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家也不能吹牛

2017-11-21汪金友

中华魂 2017年11期
关键词:路在何方样书错误

文/汪金友

作家也不能吹牛

文/汪金友

有位作家,出了一本书。可能自我感觉很好,于是就发布了一条悬赏信息。称如果谁能从这本书中挑出错误,他就按每个错误1001元的标准,奖赏挑错者。后来,有一位山西大学的教授,竟然从中挑出了172处错误。但在索要“奖赏”时,这位作家却迟迟不给。为此,该教授向法院起诉,要求这位作家支付17万元的赏金。

针对这起案件,《北京青年报》8月11日发表一篇评论,题为《对“吹牛作家”就该拿法律打脸》。文中说,对于如此自我炒作的“吹牛作家”,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计就计,拿起法律武器与之较真,用司法判决结果“打”他的脸。

所谓吹牛,就是脱离事实说大话。把小的说成大的,把少的说成多的,把差的说成好的。这本书的作者,可能不承认自己吹牛。但书中的错误,确实存在。比如他将蒋大为演唱的歌曲《敢问路在何方》,写作《敢为路在何方》,“问”写成了“为”;把“肉夹馍”写作“肉加馍”,“夹”写成了“加”。

20年前我出第一本杂文集的时候,自己校对了6遍,又请朋友帮忙校对了3遍。可印出来一看,还有几十处错误。有些明显的错别字,就直挺挺地站在那儿。而我们几双1.5的眼睛,一遍遍过滤,愣是没有发现。

第二次出书,吸取上一次的教训,自己校对3遍之后,又花钱请出版社的专业校对人员校对3遍。而拿到样书一看,还是有很多错误。更严重的是,有一篇文章,目录上有,书里却没有。我找有关人员咨询,他们说,按照相关规定,差错率只要不超过万分之一,就算合格。也就是说,一本20万字的书,可以有20个差错。

想想也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无论作品还是为人,存在一些错误和不足,都属于人之常情,事之常理。人生的进步,也在于发现和改正错误。最成功的人,都是承认错误的人;最高尚的人,都是改正错误的人。

每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由优秀的作家以独到的眼光、敏锐的观察、深刻的思考和艺术的提炼创作而成的。凝聚了向上的主题,揭示了问题的本质,美化了生活的艺术。所以说,很多的作家,也都是时代的智者。比一般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但无论多么优秀,都有缺点和不足。比如,在写作方面优秀,在别的方面却不一定优秀;熟悉这方面的生活,却不一定熟悉那方面的生活;这一部作品写得好,不等于每一部作品都写得好;自我感觉良好,不等于他人感觉良好。

在作家这个圈子中,有一种很不好的风气,那就是自我吹捧和相互吹捧。正如马季和赵炎在《吹牛》的相声中所讲,你说我是“权威大师”,我说你是“潮流代表”;你说我是“妇孺皆知”,我说你是“家喻户晓”;你说我“一晚上写八篇文章”,我说你“昨夜里写三个剧本”。因为吹捧的声音太多,批评的声音太少,所以有些人便飘飘然,觉得自己真的高人一筹。

越是伟大的人,越不说自己伟大;越是牛小的人,越喜欢到处吹牛。但吹出来和炒出来的“成就”,都不会长久。因为现在人们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能写书的人很多,能挑错的人也很多。你玩什么猫腻,人家一眼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猜你喜欢

路在何方样书错误
敢问路在何方
在错误中成长
坐拥书墙
路在何方
神秘的邮箱
苦普洱
出书也烦恼
不犯同样错误
敢问路在何方——市级台文艺团队如何生存与发展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