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017-11-14费正河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物理现象教学方式物理

费正河

摘要:本文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观察能力

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物理学的基础就是对事物进行观察和实验.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学会观察物理现象,学习物理知识、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物理知识,掌握物理知识.

一、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引入环节.一堂课精彩的开头,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不寻常和鲜明性,能使学生投入到对新课的学习中.在引导学生学习新课内容时,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听课投入程度,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利用生动化教学手段,避免传统教学中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分散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弊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思考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从自身的讲课风格、语言表达、语调语速等方面进行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方式,适当穿插生活现象,使学生轻松获取物理知识.

例如,在讲“在汽车匀速行驶中,对司机的运动状态进行描述”时,会遇到一些不同的解释.比如说,副驾驶就会觉得司机处于静止状态,而作为马路上的人就觉得司机正在运动.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一个人为什么有两种运动形态这个问题,帮助学生掌握“物体在进行相对运动时,要依据参照物进行描述”的知识.

物理现象源于日常生活.开展物理教学活动,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并对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课堂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知识.

二、引导学生理解,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反映出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初中物理教材中基础概念占了很大的篇幅.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在观察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时,教师能够初步了解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学习能力,并适当引导.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反馈自己对物理问题的理解程度、解决方法,从而在老师的引导下深刻理解物理知识.

例如,在讲“惯性”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以便了解学生是否掌握物体运动的原理.比如,为什么人们踩了路边的香蕉皮会向后滑倒,而被石头绊倒则会向前摔呢?大多数的学生都知道这是因为“惯性”的原因,可是却对其物理原理不能准确表述.教师要重点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让学生知道人绊到石头时,脚受到石头的阻碍停止运动,上半身却会继续向前,所以会向前摔.反之,踩到香蕉皮,脚随着西瓜皮向前滑行,所以会向后倒.这样,学生能深刻理解“惯性”知识,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科学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

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物理现象,物理知识也是从生活中产生的.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材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相关方面.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教師可以设置相关的教学环节,把生活现象有意无意地融入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来认识物理原理.比如,冬天的打霜现象.学生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和总结,思考为什么会形成霜.通过教师的引导,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巩固了学生学过的物理知识,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例如,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火箭、卫星、三峡工程得到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虽然不能身临其境,不过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公众平台了解相关资讯.比如,在观看发射火箭的过程中,会看到发射架下的“白气”,或者火箭周身所掉落的物质.通过观察和思考这些现象,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物理知识.

在学校学习毕竟有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通过观察生活现象,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科学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物理现象教学方式物理
只因是物理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我不是教物理的
微重力作用下的物理现象
类比和联想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
物理教学应加强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运用类比法巧解物理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