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乡村文脉 提升乡风文明
—— 水城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综述

2017-11-22陈清荣任廷会

当代贵州 2017年47期
关键词:水城县乡风文明

文_陈清荣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任廷会

传承乡村文脉 提升乡风文明
—— 水城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综述

文_陈清荣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任廷会

水城县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同推动经济发展、强化城市管理、提高社会服务质量、提高人的文明素质和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有力地提升了文明水城的底蕴。

深秋时节,水城乡野瓜果飘香,丰收之歌声声悠扬,一幅秀丽的乡村美景图跃然纸上。

弘扬文明风尚,传承乡村文脉,提升乡风文明。水城县以文化为魂,着力打造一个集文明文化、生态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文明建设共同体。

近年来,水城县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同推动经济发展、强化城市管理、提高社会服务质量、提高人的文明素质和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有力地提升了文明水城的底蕴。

突出计划导向实施分类指导

水城要美,农村必须美。农村要美,规划必须先行。

水城县坚持计划先行,突出服务理念、落实特事特办原则,在“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每年初制定年度工作要点。

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升、“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先进典型推荐评选和学习宣传活动、网络文明传播、“整脏治乱” 专项行动、“规范户外广告刊播”、文明村镇创建、农村移风易俗、文明家庭创建、文明校园创建、志愿服务制度化、社会诚信制度建设、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及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等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

同时,深入推进责任落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宣传发动工作,确保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出众出新。

每年制定年度“身边好人·凉都榜样”推荐评选活动方案。累计推荐身边好人477人,广泛开展贵州榜样、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行业标兵、身边好人、积德榜、“美德少年榜”“优秀志愿者”等先进典型评选推荐和学习宣传活动,每个单位(学校)均制作身边好人宣传展板,努力营造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

积极组织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调研,对双水街道滴水岩村、花戛乡天门村等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典型进行推广。

坚持每三年组织一次中央、省、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推荐评选表彰。

重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文明风尚

为筑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基,水城县积极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传统美德,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持续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各单位积极组织录入“志愿云”信息平台,成功召开全县文明城市创建暨志愿服务誓师大会。积极引导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网上注册和项目发布工作。

深化推进社会诚信制度建设。将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与“做诚信文明人”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文明诚信农户评选活动,对诚信农户进行信用授信,使不同级别的诚信农户,在子女上学、金融贷款等方面享受到优惠政策。全县评选出诚信文明农户12万余户,评选出“诚信个体工商户”100多户,极大地激发了他们道德自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强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载体。深入推进宣传干部上讲堂活动,把道德讲堂纳入乡(镇、街道)、机关、村级、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建设工作,推动“道德讲堂”全覆盖,使更多的群众从中吸取精神养份。

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目标任务,不断加大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力度。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农业科技培训和劳务输转培训及基层干部培训,加快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

围绕“三个倡导”,扎实推进“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机关、在校园、在家庭、在乡村、在社区、在企业、在商户、在窗口、在交通、在旅游”十大主题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树立榜样,发挥榜样的力量,陡箐镇陡箐村周洪德一家获得全国第一届文明家庭荣誉称号(全省仅8户),评出全省美德少年2人,全市身边好人1人。

突出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核心价值观培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课程,强化互联网、手机、荧屏、声频净化和网吧、校园周边环境、出版物市场专项整治力度,切实开展法制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加大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力度,将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各项指标纳入”四在学校·幸福校园”建设内容,整合各类资金投入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

精准实施惠民工程拓展文化阵地

繁荣农村文化是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水城县大力实施农村文化繁荣工程,以点亮农民的文化生活,提神振气。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精准实施文化扶贫。继续实施文化惠民重点工程,在去年建成12个乡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基础上,今年再实施14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建设,全县所有乡镇已实现示范点全覆盖,累计投入资金656万元。

推进文化阵地不断普及,整合政府及社会投资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投入消费机制,建设农民文化家园20个。实施26个农民文化家园建设工程,村村建农家书屋工程。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进万家、送欢乐下基层、文化志愿服务、农村电影放映等公益性品牌文化活动,每年开展“三下乡”不少于12期(次)。

组织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组织落实“弘扬我们的价值观·家家户户贴春联”系列活动,不断丰富传统节日活动的文化道德内涵,组织给群众拟写春联活动100余场(次)。

充分发挥道德讲堂、周末大讲堂、农村远程教育平台、流动学堂、组建农民讲习所、院坝会等阵地教育功能,开展好传统文化公益讲座、传统文化宣传教育、传统文化征文大赛等道德实践活动,举办道德讲堂总堂每年不少于12期(次),分讲堂3000期。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广场文化等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水城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以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明委的指示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贵在坚持的方针,立足基层,面向群众,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使全县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呈现出形势喜人、成效显著的良好发展态势,为水城的经济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陈清荣单位/水城县文明办责任编辑 / 哈文丽)

猜你喜欢

水城县乡风文明
使命·境遇·行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乡村学校德育
于都县潭头村:推动乡风文明 打造幸福新农村
新时代全民健身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发展路径研究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文明乡风聚人心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水城县荣获全国第二届“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活动多项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