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苎麻地膜在桃源县棉花上的应用试验

2017-11-16谢丕江邹如戈李玉华黄席权程泽新董国云

棉花科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棉花效果

谢丕江++邹如戈++李玉华++黄席权++程泽新++董国云

摘要:试验使用以苎麻为主要原材料制成的苎麻地膜在桃源县棉区进行了棉花栽培试验,试验安排普通塑料地膜和无地膜覆盖栽培为对照,分析总结了三种不同栽培方式对棉花生育进程和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及两种地膜降解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塑料地膜不能降解,苎麻地膜覆盖能降解,两种地膜对棉花生长发育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增产效果接近,苎麻地膜增产6.0%、塑料地膜增产6.8%。

关键词:湖南桃源;棉花;苎麻地膜;覆盖栽培;效果

中图分类号:S562.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43(2017)05-0024-03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7.05.005

0 引言

普通塑料地膜曾经为洞庭湖区域棉花增产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其不易彻底回收,在土壤中残留部分无法降解因而累积成为主要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影响农业生产[1]。当前,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已纳入国家战略层面急迫的问题,寻找合适的塑料地膜替代品已成当务之急,苎麻地膜因此应运而生,其最大的优势就是能降解,在土壤中无残留,并已在玉米、水稻、园艺蔬菜栽培上开始应用试验,效果较好[2-5]。桃源县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湘西北植棉区主要棉花种植区域之一,为检验其在植棉花栽培上应用效果而进行了本试验,试验过程中对地膜的降解性、棉花生长的生育进程、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进行了记载和测定,希望能对苎麻地膜在棉花栽培上的应用效果有一个比较完整准确的了解,为解决棉花增产增收与土壤面源污染的矛盾起到积极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设计及实施

试验于2017年在湖南省桃源县漳江镇均田坪村农户刘立初责任地内进行,试验地为常年植棉地,海拔40 m,光照充足,排灌方便,土质为沙壤土,土壤肥力较好,前期作物为高菜,于3月20日前作收获完毕备土做好试验准备。

试验所用的苎麻地膜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提供,塑料地膜在农资市场购买。试验采用单元素随机区组设计方案,处理1为苎麻地膜覆盖栽培,处理2为塑料地膜覆盖栽培,处理3为无地膜覆盖的常规栽培(ck)。小区面积200 m2 ,3次重复。

棉花品种为华杂棉H318F1,4月13日播种育苗,苗龄22 d,5月4日覆膜, 5月5日移栽,行距1.1 m,株距0.55 m,移栽密度16500株/hm2。棉花栽培管理采用常规栽培技术,移栽前施用司尔特棉花专用缓释肥600 kg/hm2作基肥,5月28日施用尿素75 kg/hm2作提苗肥,7月10日施洋丰复合肥225 kg/hm2作花铃肥,8月11日施尿素150 kg/hm2作盖顶肥。塑料地膜在7月10日揭膜,苎麻地膜7月10日已经开始降解,因而未揭膜直接施追肥。全程用缩节胺化调4次,防治蚜虫、红蜘蛛、棉铃虫及去除营养枝、抹赘芽、打顶等参照常规技术进行。整个棉花生长季无特别灾害性天气,气候正常,棉株生长正常。

1.2 试验调查和测定内容及方法

调查和测定三种栽培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进程、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生长发育进程记载现蕾期、开花期、吐絮期、全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测量并记载株高、果枝数、单株成铃数、单铃重,单位面积产量;测定在8月15日和9月20日两次进行,选取具有代表性、一致性好、不间断的10株,取其平均数。每小区摘取正常吐絮的100个铃测定单铃重,以密度、单铃重和单株成铃数测算单位面积产量。

调查地膜降解情况,按杨慧娣和唐赛珍的降解塑料试验评价方法探讨方法进行[6]。

1.3 数据处理

按单元素对比法进行处理,以无地膜覆盖栽培方式为对照。

2 结果及分析

2.1 生育进程和生育期

苎麻地膜栽培的各生育进程比对照早2~4 d,生育期比对照早3 d;塑料地膜栽培的各生育进程比对照早5~6 d,生育期比对照早5 d(见表1)。

2.2.2 农艺性状9月20日调查结果

9月20日调查结果显示,株高以不覆膜(ck)最高,苎麻地膜次之,塑料地膜最低。幼铃数以不覆膜(ck)最多,苎麻地膜次之,塑料地膜最少。成铃数和吐絮数均以塑料地膜最多,苎麻地膜次之,不覆膜(ck)最少。苎麻地膜和不覆膜(ck)的单铃重相同,略高于塑料地膜。籽棉产量(为理论产量,测产时幼铃未计入产量)以塑料地膜最高,苎麻地膜次之,不覆膜(ck)最低(见表3)。

2.3 地膜降解性

塑料地膜从5月4日覆膜到7月10日回收无明显降解变化,苎麻地膜5月4日覆膜,6月5日左右出现1~2 cm微小裂口,6月21日左右出现20~50 cm裂缝,7月10日左右20~50 cm裂缝数量迅速增多,8月15日左右均匀碎裂、无大块地膜存在,9月20日左右垄面上基本无地膜存在。

3 结论与讨论

塑料地膜覆盖栽培处理的棉花前期发育快,结鈴、吐絮早,增产效果显著,但后期有较明显早衰现象且膜不易降解;苎麻地膜覆盖棉花前期发育较快,结鈴、吐絮较早,增产效果显著,后期早衰不明显,膜能被降解;不覆膜(ck)栽培棉花前期发育、结鈴、吐絮较前两者稍迟,但后期无早衰现象,产量比前两者低。

塑料地膜与苎麻地膜覆盖处理棉株较矮的原因应该是前期生长快,喷施缩节胺比不覆膜(ck)较早,影响株高的增长,同时塑料地膜覆盖处理由于膜不降解影响水分渗入土壤而早衰,也影响株高的增长。

苎麻地膜和塑料地膜覆盖对棉花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增产效果显著,两者之间增产效果差异不显著。而苎麻地膜具有能够降解的特点,其覆盖栽培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普通塑料地膜的缺点已被社会认识,减少使用乃至禁止使用是大势所趋。但塑料地膜的优良保水性、保温性及柔韧性好、价格便宜还是值得肯定的。苎麻地膜目前最大的优势是能降解无残留、透气性好,但保水、保温及柔韧性能不及塑料地膜,且目前价格成本也比普通塑料地膜高,农户使用效益并不显著,这将制约着苎麻地膜的推广,但使用苎麻地膜为解决白色污染与增产增收的矛盾提供了一条途径。

参考文献

[1] 祖米来提·吐尔干,林涛,王亮,等.地膜残留对连作棉田土壤氮素、根系形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棉花学报,2017,29(4):374-384.

[2] 刘惠涛,高玉山,窦金刚,等.半干旱区玉米麻地膜覆盖栽培综合效益分析[J].吉林农业科学,2007,32(6):3-7.

[3] 曾国安,李跃武,赵景林,等.麻地膜培育机插盘育秧技术[J].湖南农业,2013(2):38.

[4] 金关荣,傅福道,王银华,等.麻地膜、无纺布在设施园艺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初步研究[J].中国麻业科学,2006(6):322-325.

[5] 刘卫红,沈晓昆,马国进,等.麻地膜在无公害蔬菜生產上的应用研究[J].农业装备技术,2007,33(5):31-33.

[6] 杨惠姊,唐赛珍. 降解塑料试验评价方法探讨[J]. 塑料, 1996,25(1):16-22.endprint

猜你喜欢

棉花效果
棉花是花吗?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雪白的棉花堡
神奇的棉花糖
灵动耳环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没效果
心中的“棉花糖”
收拾文具
伪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