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忮之诚,信于异类

2017-11-15

东方企业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异类仁爱之心筑巢

自古以来,人类都梦想着能像鸟儿一样飞翔,更在其身上寄托了不少情思与理想。不过,除了那对令人艳羡的双翼之外,在人类面前,鸟类依然是脆弱的生灵。依照确凿的证据和严格的物种标准,学术界普遍认为从1600年(即17世纪)至今,近代已经灭绝了的鸟类在100种左右。近代鸟类的灭绝主要是由于人类的经济活动所导致的栖息条件丧失、无节制的捕杀以及外来物种的入侵造成的。与此同时,鸟类数量的锐减也在给人类的生活、甚至生存环境(如种子传播、虫害控制等)带去了反作用,因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人类自我发展的同时,也应当去关心和帮助与我们共享一个家园的其他生物。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并不是近现代独有,早在宋代,大文豪苏轼便在《东坡杂记》中记述了一则“鸟不畏人”的故事。苏轼小时候,有很多鳥在他家中的庭院里筑巢,因其母亲讨厌杀戮,所以告诫身边的孩童和女婢不能捕捉鸟雀。就这样,在他家筑巢生育的鸟儿一年比一年多,而且跟外面那些一见人就飞走的鸟儿不同,它们都不怕人。乡邻们都引以为奇。但苏轼却觉得,“此无他,不忮之诚,信于异类也。”(没有其它的原因,是因为人的仁爱之心,被鸟兽所信赖。)

以不忮之诚取信于异类的还有动物学家、根与芽环境教育项目创始人珍·古道尔,她二十多岁时前往非洲的原始森林,为了观察黑猩猩,度过了三十八年的野外生涯,成为了黑猩猩们的人类朋友。关于动物保护,珍有一句名言:Only if we can understand, can we care;Only if we care, will we help;Only if we help, shall all be saved.(惟有了解,我们才会关心;惟有关心,我们才会行动;惟有行动,生命才有希望)。在我看来,这句话有着更广泛的普适性,这世间所有的人事其实都是如此。在本期封面故事中,我们可以先按图索骥,前往中国知名的观鸟胜地观赏候鸟们的美丽身影,迈出了解的关键第一步。

猜你喜欢

异类仁爱之心筑巢
用爱之心把下乡支教当作一件大事去做
鸟儿筑巢
鸟儿筑巢
白鹭筑巢
曹冲: 有颗仁爱之心的神童
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努力争做当代“四有”好英语老师
笃笃盖房子
企鹅里的异类
毛毛虫中的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