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探究

2017-11-17杨霓

科技视界 2017年19期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服务创新高校图书馆

杨霓

【摘 要】伴随着大数据背景到来,人们的生活、工作模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其中也包括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模式。在大数据帮助之下,高校图书馆可以能够更好的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并寻找到用户的需求,从而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对此,本文详细分析面向大数据背景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0 引言

大数据主要是指在一定时间中采用常规软件工具实行捕捉、管理以及处理的数据集合,其能够为使用者创造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例如销售信息、检索信息等。大数据背景之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必然会发生改变,尤其是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以及服务水平等多个方面。对此,探讨面向大数据背景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具备显著意义。

1 图书馆与大数据

高校图书馆是图书馆当中的一种重要组成主体之一,其不仅需要承担教育资源的传播任务,同时还需要对各种科学技术、教育资源、文化资源等进行传播。近些年,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到来,图书馆的发展逐渐向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其中最为典型的发展趋势便是数字化图书馆。对于数字化图书馆而言,其在管理模式、经营模式、资源量、共享效率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提升。数字化图书馆的资源开发是一种持续性的过程,需要在硬件、软件方面共同结合,同时在资金支持的同时,对数字化图书馆的资源开发提供基本的保障。但是,大多数数字化图书馆在资金方面的投入一般缺少持续性,从而导致图书馆当中数据库的更新、人员的素质提升以及相关设备的维护等方面工作经常出现资金的空缺的问题,导致停滞不前。数字化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普遍没有获得良好的发展,这也更无法谈论特色化的数据库开发以及引进国外先进图书馆管理体系。大多数高校的图书馆基本上没有对于特色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意识,再加上资金、人力资源方面的欠缺,导致许多图书馆在数字化发展方面的进程并不理想。

我国数字化图书馆的容量相对于国外而言也存在明显的缺陷,虽然我国工作人员对于数字化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有着较强的热情,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数字化图书馆的资源开发质量相对于国外的数字化图书馆而言存在这明显的不足。例如,在国内,我国知网属于较为成功的信息服务平台,但是在文献收藏量方面也只有几千万,相对于美国而言,以OCLC为例,其文献数量已经达到了上亿篇,由此可见,我国数字化图书馆的资源容量相对而言并不多,仍然有明显的提升空间。除此之外,现代化的数字化图书馆必须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但是我国的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在开发过程中,为读者提供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水平并不高,许多读者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取所需要的数据资源,数字化图书馆无法及时有效的做好关于读者阅读需求的延伸工作,同时也无法根据读者的个人喜好主动提供相应的数据资源,导致用户在使用数字化图书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麻烦,还未完全达到数字化的标准。

2 大数据对于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影响

图书馆信息的服务主要分为四个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传统的借阅服务,在高校中主要是为师生提供书籍、报刊等资料;第二种是编制多次文献为师生提供书目信息、题录信息等为主的信息开发服务,并以科技信息咨询为主要服务模式[1];第三种是应用计算机等设备,构建网络化的文献共享平台,并提供联机检索服务;第四种是面向大众化的需求凭条,提供招生、招聘、专利检索、专利开发、股市、寻医问药等信息的服务。在大数据环境之下,原本的信息服务越发丰富,同时对于信息服务的方向、内容以及广度也会形成一定程度影响。大数据的采集、统计以及数据挖掘等流程可以更加准确的分析高校师生的实际需求,并为图书馆收集图书期刊、编制目录以及开展咨询等提供有效帮助[2]。除了在内容方面有明显影响,在服务方式方面也有一定影响。在大数据背景之下,传统的IT结构和数据储存、应用等机构,对于作为社会当中储存信息知识、储存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必然会形成一定的挑战与冲击。信息的成本会快速降低,同时生产的模式也会越发多元化,在社会当中的信息数据量会快速增长。对此,传统的借阅服务、咨询服务以及参考咨询服务等必然会向着信息化、网络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这也间接提高了对图书馆本身服务能力的要求。

3 面向大数据背景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3.1 应用大数据开展个性化服务

大数据背景之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不仅仅是文献应用与共享那么简单,还会涉及到一些数据的分析、整理、统计以及应用。高校图书馆一直以来都是文献搜集与应用为主,但是在数据信息的挖掘以及整理方面并不是非常重视。在大数据背景之下,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个性化的服务满足用户的各方面需求,相对于图书馆而言,图书馆可以收集用户的行为、喜好以及服务需求等,并应用类似的计算方式为用户主动提供帮助[3]。例如,武汉大学图书馆便是应用大数据软件框架,采用Apache开发了关于Hadoop的大数据软件框架,图书馆可以借助这一框架开发相应的应用程序,这一程序可以主动对用户群体进行划分和分类,并对每一种类型的群体采取针对性的推荐服务。

3.2 應用大数据开展联合性服务

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大数据的优势,开展联合性的服务,例如人才、资源、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信息资源的共享性服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其主要的流程便是借助同类型信息的集成,为用户提供集成性的信息化服务,当前图书馆的信息集成内容主要包含信息源的集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集成以及信息采集等过程[4]。大数据环境之下高校图书馆可以选择图书馆之间的合作方式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大量的数据可以储存在一个大型的云数据库当中或者是分布式的集群之中,这一种方式更类似于云计算当中信息资源的储存模式,各个图书馆或相关机构能够按照自身的实际需求或能力上传或下载相关信息。大数据本身的计算与分析能力,可以更好的分析出某一个地区、行业或学科在信息方面的实际需求,并为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提供集成化的推荐服务,从而让图书馆服务更加针对化。endprint

3.3 构建专业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库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主体最核心的便是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建设专业的信息资源库需要图书馆内多个部门的共同写作,并做好整体的规划设计工作,相关人员需要先明确数字图书馆的具体选题以及相应的内容,同时将这些内容发布到网络当中,对于有意向合作的资源拥有者可以和图书馆的管理者进行联系,同时资源的开发者需要根据相应的标准开发符合自身的特色资源,并将这一些资源统一交给管理中心,并上传当信息资源库当中供给给用户阅读。在这一过程中,因为开发资源的不同所以会存在多个开发者,在开发者开发资源的同时需要保障内容的多元化,允许由多个资源开发者共同进行合作开发,这样可以保障信息资源的全面性。例如,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例,其在大数据环境之下构建了网络图书馆,同时在图书馆当中提供了许多的资源可供检索,这一些检索内容非常多,同时还可以根据检索的內容提供一些相似或类似的信息,从而更好的为使用者服务。

在一定程度上,数字图书馆具备国际特性,我国大多数数字图书馆需要大力推广和宣传我国的独立特色,不能和国外其它图书馆形成资源的重叠。目前我国的图书馆已经建立了综合性的数据库,但是伴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专业化,学者对于某一种学科、专题的研究需要更丰富的学术资料,这也间接的加大了数字图书馆资源库的建设要求。假设图书馆资源不丰富,必然会显著减少读者的阅读积极性,同时还会严重浪费图书馆的财力、人力资源。专业的数字图书干资源库是对图书馆特色信息的一种集中体现,在网络平台当中,可以按照不同读者用户的需求构建针对性的信息资源库,同时专业的数字图书馆资源还可以更好的丰富资源建设情况,强化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构建良好的社会形象,并强化图书馆的整体竞争力。

3.4 完善网络平台,改进服务模式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表示,想要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效能,首先应建设固定设施体系、流动设施体系、数字传播体系相结合并能支撑基本服务能力的高校图书馆设施体系,同时应考虑设施体系的服务半径和服务能力,逐渐从“全设置”走向“全覆盖”;其次要加强高校图书馆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和管理人员的职业化。除此之外,政府应该提供科学有效的投入保障,使高校图书馆的资源规模达到具有支撑基本服务能力的临界标准。“然而,服务能力的提升并不会自然地转化为服务效益,在我国还应建立以效益为导向的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评价和激励机制,高度重视目标人群覆盖率、外借率、到馆率和点击率等指标。”

网络平台的自定义菜单能够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在自定义菜单当中,用户可以准确的寻找到自己所想要的信息类型,读者可以通过几次简单的点击便获得相应的信息数据。合理的构建自定义菜单可以降低用户的使用繁琐性,促使用户更加清晰的应用网络图书馆,例如采用微信公众号的方式进行阅读推广。高校图书馆的图书馆可以选取一些较为经典或重点推广的内容放置在自定义菜单首页,并将这些内容以更加趣味性、直观化的方式展现出来,让读者能够清楚的理解信息的类型与大致内容,尽快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阅读内容。

4 结论

综上所述,伴随着高校图书馆所拥有的数据资源、信息资源不断增多,用户的行为、服务的信息等非结构化的信息也必然会不断的增长。在大数据背景之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必然会发生明显的改变,大数据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不仅是发展机遇,同时也是一项挑战。对此,高校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积极主动的探索大数据背景所带来的各种挑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信息化服务,满足用户各个方面的需求,从而提升图书馆自身的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群,李爱国.基于用户数据资源化利用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J].现代情报,2017,37(5):111-115.

[2]李艳,余鹏,李珑.“大数据+微服务”模式下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7,22(3):99-103.

[3]郑美玉,刘田.大数据视角下高校图书馆联盟服务创新探析——以福建省高校数字化图书馆(FULink)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12(7):63-69.

[4]胡云霞.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探索——基于在杭高校的实证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23(6):99-101.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数据背景服务创新高校图书馆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绩效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