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7-11-14吉康志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创设物理

吉康志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整合了现代课程理论,对教学目标从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世界观提出了要求,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无疑是贯彻新课程标准、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一种好方法.

一、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及意义

布鲁纳认为,所谓学科的教学,不是仅仅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指导学生参与形成知识的过程.对教学而言,作为结果,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学生能否进行充分的智力活动,能否通过自己或与其他人合作进行探索.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一个突出特点是知识和技能联动内容减少,因此科学探究成为一个独立的主题.在探究式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结构,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獨立解决问题和预见未知的能力.

二、精心设计探究情境

1.利用生活,创设教学情境.从生活现象入手,创设生活化物理情景,如“彩虹”“风”“雨”“闪电”的形成等,既能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能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现象来源于生活,增强课堂感染力.

2.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有一种渴望感、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探索精神,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例如,在讲“光的折射现象”时,我演示了一个实验:在一个玻璃槽中装水,然后把一根筷子插入水中,让学生观察水中的筷子是否变形.同时,指出,要想知道这个道理,就要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3.利用质疑,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新课程要求学生加强与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对生活事件和社会热点的质疑,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

4.创设教与学动态探究问题情境,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师生互动,始终洋溢着民主、活跃的气氛,学生因不同的见解而引发激烈的争论.在争论中,学生提出说明和维护各自的观点,倾听、理解、支持或反驳别人的意见,能使物理课堂更加开放和更有活力,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与学生共同体验探究过程,共同分享动态生成的结果,通过共同学习和交互作用,达到教学相长.

三、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知识学习与探究活动关系的处理.初中物理内容作了较大的改革,容易直接感受到教材对探究活动的重视,其中有些结论并没有直接给出,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和推理,自己归纳总结.那么,物理的基本知识是否就不重要呢?如何处理学科知识与探究活动的相互关系呢?物理用语、物理概念、物理原理等知识,固然可以系统性地教给学生,但是学生通过假设、观察、实验、交流、推理和归纳等过程所获得的知识更有“含金量”.学生经历了“发现知识”的过程,完成了知识的构建,将“是什么知识”和“如何获得知识”融为一体,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计以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时应把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有机结合,从而促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

2.探究式教学要针对不同学生分层次教学.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因材施教,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在选题、猜想、实验设计等阶段都要围绕着“双基”进行;重视探究后学生对结论的认识;课后练习和训练要使基础知识和探究能力都得到加强.

3.探究中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各阶段,既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又要通过教师组织、指导使探究有效、有序.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必须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

总之,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是以探究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力求在教学效果上找到最佳的结合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创设物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只因是物理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我不是教物理的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