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说这温存的寂静
——写在《娘子关》古陶专栏后面

2017-11-14

娘子关 2017年6期
关键词:诗篇样子诗人

●苇 笛

诗有诗的能量、气度和命运。

拜读《娘子关》古陶诗歌专栏之后,他悲悯而静寂、自由而笃实、温存却坚韧的写作格调,让人如入空山,感觉通透明净,心中升起无限的欢欣。

我与古陶的相识,是在多年前的龙岩大峡谷的采风中。我们一行人走进卧佛寺的山洞里,一个男子盘腿与洞中的石佛并肩而坐,满脸安静和满足,他把手中的矿泉水,缓缓送到嘴边,石佛于他,像是多年未见的老友,与周围聒噪的人群迥然相异,他们的磁场如此的和谐安静,于是我深深记住了他。

这个男子,就是魏小光老师——诗人古陶。

古陶的诗歌专栏分为六期刊出。分别是药岭诗章、在寺院、碛口短歌、相遇、小东西、亲人帖六组诗歌。这也是我第一次系统地读到他的诗歌。这些诗歌,在我面前揭开了一个谜题,又制造了一个谜题。一首诗,如何从怅惘走向圆融,一个人,如何从追寻走向意念“空空”?

他的诗,就是他的不断追索的人生。

这些诗,历经诗人“他们馈赠路径又收回/像童年的样子/干脆放下罗盘吧”的无知童稚;“明日踪迹被枯叶覆盖/若我无心与你相遇/幼芽一般的日子,你不会说出/珍重且待春风,我也不会再提起”、“我写下的都是偏见之诗”的仓皇青春;以及披着“冰霜之衣/你穿着如同万顷松涛/前后皆茫茫/你不能如古人在松树下习静、吐纳、意念空空”的追索的中年。

追索的道路就像是一场漫漫的长夜。期间,有的人积习渐重、耽溺日深;有的人顺应万物、时时自省。在“一种对于光明和新鲜的忍耐”里,诗人常常逃离闹市、回归林泉,将自己进入虚空的状态,在草木山林间养静穆之气。在他的“药岭”中,在无数次的“路径熄灭/又明亮了起来”、“我从来没有思想/一如我低头走在山中不尽悠然”,后期,诗人涅槃一般幻化而出——“反正我已盲目/我们澡其精神吧”、“但别指望把我吹跑/大风,我只是晃了晃身子”“四只鸭子不需要夜晚/你说,四只鸭子是全部的白昼”诗人从最初在现实和非现实层面的纠缠和对决,到人入深山的虔诚静修,发掘出诗歌最后的指向——“无”。以至于“我并不介意反复的迷路/我也忘了十八岁时初入山的模样/松花开满骨骼/我知道你终将回到画中/等待后人卷起”,让自己悄然走入《千里江山那图》,就像对待一件不相干的别人的作品,赞誉还是抵损,静等后人评说。后期的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风骨和气度。

他的诗,就是他对诗歌景仰的深情。

在《相遇》组诗中,古陶与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作品偶遇,他觉得像在黑夜“急速地诵念真言/梦见菩萨走路/有时低眉暗淡/有时看见幽谷”;给古希腊女诗人萨福的诗篇写道:“萨福,你不知道自己的美/荒凉的城市谁是我的最爱/如果现在就后退,萨福呀”;给法国女诗人《杜拉斯》的诗篇写道:“陈年的疾患/唯有靠写作解决/像杜拉斯的身体一样/臆想中的爱情饱满/却倍受摧残”;给荷尔德林写道:“他是痛苦中的帝王/他退到神的肩头/开始写下不朽的诗篇/清澈、穆远、掀起风暴”……诵读这些世界名家的作品,他惶恐而欣喜的心情,不亚于一场惊心动魄的惊艳之遇。也许对古老诗篇的膜拜和虔诚地心意,是他多年来不断地创作的动力之一吧。

他的诗,就是他的信仰。

古陶虔敬佛教。通过《在寺院》组诗,我第一次了解到人的悲悯之心与佛法深义和寺院情境相互触碰的那一瞬间,所产生的心碎和喜悦的奇妙之感。佛缘的牵引让他产生无尽的诘问:“为什么我一次次来到赵州”、“一种悲怆正在扩散/春天义无反顾地迫近/玉兰花开放了吧/参加万灯法会的居士们走泥走水”、“如果时间能够凝结/空荡的日子令人心碎而喜悦”、“我爱上了疏阔/却说不出理由”,诗人看见“有人在描摹经书/她笃实的气味令人着迷”、寺院里“花池正在修葺/阳光暖融融地照着/莲蕊是紫铜的/佛像是金黄的/回廊处老法师走过来/他寂静的样子是樱花的样子/我心动的样子没人看见/春天正在他的体内团结/明晃晃的”、“居士三三五五浅笑/我怎么努力都描述不出这宁静”他觉得“有一种神秘导引/蒲团上跪拜但没有要求/”、“我如此绝对/只有草木洞悉”,最后,他深信“一切都是想象中的样子/菩萨/也住在有缺憾的人间”。诗是神性的,也是干净澄明的,古陶说:“作诗,就是对着神明说话,是件庄严的事儿”。诗人对佛法和诸神的敬畏,以及研习佛法带来的安静宁谧的心境,也是其创作的不竭源泉。

他的诗,就是他的亲人、他的黄河。

在《碛口短歌》中,他写道:“他们是来白云观朝圣的/我像一根针插在他们中间”“星星落入河中就藏了起来/我一走入群山就消失了/这二者必有关联”;“从源头到海口/沿着黄河走下去/这是我的想法,但不切实际”诗中从最初流露的与母亲河、碛口关系的惊悸和紧张,到后来写出“一条大河/从我的身体带走什么”;“我坐在水边/带着疲倦也带着满足”“他是第一次见黄河/小声嘀咕着:不是想象中的样子/我说,是这样啊/它本来是这样啊”与母亲河水乳交融、血脉相连的赤子情怀;在《亲人帖》中,诗人写到“死亡是件庄严的真事情/你在无声地教导吗”、“以前和母亲拌嘴、争吵、相濡以沫的日子/都是明亮的日子”、“要枯萎着进入真理”。

古陶的诗有一种魔力,像一只飞奔的野兔,径直地闯进你的视线,触动、融入并证悟你的生命历程;也可以像冬日寥落的枯树头上那束温暖的阳光,让你感受那温存的静寂。他的诗,有一种看似恬淡的巨大能量,让人舒适,并感觉到生命的明亮。

古陶的诗歌是不断前进且趋向虚空的圆满的。就像他说的,随着阅历的增长,他的诗歌观念和写作方式也在纷纷破碎中艰难重建。这是一个诗人一生的工程,是他几十年没有写完也不会写完的那一首诗,这,“是宿命,也是天意”。

猜你喜欢

诗篇样子诗人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
——运动的诗篇
甘南诗篇——遗失在羚城的汉语练习本
静待绽放
雪峰山诗篇
“诗人”老爸
愤怒
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子呢!
最想要的样子
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之《少年,来玩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