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叶叶绿素锌钠盐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2017-11-17王芳岳朝敏阮琴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20期
关键词:制备艾叶稳定性

王芳 岳朝敏 阮琴

摘要:以艾叶(Artemisia argyi)为原料,通过超声波辅助提取得到叶绿素,经皂化、酸化、锌代等过程,制得叶绿素锌钠盐,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该产品的水溶性较好,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对氧化剂、还原剂不敏感,在pH为5~11的环境中均较稳定,但在光照条件下稳定性差。几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和一些金属离子对叶绿素锌钠盐的影响小,但Fe3+、Cu2+、Al3+、柠檬酸和维生素C对叶绿素锌钠盐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艾叶(Artemisia argyi);叶绿素锌钠盐;制备;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TS20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20-3921-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20.031

Abstract: Chlorophyll was extracted from Artemisia argyi with ultrasonic-assisted extraction. Sodium zinc chlorophyllin was prepared from the chlorophyll extracting through the processes of saponification, acidification and zinc substitu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sodium zinc chlorophyllin has high water-solubility, good heat resistance at certain temperature, high resistance abilities to oxidants and reducers, and it is stable in the environments of pH 5~11. But it has poor stability under sunshine. And the food additives and metal-salts have little effect on the stability of sodium zinc chlorophyllin. However, it would be influenced by Fe3+,Cu2+,Al3+,citrate and vitamin C.

Key words: Artemisia argyi; sodium zinc chlorophyllin; preparation; stability

葉绿素是较早开发的一种天然的色素,其安全无毒,并具有抗氧化[1]、降血脂、降血糖等诸多功能[2],但游离的叶绿素不稳定,所以给其应用带来了困难[3]。如果将叶绿素制成叶绿素锌钠盐,可增加稳定性,并且能起到一定的补充锌作用[4]。目前,叶绿素锌钠盐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饮料中,而且对癌症的治疗也有一定的作用[5]。

艾叶(Artemisia argyi)又名艾蒿、艾,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6],在医药、食品、香料等行业都有使用[7],主要成分有挥发油[8]、叶绿素、黄酮类化合物[9]等。虽然艾叶中含有丰富的叶绿素,但是其叶绿素的开发应用尚未见报道,研究艾叶叶绿素锌钠盐的制备工艺及其稳定性,为艾叶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艾叶:采自浙江省金华市。

乙醇、氢氧化钠、盐酸、石油醚、硫酸锌、氯化钠、柠檬酸、过氧化氢等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设备

UV-255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新T6型分光光度计;JY-92Ⅱ型超声波细胞破碎仪;HWS28型恒温水浴锅等。

1.3 方法

1.3.1 工艺过程 将新鲜艾叶清洗干净,剪碎,加入体积分数95%乙醇溶液,超声波处理一定时间,抽滤弃渣,滤液置于烧瓶中,加入5%NaOH调节pH至11,于65 ℃恒温水浴加热1 h。然后减压蒸馏回收乙醇,浓缩液用同体积的石油醚萃取3次,得叶绿素皂化液,用0.1 mol/L的HCl调节溶液pH至2~3,而后不断搅拌缓慢加入20%的ZnSO4溶液(料液比为1∶5),于75 ℃水浴加热2 h。减压抽滤,将所得的固体水洗3次,用5%NaOH溶液溶解沉淀,并于低于60 ℃条件下烘干,即得叶绿素锌钠盐成品[10]。

1.3.2 超声波有机溶剂提取叶绿素工艺的优化 在前期试验基础上,选择料液比、超声时间、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叶绿素提取量作为考察指标,进行L9(34)的正交试验(表1),优化叶绿素提取的工艺。

1.3.3 叶绿素锌钠盐的光谱特性 称取叶绿素锌钠盐0.1 g,蒸馏水溶解并定容100 mL,制得0.1%的水溶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380~800 nm波长范围内进行扫描。

1.3.4 叶绿素锌钠盐的稳定性研究 取50 mg叶绿素锌钠盐,蒸馏水溶解并定溶于1 000 mL,制得0.005%的叶绿素锌钠盐溶液,作为试验应用液。

1)温度对叶绿素锌钠盐的影响。每份取10 mL叶绿素锌钠盐试验应用液密封于试管中,分别于4、30、50、70、95 ℃下放置4 h。每隔1 h测定溶液的吸光度,3次重复。

2)光照对叶绿素锌钠盐稳定性的影响。每份取10 mL叶绿素锌钠盐试验应用液密封于试管中,分别放置于暗处和自然光下静置8 h。每隔2 h测定溶液的吸光度,3次重复。

3)氧化剂、还原剂对叶绿素锌钠盐稳定性的影响。每份取10 mL叶绿素锌钠盐试验应用液密封于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不同浓度(0、0.5%、2%、6%、10%)的H2O2、Na2SO3溶液,在室温下避光静置1 h,测定其吸光度,3次重复。endprint

4)金属离子对叶绿素锌钠盐稳定性的影响。每份取10 mL叶绿素锌钠盐试验应用液密封于试管中,然后分别加入2 mL 0.1 mol/L含有不同金属离子(Na+、Ca2+、K+、Cu2+、Al3+)溶液,同时对照加2 mL的蒸馏水,在室温下避光静置1 h,测定其吸光度,3次重复。

5)常用食品添加剂对叶绿素锌钠盐稳定性的影响。每份取10 mL叶绿素锌钠盐试验应用液密封于试管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0.5%的维生素C和柠檬酸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氯化钠、葡萄糖和蔗糖溶液各2 mL,在室温下避光静置1 h,测定其吸光度,3次重复。

6)pH对叶绿素锌钠盐稳定性的影响。每份取10 mL叶绿素锌钠盐试验应用液密封于试管中,分别用0.1 mol/L HCl和NaOH调节配制成pH为3、5、7、9、11、13的叶绿素锌钠盐溶液,室温下避光静置1 h,测定其吸光度,3次重复。

2 结果与分析

2.1 超声波有机溶剂提取叶绿素正交试验结果

在前期试验基础上,进行L9(34)的正交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影响艾叶叶绿素提取因素中,其主次顺序为料液比>提取温度>超声时间>提取时间,最终确定优化条件为料液比1∶10,超声功率50 W,超声时间8 min,提取温度65 ℃,提取时间20 min。将提取到的叶绿素溶液,按“1.3.1”工艺过程制备叶绿素锌钠盐,20 g新鲜的艾叶制得叶绿素锌钠盐0.266 g,得率为1.330%。

2.2 叶绿素锌钠盐的特征光谱

从图1可以看出,由艾叶制成的叶绿素锌钠盐在380~800 nm波长范围内有2个吸收峰,分别是410 nm和656 nm,且最大吸收峰在410 nm,与赖海涛等[11]用茶叶制得的叶绿素锌钠盐的特征吸收峰相似。因此,以最大吸收波长410 nm处测得的吸光度為参比,探讨叶绿素锌钠盐的稳定性。

2.3 叶绿素锌钠盐的稳定性研究

2.3.1 温度对叶绿素锌钠盐稳定性的影响 由图2可知,叶绿素锌钠盐溶液在70 ℃及以下温度时表现均较稳定,处理4 h吸光度下降不超过10%;温度为95 ℃时,处理4 h后,叶绿素锌钠盐溶液的吸光度显著下降(P<0.05),比处理0 h的下降了42.9%。说明温度在70 ℃以内,叶绿素锌钠盐的稳定性相对较好,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叶绿素锌钠盐的稳定性下降。

2.3.2 光照对叶绿素锌钠盐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图3)表明,叶绿素锌钠盐对光敏感,光照2 h,下降幅度就达86.7%,而在避光条件下,8 h仅下降了10.7%。这可能是光照加快了叶绿素锌钠盐的分解[12],所以在叶绿素锌钠盐使用和贮存的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直射。

2.3.3 氧化剂、还原剂对叶绿素锌钠盐稳定性的影响 由图4可看出,经不同浓度的Na2SO3和H2O2处理后,叶绿素锌钠盐溶液的吸光度无显著性变化(P>0.05)。由此可见,氧化剂和还原剂对叶绿素锌钠盐的稳定性影响较小。

2.3.4 部分金属离子对叶绿素锌钠盐稳定性的影响 从图5可以看出,与CK(对照组)相比,Na+、Ca2+和K+ 3种金属离子的存在对叶绿素锌钠盐溶液的吸光度并没有显著影响(P>0.05)。而添加Cu2+、Al3+的处理,叶绿素锌钠盐的稳定性下降,这说明叶绿素锌钠盐溶液对Cu2+、Al3+金属离子较敏感,加工贮存时应注意避免与其接触。

2.3.5 常用食品添加剂对叶绿素锌钠盐稳定性的影响 从图6可以看出,相较对照组,加入质量分数为0.5%的柠檬酸和维生素C后,叶绿素锌钠盐溶液的吸光度显著下降(P<0.05)。而当加入质量分数2%的葡萄糖、蔗糖和氯化钠溶液后,叶绿素锌钠盐溶液的吸光度没有明显的变化。由此可知,叶绿素锌钠盐溶液对柠檬酸和维生素C较敏感,使用时应注意。而葡萄糖、蔗糖和氯化钠对其没有明显影响。

2.3.6 pH对叶绿素锌钠盐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图7)表明,在pH 5~11范围内,叶绿素锌钠盐溶液的吸光度无显著性变化(P>0.05)(与pH 7时的吸光度比较,下同)。但当pH 3和pH 13时,样品溶液吸光度显著降低(P<0.01)。由此可知,叶绿素锌钠盐在pH为5~11的环境中比较稳定,在强酸和强碱的环境中稳定性下降。

3 结论

1)艾叶叶绿素较适宜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95%乙醇,料液比1∶10,超声功率50 W,超声时间8 min,提取温度65 ℃,提取时间20 min。所得叶绿素溶液经皂化、酸化、锌代、水洗、5% NaOH溶液溶解、烘干,得叶绿素锌钠盐,得率达1.330%,产品颜色为墨绿色、且具有金属光泽、水溶性好。

2)艾叶叶绿素锌钠盐对光较敏感,在70 ℃及以下温度稳定性较好,氧化剂和还原剂对其稳定性影响很小。Na+、Ca2+和K+对叶绿素锌钠盐稳定性无明显影响,而Cu2+、Al3+对其有不良影响。在pH 5~11的环境中均较稳定。常见食品添加剂对叶绿素锌钠盐稳定性影响不大,但是要避同柠檬酸和维生素C共用。

4 讨论

本试验中艾叶叶绿素锌钠盐具有金属光泽,水溶性好等特性,这与郭瑞华等[13]对柏树叶叶绿素锌钠盐的研究一致。植物色素的稳定性会受光照、温度、氧化剂、还原剂等因素的影响,艾叶叶绿素锌钠盐具有光不稳定性,热稳定性,强酸(pH 3)强碱(pH 13)时性质不稳定,抗氧化还原能力较好,这与丁林等[14]对石榴叶叶绿素锌钠盐稳定性的研究以及丁洁等[15]对叶绿素锌钠盐的理化性质及其应用研究的结果相似。柠檬酸和维生素C对叶绿素锌钠盐的稳定性影响较大,这可能是在酸性的环境中锌离子被氢离子取代,形成脱金属的卟啉结构[16],导致稳定性下降。

参考文献:

[1] LAN M B,ZHANG Y H,ZHENG Y,et al. Antioxidant and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ies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mox(Artemisia argyi) leaf[J].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2010,19(6):1463-1469.endprint

[2] 董 雁,章汝平,张夏红,等.冬青叶叶绿素提取工艺研究[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3):103-106.

[3] 孟庆廷.叶绿素提取方法及稳定性研究进展[J].煤炭与化工,2009,32(3):2-3.

[4] 孟庆廷,刘冬梅,韩玲利.莴笋叶绿素锌钠盐的制取及稳定性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9,25(5):553-555.

[5] 黄森科.水浮蓮叶制取叶绿素锌钠盐的新方法[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2002,15(3):95-97.

[6] TORRELL M,CERBAH M,SILJAK-YAKOVLEV S,et al. Molecular cytogenetics of the genus Artemisia(Asteraceae,Anthemideae):Fluorochrome banding and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I. Subgenus Seriphidium and related taxa[J].Plant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2003,239(1):141-153.

[7] LEE M Y,DOH E J,PARK C H,et al. Development of SCAR marker for discrimination of Artemisia princeps and A. argyi from other Artemisia herbs[J].Biolog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2006,29(4):629-633.

[8] BARNEY J N,HAY A G,WESTON L A.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llelopathic volatiles from mugwort(Artemisia vulgaris)[J].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2005,31:247-265.

[9] 何义雁,张 珺,朱香燕,等.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艾草黄酮工艺[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5,36(4):68-73.

[10] 林燕如,黄俊生,蔡燕佳.罗勒叶叶绿素锌钠盐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J].中国调味品,2012,37(11):111-114.

[11] 赖海涛,黄万钦.茶叶叶绿素锌钠盐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J].茶叶科学,2006,26(1):59-64.

[12] 占汝真,武 健,付成钰,等.由松针制取三种叶绿素钠盐及其稳定性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4,35(6):107-110.

[13] 郭瑞华,翁庆迎,蔡燕佳.柏树叶叶绿素锌钠盐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的研究[J].广州化工,2011,39(17):40-42.

[14] 丁 林,张艳桥.石榴叶叶绿素锌钠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J].沈阳化工大学学报,2010,24(4):330-334.

[15] 于 洁,石 华.叶绿素锌钠盐的理化性质及应用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4,25(3):105-108.

[16] 张怀斌,李怀祥,马丽英.叶绿素锌钠盐的制备及其稳定性[J].化学研究,2012,23(5):1-4.endprint

猜你喜欢

制备艾叶稳定性
端午佳节话艾叶
非线性中立型变延迟微分方程的长时间稳定性
HPLC法同时测定艾叶中7种成分
异种去细胞肌腱的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艾叶飘香
艾叶挥发油对HBV的抑制作用
模糊微分方程的一致稳定性
一类离散非线性切换系统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