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国汉唐古典舞“倾斜”形态的研究

2017-11-16王藝霖

戏剧之家 2017年9期
关键词:汉唐古典舞表演者

王藝霖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07)

对我国汉唐古典舞“倾斜”形态的研究

王藝霖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07)

汉唐古典舞是由北京舞蹈学院的孙颖教授开创的舞蹈形式,经历三十年左右的发展过程,构建起了具有浓郁传统美的舞蹈语言,以倾斜形式为最具有特点的表达形式。本文立足我国汉唐古典舞“倾斜”形态的研究实际,分析当前存在的我国汉唐古典舞“倾斜”形态的研究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以期为我国汉唐古典舞“倾斜”形态的研究提供支持和借鉴。

汉唐古典舞;倾斜;表现形式

舞蹈源于生活和表达的需求,用肢体语言表达人们所想要表达的意象,将自身的思想运用动作形态表情,结合所搭配的音乐表达舞者所希望人们了解的内容,带个观众一种美的体验的同时也将舞蹈的内涵表达出来。汉唐古典舞是一种带有传统审美寓意的舞蹈,通过倾斜的姿态表达了深远的寓意。

一、传统乐舞的倾斜特质

(一)传统文化中的倾斜。在传统文化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倾斜的特质,倾斜在我国传统的艺术中有着很重的分量,很多书法家、画家都喜欢运用倾斜的方法进行创作。在舞蹈上,倾斜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表达方式。中国古典乐舞讲求“倾”的动作,倾是在舞蹈过程中主要的舞蹈语言。中国民间舞蹈也多有倾斜的动作,如安徽花鼓舞和维吾尔族的舞蹈都带有倾斜的动作[1]。

(二)倾斜的记载。在中国古典舞中的倾斜早在东汉的傅毅的《舞赋》中就有记载:其始兴也,若俯若仰,若来若往,雍容惆怅,不可为象。其少进也,若翔若行,若竦若倾。这段对中国传统舞蹈的描写中,通过若翔若行,若竦若倾表达了舞蹈的旋转和倾斜的美感,突出了舞蹈的特征。此外在白居易观赏霓裳羽衣舞之后写下的诗句中也能看到对倾斜舞姿的描写。

在汉唐古典舞蹈之中最具有特色的莫过于“倾斜”的形态,“倾斜”形态不仅仅可以体现出汉唐古典舞蹈独树一帜的特性,与此同时还拥有很强的训练性质。通俗来讲,“倾斜”形态就是身体跟地面之间呈现出一个不在是垂直于地面,而是在身体与地面之间呈现出一个锐角斜线[2]。

二、“倾斜”形态的难点

针对“倾斜”形态的舞蹈动作,其表现出的形式内容大概如下:表演者利用双脚向前走动,在此期间,身体进行方向上的转换,从而形成“倾斜”;表演者通过双脚进行向后撤步,从而形成“倾斜”的舞蹈动作。舞者的双脚形成重心的支点停留在原地。以上不论说哪一种“倾斜”形态,在表演者完成既定动作中整个身体都一直处在于严重的“倾斜”状态下,调控好身体的各个肌肉,组织协调好身体各处的力量,使得身体保持相对平衡。在“倾斜”的舞蹈动作中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这就是“动与不动”的姿态。故而从这种舞蹈动作中不难以发现其中的难点,当舞者身体上的“倾斜”重心角度不可控的情况下,也依然要保障每一个舞蹈动作能够顺利完成。在倾斜这个问题上表演者的身体与地面形成的夹角必须为45度,因为这样的倾斜角度可最大程度地展现出舞蹈动作不平衡的艺术之美,让观众在这“倾斜”形态的舞姿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汉唐古典舞蹈艺术的博大精深[3]。

三、汉唐古典舞蹈的困境与发展

汉唐古典舞”是中国古典舞学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实际则为中国古典舞学科。在大学中的“汉唐古典舞”的教育教学方式有一些偏差与误解,那么就更不用说汉唐古典舞蹈在中专的教学与认知了,教师与学生间存在的问题依然是认同和接受的问题。

孙颖先生曾经在《从“谁要哇”说起》中提到,针对外部大环境的不认识、不看好这类学科的论调从而做出相对回应,“学此古典舞有什么建树”、“毕业会有何出路”等的声音让孙颖先生心生不快,刚刚步入校园还没有正规对汉唐古典舞蹈有一个明确又客观的认识就提出如此的言论,着实不该。这一问题是在于没有明确的疏导,没有依照唯物精神;没有海纳百川包容万物的接纳之心,这是孙颖先生的初衷。

现如今经过“汉唐古典舞”学科经过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被社会和业界广泛认知、接纳并得到积极有效的扶植。十年时间转瞬即逝,如今还有偏见,特别是针对中专教育教学的不理解、就更不应该,这点不符合“百花齐放的”的政策方针。

四、结论

“倾斜”形态来自于传统,汉唐古典舞蹈中得以广泛运用,这是文化的自豪,是形体语言中最具有代表的艺术形态之一。“倾斜”形态象征着积极的、鲜活的、生动的舞蹈语言。汉唐古典舞蹈是传统意义上的形态审美的传递,由此可见汉唐古典舞蹈的“倾斜”形态是多方位、多层次的审美与动作强化。通过“倾斜”可探索汉唐古典舞蹈的价值、理念,以及审美的延伸、艺术的追求,是古典舞蹈在当代具有建设意义的一种理念。

[1]杨帆.谈论中国汉唐古典舞的风格特点与审美[J].戏剧之家,2016,(23):125.

[2]陈捷,赵文婷.中国汉唐古典舞“倾斜”形态解析[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6,(02):123-128.

[3]潘蔷薇.中国汉唐舞的美学特征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5.

J722.4

A

1007-0125(2017)09-0174-01

王藝霖(1993-),女,吉林省长春市人,学历:研究生在读,毕业院校:重庆大学,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猜你喜欢

汉唐古典舞表演者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上海汉唐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汉唐书商研究述评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
妙猜两数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
雁栖湖,汉唐风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
论表演者权体系*
聪明的表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