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授之以渔”的小组合作学习

2017-11-17林斌仙

科技视界 2017年19期
关键词:授之以渔因势利导学以致用

林斌仙

【摘 要】教师紧紧围绕碳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引入,精心设计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层层深入,步步为营,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在交流与探讨中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组合作学习;因势利导;相互倾听;有条不紊;学以致用;反馈小结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让学生经历“學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比较有效率、有质量、有方式的教学策略体系。小组合作学习,能突出“集思广益”、“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对自己充满热情,都有独立思考的机会。这样能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课堂,老师倾听的不仅是学生发言的内容,更是其发言中所包含的想法、心情,不仅听他们有声的语言,同时也领悟到更有价值的无声语言,这样能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是学生成长的宝地。

为此,我不断研究、不断实践、不断改进,努力营造具有良好课堂气氛的课堂,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希望能抛砖引玉,对新课程实践有些帮助,下面以一节成功的市级公开课《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教学课为例,谈谈高中化学的“授之以渔”小组合作学习。

1 教学设计思路

课前教师创设问题——引导小组学生合作预习——学生反馈活动情况——师生共同拟定教学方案——教学过程——汇报交流——评价小结。

课前准备:

(1)能知道常见官能团的性质并用对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

(2)能列举引入常见官能团的化学反应。

(3)掌握顺推法合成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和关键。

(4)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思维导图在学习中的应用,如何画出高质量的思维导图以及思维导图对学生终生学习的好处。

2 教学过程

展示“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顺利对接的图片,由航天材料中有机合成的聚氨酯在飞行甲板垫、客舱墙、飞机天花板、飞机厨房和厕所等的应用引入新课。认识有机合成材料对社会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知识、科学的向往。

这堂连堂课的教学过程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要解决四个小问题:①碳链增长②碳链减短③成环④开环,教学手段是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小组互问互答,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小组可以提出与上面四个小问题紧密相连的问题串,如,可以从反应物的性质、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机理、反应类型等入手提问。同学们思维活跃,个个小组跃跃欲试,纷纷举手,急着提问题和回答问题。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完成碳骨架的构建的系统知识的复习、整合、提升和应用。这样由学生自己参与学习、师生共同构建的知识是自然生成的、可靠的,学生学起来轻松快乐,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填鸭式教学,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展开的沟通与交流,共同过滤出精华,让同学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互帮互助的习惯。

第二环节要解决的问题是常见官能团间的转化。参照课本99页[交流研讨],教师先以引入碳碳双键为例,指导学生画出引入碳碳双键的思维导图,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接着要求小组学习(组内交流,探求规律,小组学习展示),每两个小组完成一个官能团的思维导图,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①在碳链上引入卤原子的途径②在碳链上引入羟基的途径③在碳链上引入羰基的途径④在碳链上引入羧基的途径。由于学生的好胜心和集体荣誉感,所以分配到任务后,他们都自发的积极去完成。他们有的画思维导图,有的根据思维导图写化学方程式,有的查找课本,有的负责检查,有的负责如何口头表达,各个小组有条不紊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高效学习。接着教师点拨,解惑学生,帮助学生整理有机合成反应中官能团引入,教会学生绘制官能间相互转化的思维导图, 直观,简单,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突破难点。使本节课的难点得到突破,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教会学生终生学习。这是其中完成较好的三个小组的思维导图。

第三环节是牛刀小试和升华。师生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把某一年的高考题改造如下:

应用简单的有机原料合成一种光敏材料,其合成路线如下(部分试剂和产物略去):

(R,R为烃基或氢)

(1)分别写出生成B、C、D、E、F、G、ASAP、光敏材料的化学方程式。

(2)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甲醛、乙醛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制备的合成路线(如图1)。

各小组共同完成该题,再次从碳链增长以及缩短及官能团转化的视角认识和应用有机化学反应,达到学以致用,交给学生逻辑思维方法及信息迁移能力。最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小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每个小组既是参赛者又是裁判员,并给予表现最好的小组加分。各小组充分发挥各成员的优势,有条不紊地认真地发言,看看他们的表情、听听他们的语速、析析他们的推理,这哪里像是学生,简直个个都是“小老师,小专家,小发言家”,作为他们的老师你能不高兴吗?你能不感叹小组合作的力量吗?这样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牢牢地掌握了,并能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再以化学家伍德沃德对人类的贡献事例,期待有越来越多热爱化学的人投入到化学科研队伍中来,让化学为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达到对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3 课后体会

本案例用时二节课,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知识网络的总结和思维导图的构建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起了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师生、生生互动,较好地处理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单是让学生学习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讲官能团引入时,让学生讨论,组内相互合作,同学们兴趣高涨,整堂课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同学们从团结合作中学会了知识,学会了交流。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授者了,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体现出过程与方法的教育。将小结归纳交传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学生的小结归纳能力得到了互补、提升;小组间的竞争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升华。在竞争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程思想,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当今基础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地深思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磊.基于培养学生高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化学探究教学发展趋势[J].化学教育.2014(7):7.endprint

猜你喜欢

授之以渔因势利导学以致用
聚焦时政析热点 因势利导巧复习
因势利导抢市场,练好内功助发展——迅达咨询砥砺奋进的五年
为了“梦之队”
分组合作教学法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尝试写诗
初中科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探究
浅谈诗歌教学优化举措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顺时而变促转型 因势利导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