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中华诗词大会》有所思……

2017-11-15木匠

北广人物 2017年6期
关键词:江村木匠首诗

木匠

看《中华诗词大会》有所思……

木匠

前段时间,看电视看到《中华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开始还没太多的感觉,但在看了一会儿之后,竟突然有了种莫名的感动。

说来很多年以前,我老人家应该也算是一个格律诗爱好者,甚至一度以为,自己将来也能成为一个诗人。当时的状态,正如我在一首词里写的,“黄口小儿,痴蔫呆傻,闻道诗词能唱咏,便欲求之精益”。

遥想当年,学生时代,我也曾写过几百首格律诗词,不过十之八九,都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于今看来,除个别的几首外,几乎都没什么价值。大学毕业后,忙工作、忙生活,每天都要面对很多乌七八糟的事,写得就少了,读得也少了。而且越到后来,就越觉得“古调虽自爱,今人不多谈”,终于还是彻底的放弃了。

所以当我看到在《中华诗词大会》上,竟然有那么多的年轻人热爱中国古典诗词,而且明显是在这方面。下了很多的功夫,以我的揣度,每个参赛选手大约都能背出一两千首中国古典诗词,这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我在十几二十岁时,也曾背过大量的古典诗词,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可惜现在已然忘得差不多了。这么说吧,“中华诗词大会”这个节目中提到的诗词,百分之百我都知道,过去能背下来至少有百分之六七十,现在仍能背个大概的,应该还有百分之二十左右,但能准确背出的,可能就只剩下百分之七八了。

我在看这个节目时,也是一边看,一边跟着答题,正确率自我感觉还可以,我想如果我是“百人团”中一员的话,未必没有机会走到台上去,和获胜的挑战者斗一斗“飞花令”,这不禁让我有点小得意。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我一旦进到挑战擂主的环节,必定会让那些擂主将我打得落花流水,因为那些抢答题,只有在给出全部提示后,我才答得出来,就算我都可以答对,也无济于事。这种比法,我相信场上的三位老师都不见得能击败对手。毕竟人一上了岁数,反应就变慢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是以,我想给节目组提点小建议:擂主争夺战,能不这么比吗?可否多出点考选手对一些诗词的理解与感悟的题,而且之前所出的考题,基本都是在考选手能背下多少诗词,到了这个阶段,就别再跟记背之学较劲了。

而且我深以为,比对诗词的理解与感悟,会更有意思,因为同样一首诗、一首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与感悟,即便是一个人,在不同的心境下读它,也会有不一样的理解与感悟。比如老杜的“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你在这首诗里读到的可能是一幅恬然的江村生活景象,而我在这首诗里读到的也可能是诗人在感叹生活之多艰、人心之险恶;再比如给出一句诗,让选手来分析一下,这句诗究竟好在哪里——“僧敲月下门”,怎么就比“僧推月下门”好了?“悠然见南山”与“悠然看南山”究竟有何区别?又比如读辛词,有人今天读,感受到的可能全是慷慨与豪迈;明天读,又可能感受到的全是凄凉与无奈;如果还想再往深了去一些,也可以就某一个或某几个诗人展开分析,然后由场上的几位老师进行点评,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即可给出高分,是不是会更有意思一点呢?

倘真可以这样设定,我老人家就说不准也会去报名参加“中华诗词大会”的第三季了……

猜你喜欢

江村木匠首诗
《上课没人抢》
魅力南江村
我想写首诗给你
西热江村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两个女人的战争
木匠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