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效果观察

2017-11-13林晓燕林晓静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17期
关键词:盆底肌力功能障碍

林晓燕,林晓静

(1.威海卫人民医院妇产科,山东 威海 264200;2.威海市环翠区妇幼保健院,山东 威海 264200)

·临床护理·

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效果观察

林晓燕1,林晓静2

(1.威海卫人民医院妇产科,山东 威海 264200;2.威海市环翠区妇幼保健院,山东 威海 264200)

目的 探讨分析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6年4月~2017年3月来我院接受诊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选取16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的盆底康复训练,对照组在进行常规盆底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对照组尿失禁改善情况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盆底功能恢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盆底康复训练;护理干预;盆底功能障碍;效果对比;分析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盆底结构受到破坏进而引发盆底功能受限或出现障碍的一种疾病,患者临床表现症状主要有尿失禁、尿潴留、慢性盆腔痛、盆腔器官脱垂、反复发生的阴道炎、尿道炎、肛门失禁、便秘、性功能障碍等[1]。当前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病症的主要方式是盆底保守康复训练法,疗效比较明显。本文对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临床效果进行了调研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6年4月~2017年3月来我院接受诊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选取16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年龄25岁~51岁,平均年龄(37.1±4.6)岁,病程2月至15年,平均病程(4.35±2.82)年,盆底肌电评估分数从21分至77分不等,平均分数51.25分。对照组年龄26岁~49岁,平均年龄(38.2±3.9)岁,病程半年至16年,平均病程(4.83±2.52)年,盆底肌电评估分数25分~74分,平均分数49.85分。经产妇121例,剖宫产3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方面的差异均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确定为盆底功能障碍,且表示将积极配合开展治疗、护理和调研。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的盆底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在进行常规盆底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主要方法有:

(1)开展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方案包括个体化条件电刺激、生物反馈、家庭康复器方案联合治疗三个方面。首先护理人员掌握正确的盆底肌康复训练要点,并培训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方法,收缩会阴和肛门,避免腹部、大腿内侧、臀部肌肉收缩。采取的体位为上身与下肢成120度角,两腿自然伸直,双脚外旋,锻炼时忌憋气。原则上先锻炼Ⅰ型肌,再锻炼Ⅱ型肌。疗程为每次重复训练15 min,每日2~3次,6~8周一个疗程。随后应用盆底生物反馈仪器,将阴道电极插入患者阴道内,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30 min,每周治疗2~3次,共治疗15次[2]。随后应用盆底康复训练器,即凯格尔球用于盆底肌肉的收缩辅助练习。使用时先仰卧姿式,选用1号球插入阴道至康复器末端距阴道口1~2 cm左右,收缩肌肉,应感觉凯格尔球上升,然后站起来开始锻炼。再依次进行走路、上楼梯、咳嗽、跳等动作来进行练习。可夹住不掉时换2号球,依次类推。不断延长留置时间,逐渐推进,从而促进阴道收缩功能尽快恢复。

(2)护理干预方法。①优化就诊流程。首先,注重多样化宣传,重视产前宣传,通过下乡发放“盆底功能康复宣传资料”,在妇产科门诊播放盆底知识宣教片,引起孕产妇对产康的高度重视。在孕期指导凯格尔锻炼,锻炼盆底肌,对孕期尿失禁有很好的效果,还可预防产后尿失禁。其次,做好入院评估,对门诊、入院患者进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评估。让更多的患者了解疾病的潜在隐患。然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每次治疗结束制定下一次治疗方案[3]。②开展常规护理。引导患者养成定期排尿的习惯,并在运动、咳嗽前开展盆底肌肉收缩训练,杜绝性生活和剧烈活动等。③注重健康宣教。积极宣传盆底康复训练的重要意义,并根据盆底肌损伤情况,即肌纤维受损程度、类型进行针对性训练,循序渐进,适时适量,持之以恒。针对40岁以上或自然分娩的女性,应鼓励患者坚持每天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器练习1~2次,每次15~20 min。其他妇女每周做2~3次即可。为了获得理想的效果,练习不可中途中断。增强患者对其重要性认识,并提高其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四、开展心理护理。患者往往会存在难言之隐,心情压抑、焦虑等,所以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耐心沟通,及时排解压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增强康复信心。五、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嘱患者减轻体重,戒烟戒酒,禁止饮用含咖啡因饮料,生活起居规律,避免强体力劳动,避免腹压增加的体育活动。做好饮食指导,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等。还要加强卫生护理等,避免发生感染等。六、建立盆底康复治疗微信群,通过微信平台,为患者提供预约治疗时间,缩短就诊时间,随治随走,为产后哺乳期妇女解决了后顾之忧,如患者未能到达,护士可及时调整其他患者前来治疗。并及时发布女性盆底知识,指导患者功能锻炼,解答患者疑问,把盆底康复群做成聚合力量好的朋友圈。通过快捷、便利、公开的“护患微信联谊群”,患者能及时妥善的安排治疗时间,治疗更具系统化、规范化。

1.3 观察指标

主要采用国际唯一的全定量评估技术—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技术,进行盆底肌力测试,经过1个疗程的康复治疗,对患者盆底肌力康复情况进行评价,分为两个等级(1级至5级)。当会阴肌力达到3级或者3级以上视为有效,当会阴肌力低于3级,视为无效。同时针对患者的尿失禁改善情况进行评分评价[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盆底肌力评分及尿失禁情况如下面两个表所示(见表1与表2)

表1 盆底肌力有效性分析

表2 尿失禁情况分析

从上述两个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力改善情况和尿失禁改善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盆底功能障碍主要在已育妇女中常见,该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引发尿失禁等各种并发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心理负担较大。临床治疗主要采用保守的盆底康复训练疗法,从而改善盆底功能受限情况。本文对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效果进行分析,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科学的健康理念指导下,运用现代科技方法和手段,针对妇女产后发生的心理和生理变化,提供医学咨询、指导、调整等综合保健服务,增加心理干预、健康宣传教育、卫生及饮食指导、生活方式的干预、微信课堂等,从而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缓解心理焦虑等,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康复信心,以促进妇女在产后快速、全面康复。这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1] 王莉敏.优质护理在促进盆底肌康复训练效果中的作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5):146+150.

[2] 潘燕芳.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28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07):73-74.

[3] 程凤英.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疗效的影响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4,(07):1153-1155.

[4] 陆 念.临床开展优质护理对盆底康复训练的促进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4,(15):150-151.

本文编辑:李 豆

R493

B

ISSN.2095-8803.2017.17.41.02

猜你喜欢

盆底肌力功能障碍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