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唤好剧本

2017-11-14杜婕

中国名牌 2017年12期
关键词:国产电影

杜婕

今年十一档上映的《缝纫机乐队》的编剧苏彪回忆道:我仍记得在某场点映路演结束时的互动环节中,观众中站起了一位五六岁的小男孩,他拿着麦克风,怯怯地说了一声:“我长大也要学摇滚。”日本著名导演兼编剧小津安二郎说过:“人生和电影都是以余味定输赢的。作为一个商业喜剧片来讲,我们做不到用这117分钟去影响某位观众的一生,但我相信,《缝纫机乐队》是一部有着小小的余味,或者‘余音的电影,对于一个编剧而言,能换来小男孩的这一句话,值了。”

舍身一跪为了谁

当劳雷影业总裁方励在今年的编剧嘉年华上侃侃而谈时,似乎他和他的听众都淡忘了去年他曾有过的苦涩。去年他为了提高吴天明遗作电影《百鸟朝凤》的排片率向院线下跪,一时间成了“网红”。5月19日《人民日报》发文批评他“下跪本身却是丢了文化人尊严的事,连带了中国电影本身就应当具备的骄傲都扔到了一边,实在不是高明的做法。”尊严、骄傲、高明,这三个词刺痛读者的眼睛。

“舍身一跪”为了谁?为了原创电影?为了吴天明?为了自己的投资不打水漂?不管如何,他这一跪跪出了9000万元票房,应了“男儿膝下有黄金”这句话。

当然业界似乎原谅了他的无奈,毕竟国产电影的窘境是一个醒目的背景板。但是下跪究竟不是万能的,无法屡试,所以包括方励在内的业界人士继续呼吁,坚持原创电影,呼唤好剧本。

中国电影需要提升质量

万达影视总经理蒋德富说,2017年上半年中国电影面临的挑战有这么几个方面:首先国产电影票房遭遇了滑铁卢,上半年很多国产片投入市场之后见不得一点水滴和声响。资本盛宴带来的挣快钱的心态也让国产电影在内容质量上有所下滑。影片内容的原创能力弱,高产出的影片大部分为IP系列的产物。其次,娱乐形式多元化,电影的竞品不仅仅是电影,更多的新媒体的平台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娱乐的方式。最后,电影市场仍在高速地发展,但进入了调整期,好莱坞大片的冲击目前应该说是日益增强,进一步放宽的进口片的配额对华语电影形成了挑战。

蒋德富提出的应对之策是“固守本土市场,讲好中国故事”。他认为,中国国产电影目前从数量上说不输好莱坞,但质量上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他说,进口大片的冲击、电影内容质量下滑、原创能力弱都或多或少地影响国产电影票房。今年上半年国产电影新片数量181部,平均每一周上映7部,但是平均单片的产出只有4800万,平均单片得到的场次是8.2万。进口影片新片数量41部,平均单周数量只有1.6部,但是平均单片的产出达到了3亿。每一部进口影片单片的场次共计拿到了65万场。显然进口大片的竞争力要高出许多。

他进一步指出,从上半年票房收入上来看,同比增长了3.5;从观影人次上看;增长了8.3%,国产电影票房是92亿元,占比36.3%;进口影片票房是162亿元,占比是63.7%,同比增长30%。

从硬件方面看,影城的数量2017年上半年增加了871个,银幕数增加了5000多,累计影城达到8862个,银幕数达到4.6万块,我国的很多城市和地区的院线硬件已经超过了美国以及一些欧美国家的电影发达地区。

因此他认为中国电影的硬件、电影供应数量不再是短板,质量才是影响票房增长的要素。提升国产电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真正捍卫本土市场。

剧本是一剧之本

质量、核心竞争力落实到影视作品,首要的便是剧本。中国电影出版社社长宋岱指出,众所周知,剧本是电影、电视剧的根本,编剧是电影、电视剧最重要的主创人员之一。如果没有编剧的艰苦创造,电影就无法启动,电视剧也无法开拍。如果没有编剧写出好的剧本,就不可能拍出优秀的电影、电视剧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讲,编剧和剧本的基础重要性怎么样强调都不会过分。可喜的是近几年来,过去那种不重视编剧作用、不尊重编剧劳动、不关心编剧权益的现象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这还不够,我们还要继续为此鼓与呼,直到达到能够符合影视产业发展的合理状态为止。

然而现实是怎样的?方励直言:“我经常感到的压力是什么?我这两年收到的剧本将近800个,没有一个及格的。为什么?我们大量的年轻编剧没有生活,他们讲的都是高中这点事、初中这点事、家里这点事。可是今天的观众和昨天的观众不一样,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部智能手机,这个移动终端给了他们太大的信息量,包括影像。观众每天都在微信、微博、网页上面,捕捉了大量的信息、大量的影像,还有什么东西能刺激他们的眼球?还有什么信息让他们觉得比较新鲜?还有什么故事是他们没想到的、能触动他们的?”

资深媒体人李星文则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为例,认为即便是很火的剧,其剧本也有质量欠缺的,“有些剧情不符合主流的道德标准,比如说爷爷的未婚妻最后配給了孙子,比如说叔叔原定的未婚妻最后是跟侄子结了婚,这些东西不符合主流道德观。也就是说,你纵然是已经四海八荒了,但还是得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之下。”

精英+

尽管面对着IP风潮的冲击,业界仍然坚持剧本创作的初心,尤其是原创剧本。他们对提升中国影视剧剧本的质量,提出了许多可行之道。

《闯关东》的编剧高满堂对只顾维权、不事写作的编剧提出了批评,他表示:部分编剧热衷于在网上与人计较,静不下心写东西,结果几年也出不了好作品,建议大家“亮出真本事,终结原创与IP之争”。

方励则希望编剧能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打开想象力,“一定要走出自己的圈子,拥抱整个世界。”

蒋德富期待编剧们不断创作出好故事,也希望能与编剧合作,一起创作更多经典作品。他指出,面向本土市场,重视本土观众,编剧首先需要明白给哪些人写故事,给哪些人做编剧。中国影院的观众趋于年轻化,25-39岁的观众达到了44%的比例。在 7.5亿城镇人口当中,目前能够转化43%,基本达到了3.2亿的观影人群。在这3.2亿的观影人群当中,又有22%即将近7000万人属于重度观影人群。在7000万中重度观影人群当中,女性观众大于男性观众,男性观众在45%,女性观众在55%。他说,年轻化的观众需要什么呢?他们需要打动心灵,群体性共鸣,快乐感染,情绪的释放,个性特性,卓越的品质。

找准了目标观众,如何赢得他们?这是蒋德富提出的问题。他透露了万达影业的“解决方案”,这就是以双引擎的驱动打造全球领先的电影生活生态圈。双引擎就是“IP+”和“精英+”。“IP+”就是聚力打造、运营超级IP的旗舰,今年万达和阅文集团及腾讯联手打造了超级IP的合作公司,在精品的电影、电视剧和游戏方面要做一些高端产品,在场景终端的增值服务、生态孵化、海量用户的触达等各方面让编剧的好作品,能够触达到每一个地方,能够通过不同的渠道和平台传递给观众和用户,让他们的作品不只体现在大银幕上,而且有一个全方位的发酵。

万达影业的“精英+”计划则有两部分,即导演计划和编剧计划。今年万达参与了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的青年导演培训计划,与吴天明青年导演的培训计划也进行了紧密的合作。今年上半年开始,万达影业开始筹备青年编剧的培养计划。他倡议:“我们一起来学习,共同来进步,以适应新的时代对我们这个产业每一个环节人才的需求。”

整个电影产业链条当中制片是龙头,在制片的环节当中剧本又是龙头,产业跨越是从1到10000,剧本的诞生是从0到1,唯有裂变才有质变。中国电影要从大国走向强国,必须有这个裂变。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产电影
国产电影消费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以广西地区为例
国产电影《罗小黑战记》IP的商业探索
调查
呼唤更多国产电影狼性突围
俄观众对国产影片有信心
关于国产电影“烂片好票房”现象的批评
烈日灼心——又一部替观众担心过度的国产电影
《百花园中迎元旦》电影片名填字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