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夜间驾驶组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11-17欧阳熙

科技视界 2017年19期
关键词:主要问题对策

欧阳熙

【摘 要】在分析夜间驾驶特点的基础上,阐述夜间驾驶组训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夜间驾驶特点;主要问题;对策

1 夜间驾驶的特点

1.1 生理机能下降

人体的生物钟调节着生命的节奏,对人的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人在一天当中,夜晚时分人体生理节奏会放慢,因而容易产生困倦低落的情绪。加上驾驶员经过一天的长时间、长距离的驾驶,身体非常疲乏,因而当遇到突发性交通情况时。大脑反应能力相对比较低,驾驶操作动作变得迟钝,准确性下降,协调功能减弱,判断和操作错误远远比平时增多。

1.2 容易产生疲劳

由于视觉困难,夜间长时间行车眼睛容易疲劳,时间一长就会倦怠,加上茫茫黑夜,旷野寂静,耳边只听到发动机的轰鸣声又使驾驶员产生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其二,夜间行车,驾驶员视认性下降,精神处于高度集中和紧张状态,极易产生疲劳。

1.3 容易盲目开快车

夜间行车,特别是长途车,交会车辆一般较少,有些驾驶员为了早一点到达目的地,就盲目加快行车速度。也有个别驾驶员,夜间长时间的寂寞行车使他感到莫明的慌乱,容易盲目加快行车速度。行车中如果驾驶员处理情况稍有不当或判断不准确,则极易导致交通事故。

1.4 视线效果不良

夜间行车,车辆的灯光装置开始启用,但夜间汽车灯光照射有一定的限度,即使对道路和行驶方向能够观察,也仅仅局限于灯光所能照射到的范围之内,致使驾驶员的视界受到限制,看不清道路周围的环境,能见度很低,视线不清,驾驶员视觉系统受到严重干扰,如弯道时弯度不易判断。上、下坡与平路不易分清左、右情况,易顾此失彼。若亮度不够,则能见度就更差,对道路及交通情况的判断易产生错觉。从而导致驾驶员难以观察信息或因注意力分散使获得的信息失真,所以说夜间行车时车速过快或注意力不够集中时,很容易导致交通事故。

2 夜间驾驶组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消极保安全

近年来,各级对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单位对安全的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而组织夜间驾驶训练安全隐患多,危险系数高,经常出现各种紧急情况,处理不慎就会造成车辆事故。因为这些原因,个别单位对夜间驾驶训练产生了畏惧心理,往往 “避重就轻”,一切从简,从而达不到训练目的。

2.2 训练准备缺

夜间驾驶训练相对白天的驾驶训练而言,所需的器材有所区别。而大部分训练机构对于夜间驾驶训练器材的种类不明确,配发不齐全,比如配合夜间训练开展使用的灯光信号棒、夜视仪、行车记录仪等都没有统一的规定,各机构的配备情况也各不相同,无法保障夜间驾驶训练的安全有效开展。

2.3 组训经验少

由于以上两个因素,部分机构经常出现夜间驾驶训练不组织、少组织或降低标准组织的现象。而这一现象,导致年纪轻、教龄短的教练班长得不到锻炼,夜间驾驶训练的组训经验缺乏。而夜间驾驶训练相对于昼间来说,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加,对教练班长的组训经验要求非常高。教练班长组训经验少,不敢训、不会训,反过来又会影响夜间驾驶训练的组织,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3 对策

3.1 合理制定训练方案

夜间驾驶训练实施之前,组织组训人员应该共同商议部署夜间驾驶训练的具体课目、时间安排以及训练的组织方法,确保夜间驾驶训练组织有序进行。夜间驾驶训练应主要按照驾驶理论学习、模拟驾驶训练、场地实车训练和道路驾驶训练的顺序分层递进式的逐步开展。前一个层级为后一个层级打下基础,在能力上后一个层级在前一个层级的基础上进行拔高。未通过前一个层级的训练,坚决不允许进行下一个层级的训练,最终达到熟练掌握夜间驾驶技能的目的。层层把关,层层递进,既能够夯实基础,又能降低安全风险。

3.1.1 要扎实搞好夜训的驾驶理论学习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要认清驾驶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根据新训工作计划要提前安排夜间驾驶理论学习,通常在一般道路驾驶训练中期进行,要注重在“教方法、讲规律、授经验”上下功夫。

(1)“教方法”是按照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把在夜间条件下如何判辨道路、使用灯光、控制车辆以及夜间驾驶的注意事项等常识知识作为参训人员学习的重点,从理论层面上掌握夜间驾驶的操作方法。

(2)“讲规律”是要及时组织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活动,把夜间驾驶训练的规律进行梳理归纳,既要讲清夜间驾驶的规律特点,又要讲清各种情况的潜在隐患和应对措施。

(3)“授经验”是要把以往组织夜间驾驶训练过程中总结的经验教训,通过理论授课讲解、案例分析和典型现身说法等不同形式传授给参训人员,使参训人员能严肃认真驾驶训练树立。

3.1.2 要及时组织夜间驾驶模拟训练

模拟驾驶训练是实车训练的有效辅助形式。要充分发挥模拟驾驶训练的辅助功能,切实为实车训练奠定基础。要根据大纲规定要求,按照单兵模拟训练2个小时,每台模拟器每天安排3至4人的标准适时安排夜间模拟驾驶训练,各单位可根据配备和购置的驾驶模拟器数量和承训参训人员人数,调整安排本单位的具体模拟训练时间。

3.1.3 组织场地夜间驾驶训练

场地夜间驾驶是对实际驾驶训练的适应性训练,一般安排4个左右的训练日,按照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组织实施。

(1)先单向行驶后双向行驶。充分利用训练场内各条环形道路,先组织单向行驶训练,着重锻炼参训人员对灯光的适应能力和夜间观察情况的能力,掌握灯光变换使用的时机和夜间控制车速车距的方法,而后,区分单位组织双向两车道对向行驶,使参训人员掌握夜间会车的基本操作要领。

(2)先简单课目后复杂课目。先利用训练场砂石路、起伏路、转弯路和红绿灯等课目场地,设置会车、让车和超车等训练内容,培养参训人员判辨道路情况的基本能力。待参训人员驾驶技能趋于稳定后,再利用训练场涉水路、模拟山路和战场针对性训练区进行复杂课目夜间驾驶训练,使参训人员基本掌握在各种路况夜间条件下正确驾驶车辆的能力。

(3)组织场地编队训练。场地编队训练是组织道路夜间驾驶训练的演练形式,主要是对夜间车队组织、车速车距控制、换班的组织以及参训人员夜间驾驶技术掌握情况进行实际检验,使参训人员了解夜间条件下编队行驶的特点规律,为组织夜间道路编队驾驶训练打下基础。

3.1.4 组织道路夜间驾驶训练

道路夜间驾驶训练是对驾驶基础动作在夜间条件下进行实际应用训练,组织方法:

(1)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人员编组。在时间安排上,可以在白天没有較大强度训练任务的晚上,组织强度稍大的夜间驾驶训练,此时人员精神状态较好,可以有效避免疲劳驾驶。

(2)结合长途载重驾驶组织夜间驾驶训练。长途载重驾驶训练阶段具有强度大、路程远和昼夜兼程等特点,可有针对性地开展长途复杂道路夜间驾驶训练,进一步提高参训人员的夜间驾驶水平,使参训人员驾驶技能更趋于成熟。

3.2 选定勘察训练路线

可以先在白天开展一般道路驾驶训练的路线上进行夜间驾驶,参训人员对道路地形和交通环境较为熟悉,此时,夜间和白天驾驶形成鲜明对比,更容易掌握夜间条件下驾驶的特点,使参训人员夜间驾驶技能迅速提高。而后,将训练路线选择在涵盖城乡结合部、立交桥、交叉路口和城镇乡村等交通情况较为复杂的道路,并适当延长训练里程,进一步巩固参训人员运用灯光、判辨道路和处置各种交通情况的能力。

夜间驾驶训练前,要专门对行车路线、换班地点、沿途集市、交通状况等进行周密勘察,并根据参训人员驾驶技术掌握情况和道路复杂程度科学安排确定参训人员驾车训练的班次。

3.3 扎实做好保障工作

(1)车辆保障。要严密组织参训车辆技术状况检查验收工作,特别是灯光、雨刷和电路等方面。

(2)器材保障。要检查调试通联指挥器材,准备相应的警戒器材,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安装每台车安装车辆行驶安全监测记录仪。

3.4 积极做好参训人员思想动员

夜间驾驶训练对新训参训人员来说是新鲜事物,容易出现过度兴奋或过度紧张等不成熟反应,因此,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深入搞好思想动员工作,端正参训人员训练心态、消除心理障碍对夜间驾驶训练组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要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浅谈施工企业项目部工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