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画与音乐的结合

2017-11-13杨成茂

艺术评鉴 2017年19期
关键词:康定斯基通感联想

杨成茂

摘要:瓦西里·康定斯基是抽象艺术的创始人,他首次将绘画与音乐两种原本分离的艺术在抽象绘画里完美结合,打破了艺术之间的壁垒,使得艺术领域得到一种全新的升华,让人们对艺术产生了新的思考。

关键词:康定斯基 抽象绘画 音乐 通感 联想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9-0051-02

在科技发展、时代变更的20世纪初,艺术家们都有一种舍弃传统表象临摹而寻找绘画语言内心精神的倾向,他们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出艺术的真正内涵。俄国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在音乐中找到了灵感,在绘画中努力实践了对音乐的表达。他将绘画元素里的点、线、面和色彩与音乐元素里的音符、音色和乐器对应结合起来,再通过心理上的通感和联想作用,用画面来表现音乐,使绘画达到一种音乐的和谐。通过这样一种将绘画与音乐的完美结合的方式,使得绘画可以呈现一种交响乐般的美感,从而使观者获得音乐一般的直击心灵的情感感受。

一、绘画与音乐在形式上的对应结合

音乐和绘画是不同的艺术,但却都是人们抒发感情和思想最好的艺术形式。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和绘画必定是有关联的,这种关联可以让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互相表达。康定斯基就发现了音乐和绘画之间的某种契机,经过大量理论和实践的的证明,他找到了音乐和绘画之间的关联性,并把音乐和绘画之间的关系表现在自己的抽象绘画里。他认为点、线、面还有色彩的关系,只有通过作者的排列构成才能赋予它们意义,通过有序的排列组合,绘画也将会有音律音响般的效果。于是他在自己的著作《点、线、面》中,很好地论述了点、线、面和色彩在抽象绘画中的作用以及这些元素与音乐之间的关系。

点,是最常見的元素,但是在绘画中,每一个点都具有不同的意义。当点处于绘画中的不同位置的时候,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比如当点处于绘画中的中间或者两边的时候,点表示的音就是不一样的;当很多的点出现在同一幅画面中,更会表现出多种声音,“一个点在离开了画面的中心,离心结构,声音的二重性立刻就可以听到。一种是作为点的绝对的声音,第二种是在画面上所处的位置。其中有关于点的几种声音:点的内在的声音;这个声音的重复;第一个点的双重声音;第二个点的双重声音;由所有这些声音合成的声音”①。多个点的重复会使得画面音乐性的效果更强。

线,是通过无数的点组成的,线条在画面里表现音乐的特点会更强,在抽象绘画中,线条和点的作用类似。线条延伸方向的不同、波动频率的不同以及所呈现角度的不同都能给画面带来不一样的意义,平行或者相交且不断叠加的线条甚至可以产生更加重要的意义。类似的,线的这一特质在音乐中也是存在的,每种乐器都具有不一样的音高,而线的宽窄变化则正好可以表示各种不一样的音高。比如绘画中那些极细的线可以表示长笛、短笛、小提琴等发出的音,绘画中那些略粗的线则表示单簧管、中提琴等乐器的音,由窄变宽的线则表示低音乐器铜喇叭、大提琴这样的最低音。

面,是由点、线还有其他的元素与整个画面形成的关系,而不只是简单的形状所构成的面。康定斯基说过:“形与画面边线之间的关系,一个形与边线间的距离起着特殊的和极重要的作用”②。比如,在我们看来圆只是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但是当把圆放在画面中,圆的边线对画面周围空间的作用力是相同的,而圆也通过与周边线条的相互响应从而得到某种关系,表现出的就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几何图形。这个时候圆是一个面积,它的轮廓则是一条线,倘若圆的面积逐渐缩小,再把它与整个画面做比较,圆就变成了一个点。点、线与面之间的界限并不是有绝对划分的,整个画面是靠点、线元素与面之间的关系相互呼应而建立的。所以,点、线与面的之于画面关系就类似于音符、音色与音高之于音乐的关系,强调着画面与乐曲的整体形成效果。

康定斯基对抽象绘画的创作,对于点、线、面的运用就类似于音乐家对单音、多音、旋律的运用,并且,音乐里的乐谱其实也可以看作是点线面的各种结合,在这样的外在形式上看,绘画与音乐是对应结合的。

二、绘画与音乐在心理上的通感联想

音乐与绘画是比较相似的艺术,音乐中的单音、旋律、声乐和绘画中的点、线、色彩是相互照应的。这种绘画和音乐不同艺术之间的互相转换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通感”。诗人波德莱尔在《通感》一诗中,描述了所有的感觉都是共通的:“自然是座庙宇,有生命的柱子;有时候发出含含糊糊的话语:人从这象征的森林穿越过去,森林观察人,投以亲切的注视。仿佛从远处传来的悠长回音,混合成幽暗而深邃的统一体,如同黑夜又像光明,广袤无际,香味、颜色和声音在交相呼应。有的香味嫩如孩子肌肤那样,柔和如同双簧管,翠绿好像草原,其余的,腐蚀、丰富和得意洋洋,具有无限事物那种扩张力量,龙涎香、麝香、安息香、乳香一般,在歌唱着头脑和感官的狂热。”③

波德莱尔认为感觉是互通的可以达到通感:“香味、颜色和声音交相呼应。”他在一篇艺术评论中曾写道:“一切,形态、运动、数量、色彩、香气,无论在自然界还是精神界,都是有意义的,相互相关的……相通的”④;一切都建立在“普遍相通的、永不竭尽的资源”之上。这首诗主要从香味出发阐述一切感觉都是相通的理论,香气同触感相似:嫩如孩子的肌肤;随之又可以听到:柔和如同双簧管;最后溶入视觉:翠绿好似草原。通感的理论给文学艺术开辟了一条新道路,为艺术家们找到艺术之间的共通性创造了理论支撑,从而音乐和绘画的共通得以实现,听“绘画”和看“音乐”也成为了可能。

此外,不一样的颜色可以导致不一样的联想。比如说,蓝色就是天空的颜色,当人们看见蓝色的时候往往会感觉到安静和平和,但是当把蓝色的颜色加深,越来越深以至于接近于黑色的时候,颜色所表达出来的压抑感就会越来越强;相反,当把蓝色越调越淡,淡到接近于白色的时候,色彩对于人类感觉的影响就会变弱。当我们把蓝色放入音乐中,淡蓝色对应的是长笛,深蓝色对应的是大提琴,最深的蓝色对应的是管风琴。而当蓝色加入黄色慢慢变成绿色的时候,会使得色彩变得充满生机活力,所以绿色代表的是小提琴。红色是一种热情奔放的颜色,就算没有黄色的那种明亮度,却仍然给人们一种炽热且张扬的感觉。黄色则是土地的色彩,当黄色的明亮度太高的时候,会让人有一种烦躁、刺眼的感觉,就像高音喇叭或者军号发出的声音。黄色与红色都具有类似的效果,都会给人一种兴奋、强烈、决断的感觉,所以它们代表的是音乐中的喇叭。“朱红色常常给人以刺激感,它像默默燃烧的激情,这是对自己力量的自信;它不易被摧折,但可能被蓝色熄灭,就好像烧得通红的铁块被水冷凝。这个红色一般忍受不了任何冷色,在声响凝冷的时候就会丧失内容。朱红发出的声响像大号,而且是用鼓重击。”⑤。通过联想,几乎每一种颜色都能赋予人们音乐的想象。康定斯基在创作抽象绘画的时候,通过通感与联想,赋予绘画元素音乐性的想象,所以,观赏康定斯基抽象绘画实际上也是一场交响乐曲的体验。

三、结语

康定斯基认为绘画与音乐虽属于不同的艺术,但是都是由各种抽象的绘画元素与音乐元素构成的。他从中找到契机,认为可以把这两种不同的艺术糅合起来,互相表现,让绘画也具有音乐的特点。通过对抽象绘画的创作,他将绘画中的点、线、面和色彩赋予了音律、乐感、声调高低等音乐性的特点。并且,康定斯基认为色彩会使人产生类似于一种乐器的联想,再通过艺术之间的通感作用,能够直击人们内心的最深处,达到艺术与心灵的共鸣。所以,画家其实也能像音乐家谱曲那样,通过对点、线、面和色彩有序的排列组合,让画面达到强烈和谐的音响效果。康定斯基将绘画与音乐的结合不仅打破了艺术之间的壁垒,还将绘画的表现力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对后世艺术家对艺术的思考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注释:

①[俄]瓦西里·康定斯基:《点线面》,余敏玲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9页。

②[俄]瓦西里·康定斯基:《点·线·面:抽象艺术的基础》,罗世平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111页。

③[法]波德莱尔:《恶之花——波德莱尔作品菁华集》,郑克鲁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第12页。

④陈一鸣:《诗歌鉴赏导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288页。

⑤[俄]瓦西里·康定斯基:《艺术中的精神》,李政文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3页。

参考文献:

[1][西]毕加索等.现代艺术大师论艺术[M].常宁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俄]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艺术全集[M].李正字译.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

[3]杨玲玲.浅论康定斯基作品中的音乐性[J].陕西高教文化艺术报,2012,(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康定斯基通感联想
收藏康定斯基
“艺术骑士”康定斯基
说通感
通感修辞很美妙
例谈“通感”修辞手法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构建物理模型
论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趣味性
抽象绘画之父——康定斯基
精神与绘画的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