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对策分析

2017-11-17和静白婧

科技视界 2017年19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医学生培养

和静 白婧

【摘 要】创新型综合性人才是国家培养大学生的战略目标。医学是生命科学,学科任务重,医学院校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面面临诸多困难。本文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创新创业实践等方面进行讨论如何提高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Abstract】Innovative and comprehensive talents are the strategic goal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Medicine is the life sciences,its discipline tasks heavy,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 face many difficulties.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in curriculum setting, teaching method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Key words】Medico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Ability;Training

大学生代表年轻有活力一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解决大学生就业及培养创新型综合性人才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所谓创新创业,又称为双创教育,是指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的战略规划需要,以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开拓型人才为目标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1]。

医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员,也应该具有创新创业的精神和能力。然而,医学生相较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课业负担重、在专业能力上对经验的要求更多,从而束缚了他们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培养和发展。本文重点讨论了如何提高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医学生職业生涯的发展。

1 提高创新创业意识

1.1 了解社会大形势

当下社会竞争激烈,找到合适、满意的工作成为每个大学生必然面对的难题。医学生就业难更是如此,学历要求高,尤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在一些省级大医院招聘要求至少是研究生,同时还要求有见习、实习、规范化培训经历,其中规范化培训需要2-4年的时间要求,延长了就业时间、加大了难度。故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医学生要有意识的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目前,国家政府为了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于2015年设立了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助力创业创新和产业升级。此外,还推出了允许在校学习期间创业休学、减免税收、地方政府采购优先选择大学生创业企业等优惠政策。在如此利好的条件下,医学生要抓住此机会,顺着社会大形势走,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增加创新创业相关课程

医学专业是生命科学,职业的专业性、严谨性、规范性要求高,课业负担重。不仅要学习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基础课程,还要学习病理学、药理学等桥梁课程以及内、外、妇、儿等临床课程。紧密的专业课程安排,使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甚少或是无缝可插。

目前,一些医学院校大多将创新创业课程设为选修课或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2],而且课时甚少,教师也是临时客串的人员。医学院校要加强创新创业培养,不仅要将其设置为必修课,贯穿在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中,而且要在课时及师资上下功夫,请有资质的、专业的老师授课。同时也适当缩减专业课程,增加学生课外学习时间,创新创业实践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有足够开阔的视野和广阔的知识面[3]。

1.3 优化课程

1.3.1 改善教学方法

医学专业的课程繁多且大多以记忆为主,长时间记忆式的学习方法,束缚了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授课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的大脑活跃起来,使创新成为潜意识,而不是以往的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产生的死板思维模式。

图片的记忆时间比文字要长,能用图片则不用文字,如病理学中癌与肉瘤的区别;寻找创新记忆方法如生理学钠钾泵,钾音同“家”,是进入细胞的,钾音又同“夹”,夹东西用两个手指,故为2个钾进细胞,钠音同“拿”,拿东西用三个手指,故为3个钠出细胞;课堂教学中穿插创新创业的实例,比如与药理学相关的屠呦呦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外科学相关的手臂上培育人耳,内科学磁悬浮心脏泵等。如此让创新思维出现在医学生主要的学习活动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

1.3.2 增加实验课比例

医学是技术性比较强的学科,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还要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如医学基础课的动物实验、内科的视触叩听、外科的手术操作、针灸推拿的手法等等。医学专业由于理论课内容繁重,实验课课时分配较少。造成了学生理论很扎实,但操作能力较差,学生眼高手低,理论和实践不能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也造成很多工作了的医学生形成了理论无用论。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实验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与思的结合,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验课时,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可激发学生求知探索欲,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发展。

2 寻求创新创业实践

2.1 创新创业经验分享

理论要有成功案例的支撑,才更有说服力、吸引力。医学院校在开设创新创业理论课程的同时,可邀请具有创新创业经历的人士来校分享经验教训。励志的成长经历、丰富的创新创业经验,与相对封闭、学术氛围浓厚的校园生活形成鲜明的反差,可让学生们眼前一亮,激发创新创业热情。endprint

同时也可在校内创建创新创业分享平台。学校除了随时了解在校生的动态,也要主动了解已毕业学生的去向,为他们提供创新创业的支持,同时也为学校的发展保留财富。对在校生和毕业生的发展、去向等资料的收集,可作为大数据为学校制定更合理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2.2 增加校企合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尤其对技术要求更高的医学更是如此。在设有实验课的基础上,增加见习、实习,让学生获得职业歸属感,同时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可开拓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例如杭州护士杨湘英两年时间内申报了1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成都护士张静申报了80多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4项国家级发明专利,这些都是她们多年的工作实践给予的启发。

现在很多高校建立了“大学-政府-企业”的生态网模式[1],通过大学、政府、企业这三个机构的合作,可使资源合理分配,解决创新创业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如大学提供双创科研平台,政府对孵化期创业项目提供政策支持,企业提供创业成果转化资源平台。医学院校不仅可以和药企、生物技术企业等合作,还可以和门诊、医院合作。总之,创新创业来源于实践,最终的检验和实现也需要实践。

2.3 组织参与创新创业大赛

为了建立孵化双创的优良生态,大量的创新创业大赛开展开来,其中与医学相关的很多,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兰州大学的“微量快速高效药物筛选试剂盒”等;“打造双创生态、共享健康未来”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行业中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蚊所未吻青蒿驱蚊产品”等。

医学院校应鼓励学生增加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创新创业大赛,不仅可以启发学生,还可以为自身未来发展做好准备。目前,社会上涌现出许多90后CEO,大多出自创新创业大赛中有优秀成果的学生。

3 结语

医学的发展是人类生存的保障。医学生不仅要掌握现有的医学知识,还要有创新创业的能力,长此以往医学才会有所发展。创新创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创新创业实践达到的高度[4]。要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教育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马永斌,柏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6):99-103.

[2]付恩砚.医学院校创新创业课堂教学探索[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9(1):44-46.

[3]黄晶莹,黄丽,韦秋逢,等.影响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原因分析[J].科教导刊,2016(35):33-34.

[4] 钟泳如,黄时华,熊松滨.大学生的无聊倾向性与心理健康[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7):1086-1087.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医学生培养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