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期刊民族学、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论文索引(2017.2-2017.3)

2017-11-22本栏目特邀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塔娜博士主持

广西民族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人类学学报综述

(本栏目特邀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塔娜博士主持)

全国期刊民族学、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论文索引(2017.2-2017.3)

(本栏目特邀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塔娜博士主持)

一、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研究

阿富汗哈扎拉民族主义探析/李琼//世界民族,-2017,(1).21~29

阿盟视角下的泛阿拉伯主义政治实践/赵军,陈万里//世界民族,-2017,(1).30~41

当前民族理论研究应关注的问题/金炳镐//青海民族研究,-2017,(1).14~17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工作方法论创新发展研究/孙懿//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7,(2).134~140

多民族国家建设:民族冲突与国际干预/青觉,王伟//民族研究,-2016,(5).36~46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思路及其当代意义:关于长征及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发展的研究 /华涛 //民族研究,-2016,(5).1~9

红军长征与“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国家”理论的提出/潘先林//民族研究,-2016,(5).10~17

后发展主义理论视角下的中国民族发展研究:意义与启示/马东亮//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7,(2).26~34

激荡与互动: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的提出与清晰化/陈建樾//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2).41~51

抗日战争时期党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理论突破与实践探索/张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1).12~16

列宁主义关于民族团结联合与民族发展进步的理论与实践:民族团结进步理论与实践研究系列之二/毕跃光,苏亚曦 //青海民族研究,-2017,(1).7~13

论民族自决权的概念内涵与适用条件/黄一玲//贵州民族研究,-2017,(1).1~4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视域下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以新疆为例/张熊玲,吴琼//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1).13~17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团结联合与民族发展进步的理论与实践:民族团结进步理论与实践研究系列之一/杨文顺,韩艳伟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7,(1).1~6

马克思主义民族殖民地理论名实问题析议/杨泰龙//民族研究,-2016,(6).1~11

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的困境及理论重构/冯雪红//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2).21~27

民族区域自治下民族文化历史发展之省思/王进//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1).17~20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创制及其评析/匡自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1).5~12

民族主义:意大利复兴运动及民族国家建构的精神动力/青觉,谭刚//世界民族,-2017,(1).42~50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的丰富和发展/王新红//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1).1~5

统合与分裂:近现代日本对民族主义的双向运用/柴亚林//世界民族,-2017,(1).13~20

我国少数民族问题研究发展现状综述: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91-2015)及其成果论文的计量分析/孟凯,王东波 //贵州民族研究,-2017,(1).162~167

习近平民族团结进步理论与实践探微/毕跃光,马仲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2).6~10

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策研究综述/龙群,崔希涛//青海民族研究,-2017,(1).31~36

长征期间红军藏传佛教政策的形成与影响/任家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2).41~51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实践的理性解析/青觉//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7,(2).115~125

二、理论研究

20世纪初鸟居龙藏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人类学调查及其影响/杨志强,罗婷//民族研究,-2016,(6).51~60

从“社会分工”角度研究中国民族问题/吴楚克,朱美姝//思想战线,-2017,(2).12~18

从多元走向一体与一体凝聚多元: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理论和战略/徐杰舜,杨军//思想战线,-2017,(2).76~87

从纠结到批判:人类学对种族主义的超越/纳日碧力戈,卢芳芳//世界民族,-2017,(1).51~59

地方与全球:文思理教授(Sidney Wilfred Minitz)与人类学/陈志明//西北民族研究,-2017,(1).57~63

佛雷泽与斯宾塞对现代人类学田野方法论创建的贡献/梁君健//民族研究,-2016,(6).39~50

论统一多民族的法理内涵/胡利明//广西民族研究,-2017,(1).22~29

人类学:解构与重建/[法]郭德烈(Maurice Godelier)//民族研究,-2016,(5).79~88

人类学家埃斯科巴的政治生态学理论新视角/李秀英//广西民族研究,-2017,(1).53~59

通道地带理论:中国边疆治理理论初探/徐黎丽//思想战线,-2017,(2).67~75

再论族格:从民族的公法人地位展开/朱俊//广西民族研究,-2017,(1).12~21

中国民族学学科设置叙史与学科建设的思考:兼谈人类学的学科地位(上)/郝时远//西北民族研究,-2017,(1).5~7

中国走廊学发凡:从民族的“藏彝走廊”到世界的“一路一带”/赵旭东,单慧玲//思想战线,-2017,(2).1~11

中华民族一体性辨析/杨志明//思想战线,-2017,(2).88~93

三、社会、文化及其变迁

“Hmoob”“Mab”“Suav”:美国苗族“Hmoob”人的自我认同与族群分野 /黄秀蓉 //广西民族研究,-2017,(1).100~107

“焙喜的花”:侗锦纹样艺术的传与承/杨海云,杨金成//贵州民族研究,-2017,(1).119~122

边境线上的认同与国家在场:以西双版纳勐腊县的田野调查为例/吴曼//广西民族研究,-2017,(1).72~78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市民化研究/青觉//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1).25~30

从“苗族”、“美国苗族”到“苗裔美国人”:美国苗族群体文化认同变迁/黄秀蓉//世界民族,-2017,(1).83~93

从“熔炉”到“马赛克”:加拿大的族群及族群政策/周大鸣,申玲玲//青海民族研究,-2017,(1).32~39

从“社会”到“群”:互联网时代人际交往方式变迁研究/姬广绪,周大鸣//思想战线,-2017,(2).53~60

侗族传统村落保护欲发展路径探索:以黔东南黎平县为例/龙初凡,周真刚,陆刚//贵州民族研究,-2017,(1).83~88

独龙江地区独龙族聚落空间变迁及其重构/尤伟琼//思想战线,-2017,(2).19~25

恩施土家族南剧文化的审美意蕴与未来发展/张骥//贵州民族研究,-2017,(1).107~110

尔曼里仪式中的圣餐:“果碟”象征意义与功能的宗教人类学阐释/马晓梅//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1).35~41

非洲商人的中国文化适应:以来华尼日尔商人为例/陈宇鹏//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7,(1).90~94

汉象郡府治“临尘县”方位地址的文化人类学考释:花山古都“临尘县”的人类学系列研究之二/韦福安,么加利//广西民族研究,-2017,(1).61~71

“兼容共生”与“和而不同”:散杂居生境下的江苏菱塘回族文化调查/马海燕,苍铭//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1).43~47

跨国网络与粤东侨乡社会变迁:以梅州市大埔县百侯镇为例/李思睿//广西民族研究,-2017,(1).79~86

跨界民族的认同与异化:读《赫哲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高福顺//青海民族研究,-2017,(1).190~192

论达斡尔族民间造物的生态美学观:以东北地区达斡尔族传统民间造物为例/王凤华,张长平//青海民族研究,-2017,(1).131~138

马头琴艺术的历史演变/何苗//青海民族研究,-2017,(1).145~148

满族曲艺中的悲剧精神/郝连科,李慧,王悦凤//青海民族研究,-2017,(1).139~144

苗族数纱纹样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肖慧芬//贵州民族研究,-2017,(1).123~126

民族学视野下的传统游牧生活:基于甘南碌曲的调查/李晓丽//西藏民族大学学报,-2017,(1).85~93

难以跨越的边界:中国中部山区跨国婚姻女性身份呈现:基于鄂东北红安、大悟两县越南媳妇的调查/孙秋云,郑进//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7,(1).109~115

偏见与事实:西方“穆斯林问题”研究/杨忠东//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7,(2).55~58

黔东南苗族传统聚落景观空间构成模式研究/谢荣幸,包蓉,谭力//贵州民族研究,-2017,(1).89~93

清末民国西南民族调查研究的趋同与分异:从首次广西瑶山调查报告的译注谈起/曾志辉//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7,(1).123~127

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研究:以黑龙江省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族民族乡为例/李锦云,耿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2).56~60

融合与区隔:穆斯林旅游移民在三亚回族村的社会适应/孙九霞,黄凯洁//民族研究,-2016,(6).61~69

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特征、变化及影响:基于最近两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的分析/何立华,成艾华//民族研究,-2016,(6).23~38

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产权界定与保护性开发:基于巴泽尔产权经纪理论视角/唐剑,张明善//民族研究,-2016,(6).12~22

微信技术与文化:一种社会人类学的分析/陈学金//思想战线,-2017,(2).46~52

我国图瓦人语言使用现状研究:白哈巴村个案调查/李圃//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7,(2).155~162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敦煌舞的美学特征及其传承发展研究/杨嘉//贵州民族研究,-2017,(1).111~114

湘西苗族仙娘与蛊婆的身份认同研究/蒋欢宜,侯有德//广西民族研究,-2017,(1).113~119

湘西土家族服饰地域性与艺术性研究/李明章,李朝晖//贵州民族研究,-2017,(1).115~118

印度圣牛观解析:基于宗教、历史、理性选择与文化唯物主义/王晴锋//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7,(2).63~67

云南德钦藏族日常生活中的宗教消费:基于奔子栏村的观察访谈/刘婷//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7,(2).59~62

浙江桐乡“并家婚姻”策略的人类学解读/张静//广西民族研究,-2017,(1).45~52

中、东部地区城市穆斯林流动人口融入状况研究:基于武汉、广州、杭州、宁波的调查/聂红,李吉和//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2).46~50

中间群体、边民与他者:贵州穿青人的族群形成和认同/李思睿//青海民族研究,-2017,(1).61~64

中越边境乡村都市化的实践与反思:以东兴河州村为例/胡美术//青海民族研究,-2017,(1).65~68

四、研究动态、综述与书评

2016年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学术年会综述/魏俊雄,陈坤//民族研究,-2016,(5).114~115

碑文石刻中的风俗与忧郁:读陈万里《闽南游记》/金婧怡//西北民族研究,-2017,(1).219~223

比较视野下新时期中国民族理论与政治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马俊毅//民族研究,-2016,(6).23~38

地方生物学:概念缘起与理论意涵——国外医学人类学新近发展述评/余成普//民族研究,-2016,(6).102~115

第八届全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研讨会和第五届全国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综述/张娇,吴海燕//青海民族研究,-2017,(1).187~189

第九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区域社会、民族走廊与国家认同”研讨会综述/刘海涛,马小斐,吴俊//民族研究,-2016,(5).119~120

第四届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发展论坛:“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综述/吴凡,杨秀明,喻芬芬//民族研究,-2016,(5).117~118

多学科灾害研究:昆明论坛综述/李永祥//民族研究,-2016,(5).121~122

回顾与展望:国民党滇川黔地方党部研究综述/段金生,郭飞平//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7,(2).35~40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红军长征与少数民族学术研讨会综述/罗群//民族研究,-2016,(5).111~113

纪念牙含章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刘玲,张琳娜,杨璐//民族研究,-2016,(6).116~118

林惠祥及其百越民族考:读林惠祥《中国民族史?百越系》/孙静//西北民族研究,-2017,(1).235~238

“灵验”的等级:读王斯福《帝国的隐喻》/陈敏红,孙静//西北民族研究,-2017,(1).228~230

民族文物的“标本时代”:读林惠祥《台湾番族之原始文化》/罗攀//西北民族研究,-2017,(1).231~234

首届“一带一路”战略与西部多民族人口、文化和发展研讨会召开/吴川,赵汝婧//西北民族研究,-2017,(1).241

新发展理念与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论坛综述/王国勇,彭英美//民族研究,-2016,(5).116

义序与“宗教乡村”:读林耀华《义序的宗教研究》/吴银玲//西北民族研究,-2017,(1).224~227

在全球化与跨文化对话环境中加强文化建设 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成立/樊哲//西北民族研究,-2017,(1).239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丝绸之路文化产业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西宁举办/色音//西北民族研究,-2017,(1).240

〔责任编辑:陆 露〕

猜你喜欢

人类学学报综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手机依赖的干预与对策综述
VR人类学影像:“在场”的实现与叙事的新变
“逸入”与“生成”——音乐人类学表演研究的“交互”路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驾驶员安全带识别方法综述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知识追踪综述
宋代巴蜀书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