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时代中国动画电影发展探讨

2017-11-16苏优优

戏剧之家 2017年15期
关键词:动画电影动画受众

苏优优

(安徽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融媒时代中国动画电影发展探讨

苏优优

(安徽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融媒时代是一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在此背景下,动画艺术作品通过媒体综合平台所呈现出的状态和以往有所不同,这也就催生出对中国动画电影未来发展趋势的探究,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此时处在一个上升阶段。本文对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现状及所遇到的瓶颈做了多方面的梳理与分析。

媒体融合;动画电影;《大鱼海棠》

一、融媒时代国产动画电影市场分析

“媒体融合”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媒介融合就是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早在2006年,国务院转发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力争用5到10年时间,使动漫产业创作开发和生产能力跻身世界动漫大国和强国行列,在逐步占据国内主要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据新华社报道,2016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57.12亿元,同比增长3.73%,国产电影票房为266.63亿元,占票房总额的58.33%。据统计,2016年国产动漫电影票房为23.8亿元,这表明电影消费群体对动漫电影的偏好和接受度正在逐步增加。

融媒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用户是动画电影新的发展渠道,国产动画电影的产量逐步增加,内容涉猎广泛,受众具有年轻化发展趋势。融媒时代,自媒体迅速发展,微博、微信公众号平台迅速壮大,票房、宣发、口碑成为电影产业不可避免的路径。纸媒、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的单向传播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多元化、及时传输的可互动平台受到关注。

二、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瓶颈

(一)文化内涵缺乏。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资源的国家,但是一些动画电影的创作者在创作之初缺乏对文化资源的掌控,难以驾驭,只是流于表面的“搬运”,在影片的表现形式和情节逻辑上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实际上是对文化资源的一种变相浪费。

比如2015年动画电影票房奇迹《大圣归来》,其9.56亿的票房似乎说明了它的成功,但是受众对其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该片“技术一流,情节三流”,在情节安排、矛盾冲突设置、人物性格塑造等方面没有新意,只是凭借观众对“国产动画的感情”和对经典的崇敬获得了票房奇迹。同样,在上映仅十天就获得4.8亿票房的《大鱼海棠》背后,网友影评差评如潮,甚至《财经网》的官方微博也转发消息,“CCTV6点评《大鱼海棠》:内部溃烂,毁了一副好皮囊”。反过来看,动画电影发展优秀的其他国家,如日本和美国等,他们运用中国的历史文化资源创作的《花木兰》《三国志》《棋魂》等动画作品却带来了巨大成功,这是值得国内动画电影从业者深思的问题。

(二)动画人才短缺。国内动画产业发展迅猛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主要原因在于动画电影的市场需求与创作很难得到统一,高精人才的巨大短缺影响着动画产业的良性发展。媒体融合,更多的是内容生产和消费者之间的融合,这就对动画人才有着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培养的动画产业人才大多是低端生产、低端绘制的技工型从业者。低端人才的基数过于庞大,限制了国产动画行业向高精层面的发展。

融媒时代,受众的参与度全面提高,原创力不足是动画市场发展的致命伤害,这将会导致作品对受众的吸引力不足,市场对作品的周边衍生品没有需求,中国模式的动画产业无法建立正常的经济循环链。

(三)受众定位狭窄。人口基数巨大使得中国拥有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消费市场,作为电影放映的主体,随着电影市场的飞速发展,影院数量亦得到稳步增长,这些都令中国动画企业感到振奋。但是,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及衍生品销售的数据统计,却令人沉思。相比于欧美、日本等地区的动画消费市场来说,这不是显示国内动画消费市场萎靡,而是指没有让消费者喜爱的作品。

动画产量相对较大的国家,如美国和日本,为了扩大动画作品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他们的宣发投放市场定位精准,对于不同年龄层受众群体的情感需求都有所兼顾。而国内动画所欠缺的部分,正是这种全龄化的动画理念。国内本土化的动画作品对于制作和宣传缺乏足够的重视,资金的短缺必定导致作品某些环节的欠缺,这也是导致市场回报率低的一个原因。文化消费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例越来越大,对于处在市场扩张阶段的动画电影产业来说,在影片的策划阶段,准确的市场定位和受众需求定位是其扩大影片影响力的关键。

三、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策略

(一)树立创作理念:传统美学与现代审美的高度融合。

近几年推出的国产动画电影,大部分都带有典型的现代审美气息,比如《藏獒多吉》《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取材大都源自传统民间故事、传说,为了迎合受众审美特点,保证一定的传播性,电影在创作之初就必须进行一定的改编。这些影片都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在媒体融合时代,动画创作一方面要根据受众需求呈现多元化的审美取向;另一方面,在国内商业动画高速发展的十几年间,动画行业一直不断寻求商业与艺术之间的平衡点,审美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点。

(二)创新创作手法:新技术与艺术品味相辅相成。

曾经的国产动画,扁平的二维形象、粗糙的画面制作、简陋的剧情,都是观众无法接受的,也是国产动画电影产业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的原因之一。目前国内动画技术发展迅猛,与好莱坞的动画制作水平之间的差距已非想象中那么遥远。技术上的成熟,让一些国产动画作品开始追求艺术上的更高水准。《大圣归来》采用全3D技术搭建,大到山水宫殿,小到一花一草都有原型,3D动画技术和东方美学巧妙融合,为的就是让影片中的角色、景物、物件更有东方韵味,更具有本土动画的特色。对于动画艺术全龄化的特点和观众的分流,动画电影的传播方式与数字媒介终端的融合,就要在不同年龄层的受众中实现传播,所以在动画电影的制作技术上就要不断进行创新与改革,让受众在视觉上得到更完美的体验。

(三)明确创作目的:社会效应与市场价值双管齐下。

首先,媒体融合时代,新媒体的发展拓宽了动画产业的传播渠道,借助于数字媒介终端,动画作品的传播正在实现大众向小众、汇聚分流的传播,其衍生的周边产品也因动画文化的拓展有了一定的市场。在社会效益方面,应该针对受众的反馈搭建一条连接动画电影传播的互动平台,让创作者能够及时接收到受众对于作品在剧情、角色设计、艺术审美等方面的反馈,以便在动画电影的创作过程和传播过程中,根据受众的反馈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以期达到理想的社会效益和市场价值。

其次,多维视角解读动画电影传播。针对于新媒体移动终端的便携性特点,数字媒介环境下动画电影的传播要把握住传播的多维视角。《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的例子告诉我们,动画电影的发展离不开营销模式的创新。国产动画作品在质量过硬的前提下,针对其创作特点而进行的市场营销策略也是影响中国动画电影产业发展的关键。此外,便携性移动终端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屏幕小,其所带来的视觉体验相对较弱,所以动画电影的制作、传播与数字媒介终端的融合是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四、结语

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动画艺术的创作者们应当以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为基石,增强作品的文化内涵、提升高精人才的培养、准确定位市场需求,同时提升产业化的发展与动画电影的竞争力,是我国动画电影发展的必然趋势。

[1]王斌.国内动画电影的发展趋势[J].电影文学,2014(24).

[2]许春荣.国产动画电影的传统美学风格与现代性[J].电影文学,2015(23).

[3]耿帅.媒介融合时代下中国动画的新机遇[J].艺术教育,2015(10).

J905

A

1007-0125(2017)15-0079-02

苏优优(1992-),女,安徽人,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猜你喜欢

动画电影动画受众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发展史
动画电影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我是动画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