新模式与发展趋势[J]. 物流技术与应用,2017(2):80-84.

[2] 王玉,吴菁芃. 单元化物流包装器具的共享模式与价值分析[J]. 物流技术与应用,2017(2):100-103.

[3] 李明照,段沛佑. 我国托盘共用循环体系发展现状及其制约因素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4):7-9.

[4] 王世鹏,顾学明.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托盘循环共用系统[J]. 中国流通经济,2014(9):21-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