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大学生外语能力应用模式研究

2017-11-17力明赵国萍

科技视界 2017年19期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应用模式

力明 赵国萍

【摘 要】高职大学生外语能力应用模式研究是对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校所培养起来的外语能力在毕业后工作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反思和探索高职外语教学模式和教改之路.高职外语教学应重视行业英语的教学,并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及未来职业需求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外语能力;应用模式

外语能力应用模式研究主要是对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校所培养起来的外语能力在毕业后工作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探索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外语能力的应用范围、外语能力水平能否达到实际需求等,从而通过高职大学生外语能力在实践中的应用现状研究,反思和探索高职外语教学模式和教改之路。

1 调研的意义

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外语教学理念、教学活动必须要跟上时代发展、适应市场需求,学生外语应用能力,最终要经过工作实践的检验。高职院校外语教学应当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和发展变化,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思路,调整教学内容。本课题对高职毕业生英语能力应用情况展开调研有助于为高职外语教学围绕培养学生社会实际需要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这一根本目标进行改革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

2 调研的内容与设计

2.1 调研的对象和方法

本调查选取了南京市较为典型的几所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毕业生、在校大学英语任课教师以及用人单位。调研方式主要采用了访谈和问卷调查两种形式。研究方法方面,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主要是对毕业生、用人单位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包括面谈、电话访问,了解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现状和社会需求相关信息,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定量研究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搜集大量数据,运用统计和分析方法从中找出相应规律。调研的用人单位涉及对外贸易、广告、传媒、食品、航空服务、酒店管理等行业,累计发放问卷170份,收回158份,有效率为93%。

2.2 调研的主要内容

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高职毕业生的外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状况,具体包括与外宾交流与沟通、涉外函电文书处理、跨文化交际、获取和浏览外国产品信息、专业技术交流、涉外营销等能力。二是,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外语能力的需求和评价。具体体现在:

(1)高職院校毕业生方面:在校所培养起来的外语能力在毕业后工作中的应用范围、外语能力水平能否达到实际需求、外语能力应用存在的困难。

(2)用人单位方面:对高职毕业生外语应用能力的需求;对毕业生实际外语能力的评价。

2.3 调研的结果与分析

(1)高职毕业生外语能力在工作中的应用情况

关于外语能力应用频率,在所调查的毕业生中,在工作中经常使用英语的占到14.2%,有时使用英语的占到24.7%。大部分毕业生使用英语的用途主要是查询和浏览与其业务工作有关的网站,了解行业信息,阅读与其专业有关的书刊,进行技术交流。

关于外语能力的重要性,在所调查的毕业生中,认为外语能力对其薪资水平和晋升具有较大影响的占到69.7%,认为毫无影响的仅占7.8%。可见,高职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会影响其工资水平、职位晋升和职业发展。

总体而言,对毕业生的调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非英语专业高职毕业生在工作中外语使用范围并不广泛,不会经常用到英语。二是英语能力对毕业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影响其薪酬和升迁;三是专业英语对毕业生而言重要性更高,掌握与其工作领域相关的行业外语知识对其工作顺利开展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2)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外语能力的需求和评价

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英语能力的需求来看,在接受调查的单位中,在招聘时对学生英语能力有详细要求的只有17%,有一定要求但不作为必要条件的占到59%,对高职毕业生英语能力完全没有要求的的占到24%。对于如何考察应聘者的英语能力,大部分企业是看应聘者的英语等级证书,这部分企业占到54%,还有一部分企业是对应聘者进行面试,当场考察应聘者的英语交际能力,这部分企业占到15%,有的企业将证书和面试综合起来考量,这部分企业占到20%,还有一部分企业会参考毕业生参加过哪些与英语有关的实践或实习活动,这些企业占11%。

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英语各项能力的需求来看,如果高职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显然会更受欢迎。如果高职毕业生的英语实际交际能力很强,反而会在竞争中具有相当的优势,会更受企业欢迎,以后的职业发展前景也会更好。

可以看出,大部分企业对毕业生的英语能力是有一定要求的,企业还是很重视毕业生的英语能力,尤其是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和专业英语能力。

3 对高职外语教学的启示和改革建议

3.1 循序渐进,重视行业英语的教学

根据对毕业生和企业的调研结果,毕业生使用英语的范围都是与其从事的行业密切相关,甚至直接决定其收入水平和职位升迁。因此,高职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在特定职业范围内应用英语的能力。[1]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公共英语仍被看成是孤立的公共基础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基本还是沿袭传统的学科课程设置思路,与专业岗位相关的应用技能类课程、专业英语类课程开设得很少;[2]应当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在入学后的第一学期或学年,重点加强对其英语基础的巩固提升。经过一学期或学年对英语水平进行巩固和提升后,第二学期或学年就可开始学习行业英语。在这个阶段,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有针对性地教授与其未来职业相关的行业英语。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体现高职英语教学的特色,突出高职教学的职业性和实用性,最主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就业优势,提升其职业能力,为其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2 因材施教,采取差异性教学方式

根据调研结果,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当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及未来职业需求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学校应根据专业特点,以学生的职业需求和发展为本位,实行分类指导,按照学生的专业大类进行划分,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即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3]例如,根据本课题的调查结果,涉及到外贸的行业相对来讲对毕业生各项英语技能的要求都比较高,而外贸专业的高职生相对而言英语基础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要好,因此可以对外贸专业的学生实施较高层次的英语教学,全面提升该专业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对其他专业的学生可以有所侧重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翻译能力,但口头和书面交流的能力。

4 结语

高职教育是要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样的定位要求高职教育既要使学生达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更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使学生形成与其未来职业(岗位)实际工作相适应的职业能力[4]。因此,高职英语应当为提高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能力,为其未来职业前景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丽玲,谢水璎,苏凤杰.基于社会需求分析的高职英语教学探讨[J].高教论坛,2013(5):32-35.

[2]凌来芳.基于职业需求的公共英语课程设置改革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94-96.

[3]何丽玲,谢水璎,苏凤杰.基于社会需求分析的高职英语教学探讨[J].高教论坛,2013(5):32-35.

[4]刘黛琳,张剑宇.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思路[J].中国外语,2009(11):77-83.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大学生应用模式
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模式研究
连翘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模式初探
试析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思路与技术方法
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及成效探析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