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高概念”影片的潮流文化

2017-11-16何保兴

电影文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名人概念发展

何保兴

(武昌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高概念”电影诞生于1970年前后,并且慢慢成为西方电影产业的支柱。这类影片始终坚持着“简单明了”的大原则:斟酌用字,化繁为简,用最简朴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含义,所以在好莱坞以及全球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高概念”影片对时代潮流的引领

“高概念”的两个重要发展点可以概括为着重于去繁从简与增强阐述效果。有人说“高概念”模型虽然是简洁叙述电影的原型,但这些叙述在诸多的评论中显得颇为珍贵。观影者在了解电影后大体上可以概括出“高概念”的一个最主要特点——简单明了。正因如此,“高概念”也被叫作“短语理念”或者“简单叙述”。在电影发展过程中,很多“高概念”的著名影片都可以一句概之,其阐述尤为简洁。正因如此,这类电影对主要部分的铺垫都是化繁为简、斟酌用字、用最简朴的语言表达出最深层的含义。这种简洁的叙述方式也为“高概念”划下范围:电影主干不分散、无过多片段修饰且主旨唯一。这种类型的影片并不是大众化的,在电影的发展历程中也不是最流行的,且影片中的内容和经典流行影片的内容背道而驰。

“高概念”一直受到大家热烈的争议,无论是过去三十几年还是现在,都频繁地在各种传播媒介上占有一席之地,虽然大众对“高概念”褒贬不一,但是人们却都认同“高概念”创作的原始性,许多影片评论学者都认为“高概念”是美国电影的发展龙头,带领影片艺术不断创新和发展。好莱坞影片注重自创,只要是自己创作的,都可以维护自己影片的创造权,且拥有相对应的著作权,这其中绝大多数都形似“高概念”。

“原著性”是“高概念”的一大特征,在这其中包含着复杂的含义:首先,按表面意思可知,它注重的是唯一和不复制。其次,它所针对的“原著性”其实蕴含着对以往优秀电影的总结和反复利用,并以此为发展源泉。比如一些科幻类的大电影都汲取了以往电影的拍摄经验,这些“高概念”电影的发展虽然也借鉴了以往的优秀成果,但若是仔细品味,则会发现“借鉴”的成果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们都是在一个合理的控制范围内,许多影片的传记拍摄都包含着前传的影子和崭新的想象空间,综合来讲,“高概念”电影依然遵从原作的主线。

二、“高概念”影片的文化特点

在1980年之后的“高概念”影片中,观影者能够体会到影片逐渐步入成熟。例如,在影片的表现特点、阐述手法、商业运营等一些因素中,都具备了较为完整的运行模式。世界范围内的宣传模式、众多名人助阵、铺天盖地的广告图片、简单但不失特点的场面效果以及后期音效和影像效果都是“高概念”影片的主要特点,它们都具备主干不分散、无过多片段修饰、主旨唯一、情景设定类似以及商业运营相同的特征,我们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这样认为:“高概念”影片的模型和框架结构在其他影片中同样可以使用。

所谓的视觉转换,是指在影片正常叙述事情发展时,为了让观众在某一个场景上加深印象而特意制造偏离影片主体甚至与影片毫无关联的视角成效,这样做的目的除了让观众耳目一新,更为主要的就是能够刻意地让观众记住这个视角成效。这样的视角成效手法并不是限制在某些特定电影中,而是几乎各类电影都能够采用。但是在“高概念”影片中,此类手法不同于其他影片浅尝辄止地运用或一带而过,而是将此作为一大特点尽情发挥,甚至以此为主干加以运用,所以它也逐渐成为“高概念”的一大亮点。

“高概念”电影大量运用视角转换的手法引起了众多影片评论家的讽刺,他们认为此类做法只是为了博人眼球,刻意创造重点,而且毫不遮掩地预言美国影片正在走下坡路。在这些评论家看来,“高概念”电影中这样的视角转换无异于把阐述剧情和创造角色作为第二重点,刻意突出了视角效果作为第一重点,这样就使得电影发展的主线得以偏离,所造成的后果就是影片零碎、破落,且不能突出主旨。这些观点虽然有理有据,但依然存在反对和支持两派,仍然有待商榷。当然,本文并不是为了研究“高概念”是如何偏离影片发展主线的,而是要研究此类电影与经典电影的差别,而这种差距与其他类型相比,“高概念”这样的做法依然遵从剧情、角色第一,没有什么不同。有人曾说,视角转换效果并不矛盾,如果将整部影片比作画展,视角转换只是为了吸引大家来看画展的一种宣传手法,整部影片阐述过程依旧完整。

“高概念”影片注重宣传的方式,也就是“预售价值”,影片在开始的时候,就一定要占据市场,从而凸显出有利的价值,让商人认为这是一部有卖点的作品,而这种卖点只是理论上来说,具体的价值要受到很多条件的约束。从影片市场方面来看,“名人效果”其实在影片中尤为重要,“高概念”从创始以来,就一直将“名人”与自身创作紧密相连,一些观影者认为,“名人”与“高概念”共存亡。由此可得,“名人”能够占据“高概念”的一半。而“名人效应”能够拥有这样显赫的地位是因为全球影片中影视产业所具有的双面性:劳力与资产。第一,我们可以从表层来理解,名人是整部电影中最吸引眼球的魅力所在,没有主角的电影就像失去光泽的花朵一样黯然失色。正因如此,观影者也对主要角色的扮演者有着很大的期望,所以主角必须拥有更好的演技和整体素质。在观影者看来,一部电影好看与否取决于明星的多少和角色的契合程度。第二,名人能够被大众熟知,也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拥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粉丝团队,所以,名人本身就具有一定价值。第三,名人本身就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他们的出现能够带动增加一部电影的价值,并且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以此增加票房等其他方面影片的收入。

因为影片具有传媒广泛性,所以这就决定了名人效应成为影片宣传的一大重点,这就导致了只要影片投资足够,大部分都会花费于明星的出场费用,但是这不代表只要聘用名人就都是“高概念”影片。

美国的大多数电影人物的设定都比较个性化,例如单纯天真的豪门女孩、洒脱风流的世家公子、生性多疑的寒门女子。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影产业也跟随流行趋势不断创新,各类影片也开始在角色的设定上添加更多元素,角色逐渐多样化。但是“高概念”电影并没有随波逐流,甚至还加深了角色的单一性和个性化,在各类影片中,“高概念”的这种方式尤显突兀。综合分析我们能够明白,上文提到过的“高概念”电影表面上在宣传自己的影片,其实是在宣扬自己所营造的社会氛围,所以它不仅仅要考虑影片情节,更要设定一些比较稳定、个性的人物来加入设定的社会场景中,这样来看,“高概念”其实是想通过自己设立的个性人物在新社会类型和观影者中建立起一种简洁干脆的联系,从而达到使观影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新社会模型的目的。名人的塑造和演技一般都是为了让这些单一个性的人物深入人心,能够看出,名人参与演出实际上是“高概念”电影最为重要的手法。

好莱坞影片市场中,影片类别的区分和社会等级的划分是一样的,精细、鲜明,歌舞、伦理、青春、校园、奇幻、惊恐、悬疑、剧情、枪战、武打、悲剧等,在电影创作时首先要遵守这些分类,才能够有确切的定位,互相浊泾清渭。但是近几年看来,影片的等级划分愈加不分明,最明显的就是“高概念”影片。

从影片市场方面的角度来观察,“高概念”不遵循一般影片所指定的分级制度,而是另取技巧把指定花费人群和非指定花费人群两者之间界定含糊,这使得“高概念”可以增加观影群体,且老少皆宜。通常来说,“高概念”这样的含糊技巧主要以两个主要表达方式来进行:第一是采用名人效应的类相搭配扩大影响力度,带动粉丝团和拥护者,比如影片中使用各个年龄阶段的演员进而影响与这些演员年龄相符的观影者;第二是运用影片特色进行选定,选定某些特色作为领导,同时带动其他的特色形式,比如在恐怖惊悚类的影片中加入诙谐幽默,在动作武打影片中融入悲情因素,这些都是“高概念”常用的手法。

虽然“高概念”影片没有遵循影片的分级,但是它在这些方面有着充分的商业勘察和最新信息的获取,它并不是盲目地添加特色,在特色的添加成分上都要经过一系列测量和市场的反馈。这样发达的电影产业技术一直是好莱坞的优势,因为它有着影片产业最高的科技手段和资金来源。

三、“高概念”影片的产业未来

“高概念”影片将商业潜力当成发展目标,所以它对影片商业发展的前景尤为看中,重点关注影片市场的发展,所以“高概念”影片从创作到宣传都可以市场的需求,“高概念”电影的不断发展给全球影视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创新。不仅如此,“高概念”的持续发展模型也决定了它将引导美国影视业的发展,它将在全球影视业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总体来讲,“高概念”对影视产业的重要影响主要有下面几点:

(一)“高概念”带领好莱坞等大型影视业来到了发展的新阶段

在20世纪50年代,影片产业的发展一直不尽如人意,这使得影片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80年左右,美国影片的制作产业逐渐兴起,并开始了全面更新影片市场的运转方式,这就是所谓的“高效能”方式。这种方式导致了好莱坞等大型产业逐渐减少了影片的产出量,从而在电影的创作中达到了精益求精的水准,用电影质量代替数量。

自从1980年影片制作改良,以精代多以后,影视工业成为投入大回报少的行业,很多人都退出了影视的发展,其他各国原本的投资体系也逐渐瓦解,影视业发展举步维艰。大型的影视制作厂商不得不将资产筹集起来,针对几个产业进行开发,以此来减少损失。但是,运用“高效能”制作能够凸显出电影在各个方面的优点,例如,电影的个性化、情节设定、影视效果等都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众多的影片制作中脱颖而出,正因为这种高制作成本的投入,使得这几部影片一举成名,给其他许多国家影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为美国的影视业打开了巨大的市场,确定了美国电影在全球的称霸地位。

(二)促使美国影片垄断全球

自从美国这几部有影响力的影片获得较高的收益和好评以后,“高概念”影片也开始走向巨制的道路,但是这样的成本要求是美国大型制片厂负担不起的,所以,美国开始向其他国家寻求投资商,因此,好莱坞所带起的“影视投资热”在世界各地都引起了金融影响,一些重要的汽车企业被并购。美国开始收到了世界各地的资金支持。虽然如此,“高概念”的投入成本仍然如石牛沉大海,如果单凭票房的收入,那么将入不敷出,所以美国各大影视制作商开始寻求合作伙伴。由于“高概念”电影是追求市场效益的制作模式,所以降低本金的原则,提供给合作商很多影片制作的技术、素材、员工等,使得全球范围内掀起“高概念”热潮。

四、结 语

商业化已经成为电影市场发展的不可逆趋势,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系列新的市场规则。面对这样的形式,“高概念”电影的创作特点并不会消失,并且会依靠自身雄厚的产业实力乘胜追击,在激烈的竞争中依然坚持走在潮流的尖端,成为电影领域中的一把利剑。

猜你喜欢

名人概念发展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幾樣概念店
名人摔跤后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你不可不知的中外名人
名人書系列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