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学科的BIM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

2017-11-20钟辉李驰周甜甜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27期
关键词:协同工作培养机制教学体系

钟辉+李驰+周甜甜

摘要:BIM本身就是一个跨学科的教学领域,他具有建筑、土木、给排水、暖通、电气、施工管理等学科内容和特点,而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强调每一学科的内容,要有全局观念,现代BIM教学内容和理念一定是从全局出发,将一个系统工程分解为各专业的各个阶段,强调专业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统一规划、施工管理,强调个学科的协同工作,这样才能完成一个系统工程。这就要求建筑類的高校在教学领域不断探讨跨学科领域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BIM;协同工作;教学体系;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27-0160-02

Abstract: BIM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field. It equipped with architecture,civil engineer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HVAC, electrical,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other subject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as a system engineering, we should not only emphasize the content of each subject, but also have the global concept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The content and concept of modern BIM teaching must emphasize the global concept,dividing a systematic project into various stages of different majors. It emphasizes the connection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majors to unif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nly in this way can a system engineering be completed by emphasizing the collaborative work between disciplines. This requires the Architectural Colleges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system and training mechanism of interdisciplinary field in the field of teaching.

Key words: BIM; collaborative work; teaching system; training mechanism

近些年,随着我国对于建筑产业信息化技术的大力扶持与推广,一些全新的技术开始在建筑业中涌现出来,例如云、VR、物联网等,其中最为突出当属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当下,BIM可以说是改变传统建筑理念与流程的一把利器,它的出现让人们摆脱了平面建筑世界,一跃进入多维度立体时代。那么关于BIM教学与课程体系需要新的思维和途径。BIM教学过程应该都学习哪些内容呢?

1 BIM的理论基础

BIM是多学科交融为一个共同目标而使用的一个综合性技术,BIM教学必须是从理论开始讲起,而非是直接讲解软件,因为软件也是由于为实现其目标而产生,是由于建筑工程项目需要而出现的。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明确目标才能更好地使用软件为我们所服务,才能了解软件需要什么样的功能才能实现我们的目的。目前国内对于BIM听说过的有很多,但是知道的却很少,这是和我国对BIM的普及和和认识有关系,虽说近年推广力度有所加大,但是从整体上讲还是缺乏政策性和指导性文件,缺乏标准,人们现在对于BIM的概念、BIM的好处以及如何来应用还是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因此理论教学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从国家政策层面、从行业指导层面、技术使用和开发层面以及过程管理层面系统的讲解BIM,是目前BIM教学最为基础性的课程内容。首先就是以BIM基础为理论依据,然后展开阐述,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BIM,它有什么用,以及怎么用。这里就牵扯到多专业配合问题,一个真正的BIM模型究竟应该从哪里开始,它的过程包含哪些内容,跨专业BIM的协同合作是怎样进行专业配合,完成项目设计的最佳成果,需要在今后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研究和探讨其教学过程和方法。

2 BIM技术教学模式

目前国内BIM技术的推广主要依赖于培训机构,并且还是注重于BIM软件技术或技能的培训,也就是常说的BIM软件使用培训。也有一些机构有高级管理层级的BIM培训,比如BIM总监培训。这个是站在公司战略高度来审视BIM技术了。在高校里怎样将BIM技术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般来讲,BIM技术培训都是主流BIM软件Revit以及相关软件的培训,从基础的界面介绍到软件指令输入,再到后期的建模联系,由浅至深逐步展开。这里特别说明的是,软件界面和命令的学习与在建筑领域各个专业的建模是两回事,只有在专业领域弄懂所有要表达的含义和设计思想,才能通过软件的命令表达出来,才能深刻理解BIM软件Revit各种命令的含义和使用方法,这就需要各种专业领域的人才要在专业指导下,学习BIM建模软件的各种命令,最好能够有一些CAD基础,这样才能有效地将专业领域的设计思想用建模软件表达出来。从这一点上说就引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的教学体系和教师需要具备很强的跨专业教学能力,学生也需要学习跨专业领域知识才能适应社会人才的需要。而目前所有BIM培训教材都局限于软件界面命令的介绍,没有完整的从专业出发而逐渐引出BIM建模软件命令的使用和学习这样的跨专业学习BIM技术的教材。对于非计算机的工程专业人员来说,更不能理解建模软件的内部过程和架构,并且由于各个国家建筑标准的不同,很难找到适合本国标准的建模方法和软件命令界面,从而出现了一些列为满足不同建筑标准而产生的各种二次开发软件。这给专业人员建模有设置了一个新的障碍。而二次开发的软件大都是从简化操作和提高专业人员建模的效率。因此BIM教学应该从两个目标培养学生,一种是专业人员怎样使用建模软件设计工程项目,一种是计算机人员学会专业知识进行二次开发。endprint

3 BIM技术实践环节

一个真正好的BIM教学过程都会安排实践环节,当然实操环节不见得是真实的项目,可能是某些代表性的建筑或者是案例,让学生自行操作,不断加深印象,帮助学生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做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这种课跨专业的教学将建筑领域专业知识和计算机软件知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真正能体会到跨专业知识在实际工程领域的作用,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款专业人才,这也是社会所需要的重要人才。在高等学校可以建立BIM教学与研究工作室为学校的一个群众性学术活动团体。利用学校拥有建筑、土木、电气、机电和管理等多学科专业的特点,有效整合学校的BIM资源,为有志于BIM教学与研究的教师搭建一个跨学科、跨专业、跨部门的交流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多专业教师团队协作的优势,进一步促进学校教师在应用BIM技术进行教学与研究,指导不同专业学生协作开展毕业设计、大学生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探索一条多部门教师、多专业学生协作开展教学与研究实践,进行人才培养新的途径,为学校转型发展和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

4 BIM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在长期传统教学模式下要推行和引进一项改变传统工艺的新技术工具,将其用于真正的工程实践并不是容易的事,因为它将颠覆和冲击传统的思维观念和工作方式。

1) 确定学生的职业定位目标。学习BIM技术能获取工作中什么技术支持,工作技能和思维能否很最大化实现,取决学生本人对新知识新技术的认知。一般说来,学生学习BIM对今后工作是否有帮助,对学生提升技能,今后晋升职位,以及自我价值的体现能否得到支持,学生自己在职场中同岗竞争力是否存在优势,自己与其他人差异化特点在哪;如果学生缺乏BIM技能,会有什么后果,是影响找工作,还是比别人欠缺管理才能,或者会给学生自己带来竞争压力等。最终还是要从自身找原因,让学生意识到如果不去学习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将会失去基本生存技能。要从人才培养、职业发展角度,不断开展和搭建企业新战略与职工自身发展之间的连接平台,让学生看到清晰的职业发展空间和路径,使企业理想和个人目标保持一致,这是最容易成功的。企业所需要倡导的正好是你想要的,比如BIM技术。当学生都意识到不学BIM技术,将来可能意味着失业或者就业困难,这样学BIM技术的动力会变成自发的。

2) 学习BIM技术会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BIM技术也能衍生很多工作岗位。学生要提前了解BIM技术,不管是学习软件操作绘图上,或者利用BIM技术进行整体项目实施的思维训练上,提前将学习BIM技术与学生职业规划衔接,这样才能在职场上具备更多区别于他人的技能优势,了解自己清晰职业方向,立于不败之地。学生应该参加一些BIM交流活动,了解BIM知识对自己未来所从事职业的影响。找到学习BIM的源动力。将BIM技术学习当成从事职业所必备的一项技能,如果现在不学,将影响学生未来职业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如果靠着传统技能去谋进入职场,有可能很快被BIM专业人才所顶替,这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阶段BIM应用了之后,会带来哪些变和不变,不变的是核心业务内容步骤过程、人员岗位的基本归属和职责划分;而变化的部分是人员知识和技能结构,人员对BIM的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人员的工作平台和软件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流程。知识技能、软件工具应用、工作方法流程和工作质量及交付成果,都是企业选择人才的重点考虑。因此,BIM首先作为一种手段和平台必然会成为人才选拔的硬性指标。这些不仅限于技术人员,而是全员覆盖。从这个意义上讲,BIM的确不是你想不想学的事。不管是为企业,还是为自己,学与不学,取决于学生自己,而不是来自企业的压力。

3) 明确未来基于BIM的各类人才发展方向。国内未来3-5年可能仍然是各家公司或软件厂商按照自己需求思路去研发推广BIM,同时国家标准也在逐步完善,整合推广BIM的意识越来越强,即将迎来BIM技术大协同时代。BIM三类人才的发展也会逐步清晰并被企业所认可。

(1) BIM建模人员。创建模型是BIM技术应用的开始。各类企业包括设计院,业主单位,施工单位,咨询公司,都要有自己的BIM团队,因为模型维护是必不可少的。市场上最多的就是这类人员,只要有段时间的基础培训,就能按图纸和要求建模。此类人员最终会随着BIM技术推广变成技术劳务,门槛和收入很低。

(2) BIM實施人才。这类人才是目前最奇缺的。就是通常所说的信息化实施人才。BIM可以看成一个信息化系统,需要实施人员去针对具体项目作出实施计划,与合作单位进行沟通,组织协调相关专题讨论,对实施计划进行有效地把控,确保基于项目的BIM实施计划达到预期成果,同时还能总结出相应的实施经验和思路。该类人才要掌握BIM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懂业务,具备管理的组织实施能力。就是要学会在BIM技术与企业管理之间架起桥梁,学会用BIM技术去实施项目管理。

(3) BIM战略人才。随着BIM的协同应用价值发挥,站在企业信息化战略高度,运用BIM系统能够对企业的组织形态、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进行再造和优化。企业在推进BIM策略时需要三步:功能性应用、项目级应用、企业级应用。企业级应用层面就是最后一类人才,从单纯的生产力提升到最后生产关系的改造。

BIM技术是在CAD技术基础上发展的多维建筑模型信息集成管理技术,是将二维设计方式转变成三维设计方式的变革性技术,是提高产业建筑信息化水平和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性技术。BIM技术推广使用,将极大地提升工程各个阶段的管理水平,发挥协同管理的优势,提高质量和效益并缩短工期。因此高校BIM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对未来市场化人才需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雪,马小军,刘建峰.美国BIM 教育及虚拟设计与施工课程设置概况[J].现代建筑电气,2013,4(12):1-5.

[2] 李晓明.推进跨学科教育,助力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3(1):2-5.

[3] 许书萌,蔡敏.美国高校跨学科教学策略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8,26(1):95-97.endprint

猜你喜欢

协同工作培养机制教学体系
基于学生满意度的广西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研究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EVA业绩评价模式下业财融合协同工作模式对企业价值管理的重要性
地理信息系统与勘探开发协同工作平台建设方案
第二届“BIM技术在设计、施工及房地产企业协同工作中的应用”国际技术交流会在北京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