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混悬液的营养干预效果观察

2017-11-20郑鸿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24期
关键词:营养干预临床疗效

郑鸿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混悬液营养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8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营养支持采用常规匀浆膳食鼻饲方法,观察组40例患者营养支持则采用肠内营养混悬液鼻饲,比较两组患者营养干预效果及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脑卒中患者肌力恢复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总蛋白(TB)、血红蛋白(Hb)、血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以肠内营养混悬液的方式进行营养支持能快速、有效恢复患者营养状态,并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重症脑卒中; 肠内营养混悬液; 营养干预; 鼻饲; 临床疗效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4.07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4-0144-03

重症脑卒中是指合并有严重意识障碍、吞咽困难的脑血管意外患者,由于原发病情导致患者的吞咽困难、消化功能衰退,常在患者救治期间诱发低蛋白血症、负氮平衡等问题,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以及临床预后结局均具有直接的影响[1]。目前重症脑卒中患者治疗期间营养支持主要通过鼻饲的方法进行,但在营养方案的选择方面尚未完全统一,而不同营养方案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支持效果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因而选择恰当的营养支持方案对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态以及预后结局具有重要作用[2-3],本组研究通过对2015年1月-2016年6月8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观察,通过与传统支持方案进行比较,探讨肠内营养混悬液进行的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所有重症脑卒中患者或其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经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明确为重症脑卒中;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存在吞咽功能障碍。排除标准:合并有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严重的内分泌系统疾病;精神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9例,女11例,

年龄51~75岁,平均(65.2±4.7)岁,病程时间1~5 d,平均(2.1±0.8)d,疾病类型为脑梗死26例,脑出血14例,肌力分级为0级14例,Ⅰ级19例,Ⅱ~Ⅲ级7例;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50~78岁,平均(65.7±4.3)岁,病程时间1~5 d,平均(2.1±0.7)d,疾病类型为脑梗死27例,脑出血13例,肌力分级为0级15例,Ⅰ级19例,Ⅱ~Ⅲ级6例;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收治入院后均根据基础病情予以针对性重症脑卒中救治措施,其中脑出血患者采用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等常规治疗,而脑梗死患者则应用抗血小板凝集、脑组织保护等相关基础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以250 ml/d复方氨基酸(包括8种必须氨基酸)为主的肠外营养治疗,同时联合应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静脉输液治疗,对照组营养支持采用常规匀浆膳食鼻饲方法,即采用蔬菜汁、米汤、肉糜等易消化营养食物进行鼻饲,每日4~6次,初始鼻饲量为400 ml,后每日增加200~400 ml,计算每日能量控制在20~25 kcal/(kg·d);观察组则采用肠内营养混悬液鼻饲,选用纽迪希亚制药生产的肠内营养混悬液TPF-DM治疗,国药准字为H20103536,规格为1.0 kcal/ml,成分为蛋白质20 g、脂肪19.5 g、碳水化合物61.5 g、膳食纤维7.5 g、矿物质2.5 g、维生素150 mg/500 kcal溶液,每日500 ml混悬液,采用鼻胃管营养泵进行输注,设定60~80 ml/h,保证混悬液温度在36 ℃~40 ℃。两组患者均连续支持14 d。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血液标本检测血总蛋白(TB)、血红蛋白(Hb)、血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指标,另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肌力恢复情况分级标准:显效为重症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肌力明显改善3级或以上,有效则为重症脑卒中患者治疗后的肌力上升1~2级,无效则为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數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肌力恢复情况

两组重症脑卒中患者应用相应的肠内营养支持后肌力恢复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261,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营养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TB、Hb、Alb、TG、NIHSS、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endprint

3 討论

重症脑卒中患者往往病情较为危急,而吞咽功能障碍可导致患者不能通过正常途径摄入食物、获取营养,并且在脑组织缺血缺氧的应激条件下导致患者营养吸收功能衰退,继而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结局[4]。目前临床对于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支持手段较为多样,其中以家庭自制的米汤、蔬菜汁等混合液作为营养补充的方法较为常见,虽然其在经济性、可行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营养选择方面较为局限。而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肠内营养混悬液的观察组对肌力的改善效果与对照组相似,但对TB、Hb、Alb、TG、NIHSS、Barthel指数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肠内营养混悬液具有良好的营养干预效果[5]。

通过回顾分析可知,本组研究选用的肠内营养混悬液是依据人体必须营养元素(碳水化合物、麦芽糊精、乳清蛋白水解物、植物油、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按照科学比例配置的针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身体营养状态的营养液,可满足大部分重症脑卒中患者机体营养需求[6-8]。

综上所述,对重症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以肠内营养混悬液的方式进行营养支持能快速、有效恢复患者营养状态,并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申林,郑平,张春晖.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36):7632.

[2]樊兴娟,成亚琴,陈翔.肠内营养混悬液早期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预后影响[J].交通医学,2013,27(6):664-666.

[3]单敏娟,俞建洪.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混悬液营养干预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师,2014,17(10):1713-1715.

[4]程旭萍,应满珍,张为民.早期持续肠内营养治疗重症脑卒中的疗效机制[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4):554-556.

[5]马淑婵,杨永芬,陈丽.早期持续肠内营养治疗老年重症脑卒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5):80-82.

[6]笱玉兰,吴彪,罗利俊,等.重症脑卒中病人急性期两种肠内营养方式对比观察[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3,20(6):353-355.

[7]余娅娟.两种肠内营养混悬液存在配伍禁忌[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3,20(3):168,173.

[8]田永芳,孙莉,曹杰,等.肠内营养混悬液对危重脑卒中患者血清蛋白、血脂、免疫指标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30(3):257-260.endprint

猜你喜欢

营养干预临床疗效
早期综合发展在社区儿童保健中的推广应用意义
2例不同类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营养干预效果对比分析
营养干预对高职女生轻度缺铁性贫血的影响研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浦东新区川沙地区小学生零食健康教育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