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商业电影的价值传播与审美接受

2017-11-16

电影文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好莱坞趣味商业

张 倩

(南阳师范学院软件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时至今日,在市场经济发展浪潮中孕育而生的中国商业电影,早已摆脱了陈旧的创作套路,不再对好莱坞商业大片盲目地模仿,在进一步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探索出属于中国的商业电影之路。尤其是近几年的中国商业电影,正逐步脱离好莱坞商业大片的“阴影”,根植于中国社会现实与中国观众的大众审美趣味,拓展出多种中国化的商业类型片。如今的中国商业电影在价值传播与审美表达上都极具中国特色,迎合大众文化的同时也保证了创新。

一、中国商业电影创作环境

中国商业电影是几乎与中国市场经济同步完成蜕变与发展的,贺岁片曾经狭隘地代表着中国商业电影,而冯小刚的“冯氏贺岁片”曾经是中国商业电影的最高水准的代表。但是,冯氏喜剧的小品式样的电影形式并不能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欣赏需求,于是在大片时代悄然来临之际,以商业利益为最高创作准则的中国商业电影,在其创作初期只能以好莱坞商业电影为创作标杆摸索着前进,追求全明星、大场面、大制作成为中国商业电影的诉求。一时间,这也成为中国商业电影的创作标准。然而,中国商业电影的创作形态和创作环境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中国商业电影需要面对多方面的压力,不仅在于好莱坞相当成熟的商业电影,还有来自国内观众不断提高的审美品位和不断变化的审美趣味的创作压力。

(一)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外部施压

“国产电影保护月”是国家电影局为扶植国产电影而制定的政策,旨在保护当前尚未成熟的中国电影市场。“国产电影保护月”政策并不是中国特有的,韩国、日本和美国等国家都有相似的政策,以确保本国生产的电影能够得到足够多的放映时长,给本国电影打造良好的生存环境。这一方针政策深刻地反映了好莱坞商业电影对于我国商业电影造成的巨大外部压力,直接的表现就是国产电影的票房收入上。好莱坞商业电影制度经过长期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从电影剧本、类型题材、演员阵容到上映时间,电影创作制片的各部分组合在一起能够获取多少票房收入都成为可计算、可量化的部分,这使拍摄电影的投入和收入都成为可控的行为,这也是好莱坞商业大片对全球电影市场和观众审美趣味的透彻分析的结果。然而,中国商业电影尚且不能做到好莱坞商业电影一般,也尚未形成一套成型、成熟的制片体系,这些都让尚处于发展中的中国商业电影需要面对好莱坞施加的巨大外部压力。

归根究底,唯有高票房收入才能为中国商业电影的发展带来直接动力,才能推动不成熟的中国商业电影走向成熟。

(二)国内观众的审美趣味需求

如果将冯小刚的“冯氏贺岁喜剧”看作中国商业电影雏形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到中国商业电影始于大众文化的结论,而并非从一开始就是如同好莱坞大片一样的大制作。冯小刚以小品式的喜剧类型,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戳到了观众的“审美点”,让观众纷纷对电影“买账”。在张艺谋率先打开中国商业大片时代之后,中国商业电影的形态也发生了转变,强调视觉冲击的大片充斥人们的视野,也让观众逐渐习惯于这种直接的视觉冲击、视觉刺激,一时间大片扎堆,艺术片导演纷纷投身商业大片拍摄,转型成为商业电影导演。由此可见,中国商业电影类型、内容的变化是与观众同步转变的,存在彼此影响的依存关系。

因此,中国商业电影的创作生态环境当中,观众的审美趣味和审美需求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并在此基础之上引导观众走向新的审美趣味,这些都是中国商业电影创作过程中需要考量的部分。如今,国产商业大片已经是中国电影市场的固定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观众对于中小成本的、走创新路线的商业电影的接受度逐步提高,由此也出现了众多票房黑马,丰富着中国商业电影的创作类型。于是,随着大众文化内容的嬗变,观众审美趣味的转变,中国商业电影也需要不断调整创作方向,使其蕴含的价值导向、审美诉求能够引导观众并让观众接受。

二、中国商业电影的价值内涵

中国商业电影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价值内容架构在虚无缥缈的价值观之上,抑或是如同好莱坞商业电影代表的美国个人主义文化一般,追求个人的爱情等精神内容。如今的中国商业电影在主题诉求和价值传播上,越来越多地有着多元化的表达方向,并不局限于一个狭隘的表达角度,逐渐形成了中国化、本土化的意识形态,有了更多自我的价值建构。于是,主旋律电影也能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商业电影,在院线市场分得一杯羹,这在传统的视角看来都是不可能的。中小成本的喜剧片也时常成为近年来的票房黑马,表达小人物的精神世界、回归本土大众文化都让中国商业电影打开了新的局面。

(一)“中国梦”的精神价值

我们可以将主旋律电影称为中国商业电影的一个重要分支,看作是中国商业电影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式节点,是中国商业电影的重要进步,也是中国商业电影与中国国情、中国文化有机融合的一个表现。以商业文化的传统视角来看,一部严肃题材的电影并不具备娱乐性质,而娱乐性质恰恰是一部商业电影必备的基本要素之一,所以严肃的主旋律电影也并不具备成为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的必备元素。然而,以最终的市场经验和观众反馈来看,冯小刚的《集结号》、韩三平和黄建新的《建国大业》、张黎和成龙的《辛亥革命》等严肃题材的主旋律电影纷纷突破了亿元票房,成为同期最卖座的商业电影,表明了主旋律电影、红色电影等严肃电影也具备商业化的特质,观众对于此类电影的情感诉求和审美接受程度是相当高的。归根究底,这些主旋律电影的共同特征是表达了根植于中国人血脉、文化中的精神和思想价值,这些电影编织了一个共同的“中国梦”——这也是近年来其他类型中国商业电影所集中表现的核心价值。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集体精神、民族文化才是最值得观众欣赏、关注的内容,当这些内容有机地编织在一起,建构起关于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美好未来时,“中国梦”也就由此铸成。

(二)真、善、美价值观的传播

爱情主题早已不再是中国商业电影单一表述的个人情感,包含亲情、友情在内的“大爱”成为如今中国商业电影传播的价值内涵,真、善、美的价值观是核心的传播内容。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商业电影并没有被好莱坞商业电影饱含的美国文化侵蚀,成为美国文化的传声筒。除了一些“罐头式”的速食商业电影之外,大部分中国商业电影始终有着符合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情的价值表述。这种关于真、善、美的表述不限于电影类型,也不限于表现的形式,各种不同类型的电影都有或多或少的、共同的情感诉求。《集结号》表达的集体主义,《归来》表达的超越爱情和亲情的更深层次的情感,《湄公河行动》用暴力美学书写的中国式英雄主义以及深入人心的民族情感,《夏洛特烦恼》表述的关于战胜中年危机、回归家庭等小人物的个人情感等。真性情、真情感、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打动观众,也让这些商业电影在剥离浮华的商业包装以后,用价值诉求和情感表述与观众产生共鸣。

三、中国商业电影的审美内涵

商业电影的核心是追逐票房,商业利润的最大化才是商业电影的重中之重。在商业电影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商业电影导演希望能够同时追求商业利润和艺术水准的最大化,这同时也是欣赏水平逐渐提高的观众对于商业电影的要求。与多元化的题材类型相同,现阶段的中国商业电影的审美取向也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无论是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审美趣味,抑或是对于现代都市的物质审美趣味,以及对于女性主义盲目跟随的审美趣味,等等,都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商业电影的审美内涵。

(一)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审美趣味

从张艺谋的商业大片《英雄》开始,中国商业电影中就不乏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审美趣味,张艺谋将摄影师和导演的视角相融合,将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符号化、简单化,转化为酣畅淋漓的视觉盛宴,用简单直接的视觉元素让观众快速接收到图像传达的相关信息,同时又获得了美的精神体验,这也为日后的国产视觉大片提供了创作模板。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本身就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即便不像张艺谋在《英雄》中运用大面积的色彩去制造写意的视觉空间,也能够轻而易举地提炼出吸引观众眼球的视觉元素。

时至今日,大部分国产商业电影已经不再像《英雄》时期的张艺谋那样单纯的符号化中国文化,而是选择用一个融合的视角对传统文化进行处理,让观众认识到传统并不意味着陈旧,中国传统文化依旧能够提取出新鲜的感觉,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依然是极具审美趣味的。创造了24亿元票房奇迹的国产魔幻电影《捉妖记》就是灵活地将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与现代审美意识相融合,打破了好莱坞魔幻电影对市场的垄断局面,让中国魔幻电影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效果。

(二)对于现代都市文化的物质审美

中国商业电影除了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发掘之外,现代都市人文景观也成为其重要组成,每年均有大量的都市商业电影涌现院线,表现着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个人情感、物质欲望与整个时代社会的关系。郭敬明执导的《小时代》系列电影被公认为21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中国都市商业电影,影片虚实相间地塑造了大都市的生活。“富二代”穷奢极侈的生活、幼稚烂俗的情感纠葛都成为该系列电影表达的重点。影片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灯红酒绿塑造城市空间,时时刻刻向观众炫耀着“富二代”或有钱人的物质生活,然而对金钱物质的崇拜正是如今中国社会的普遍现象,已成为现代都市文化中的一部分。因此,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也可以看作是对于现代都市文化的定向审美。

这些对现代都市文化的物质审美的电影并非绝对的同一类型,这种审美意识潜流在这些都市电影当中,故事的推进、人物的塑造、情感的纠葛等,都与现代都市文化中的物质欲有着深层次关联。由此,物质欲望对人性的撕裂、对情感的影响,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都让这些国产都市商业电影具备一定的审美情趣。

四、结 语

21世纪的中国商业电影经历了一系列的蜕变,从张艺谋导演开启的中国商业电影的大片时代,到近几年中国商业电影类型多元的百花齐放的局面,中国商业电影绝不仅仅局限于大片的框架,主打创意的中小成本电影占据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观众对中国商业电影的接受程度和包容程度也越来越高,中国商业电影已然显现出多元融合的创作生态。即便是如今的中国商业电影依旧饱受诟病,多数影片在叙事上捉襟见肘、漏洞百出,但是这些电影呈现出的集体创作特征,以及拥有超高票房的成功作品,让电影业者和观众对中国商业电影越来越有信心。中国商业电影传递出的价值观、美学观,都建立在现实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基础之上,对于当今中国的文化传播有着积极且深远的意义,也在满足并提高观众审美趣味方面作用非凡,我们须以辩证的视角看待如今的中国商业电影,期待可以与好莱坞电影产生更强的抗衡力,具有更大的传播力。

猜你喜欢

好莱坞趣味商业
12月好莱坞精选
11月好莱坞精选
商业前沿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午睡的趣味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