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季风光迷我拙
——敖荣春摄影诗艺术鉴赏

2017-11-13

北极光 2017年7期
关键词:摄影

⊙ 计 伟

四季风光迷我拙

——敖荣春摄影诗艺术鉴赏

⊙ 计 伟

每当翻开荣春先生的摄影画册,总觉眼前一亮,光彩四溢,色泽了我的情感。他怀着对大岭的挚爱,笔耕千山,影摄万水。我之所以钟情他的作品,原因是他的作品有思想,有内涵,有品位;他的作品诗画并存,色彩斑斓,赏心悦目,尽显风采。在我所看到的摄影作品中,极少有整个影集都配诗的,这样的作品在全国摄影界并不多见,堪为一枝独秀,令人观叹!荣春先生的诗很有灵性,就像从镜头里长出来的,在画面上根深叶茂,绚丽出景象与色彩,绽放开诗意和情感。他把变老的足音谱成心曲,像大白山上的偃松一样,永远苍翠着雪岭和那片洁白无瑕的冻土带。

荣春的摄影作品,是大兴安岭风光的展现,是画与影的凝彩,是诗与情的释放。我无不为之感动,追逐着他的光影,走入他的诗境,拿起笨拙的笔,为其歆言几句画外之音,表达心声。

一 春心香吻

回首春,倒却的脚印拓上白雪两行;翘望春,回归的思绪流下热泪一双。春天是美好的,但大兴安岭的春天总是叫人等待,期盼,不知何时才能把它盛开烂漫。严冬蕴藏着热望,当东君司春时它会让巉岩峭壁芬芳,给人温馨与坚强,用一生恪守着这片土地,直到永远,哪怕变成枯黄,流下的泪也充满绿色的希望!春天,你在哪儿?多少人把你寻觅向往。“耗子花开冰雪欺/寒香自笑总相宜/有朝一日东风起/咬破洞穴窥春绿”(《耗子花》)。看完这幅诗与影的作品,我深深凝思,最终从画面上找出了答案,那就是风光无限,别有洞天,春在哪儿?春在白雪下,春在枯草中,它盖着两床棉被,暖暖地伸起懒腰,从洞穴里钻了出来。它吸足了新鲜空气,晒晒初露的阳光,很舒适地打个哈欠,把嘴张开了。那淡紫色的粉唇,在白雪的映衬下,越开越烈,雪化为了露珠,从它的脸颊上无声无息地消融。仿佛有两张嘴在对话,或是表达爱的情意。毋庸置疑,这就是春天的信息,这就是暖色的韵律,这就是深深的香吻,眷恋着这片多情的土地!

白雪孕育了绿色,绿色给了春的蓬勃。这种蓬勃并非一朝之得,而是在雪中就已红透了相思,积满了情爱,只等春风来,万紫千红开。摄影诗和诸多诗一样,都是情感的释放,唯一不同的,它是附在照片上的语言,为其表达情感。这种画外音,把照片上的语言翻译得越精准越好,达到影中有诗,诗中有影,将诗境与影境融为一体。另外,还要入乡随俗,听得懂照片上的方言,看得透照片上的寓意,否则水土不服,说不准他乡的味道,也就不像那边的风景。荣春先生的作品,就相对出彩,这是因为他把相境与诗境胶合在一起,给人展现的是诗情画意。“白云笑雪岸/枯木恨天蓝/魔界悬倒影/春河水留天”(《春河倒影》)。初赏照片,惹人心动。这是一幅:蓝悠悠的冰河,蓝幽幽的天,晶莹莹的白雪暖春岸,枯木泡在水里边的景象。白云坠入河里,蓝天的倒影把河水染碧,几株枯木像长在冰层下的根须,仿佛等待春风来临,破冰欲出,把脚底蓝色的泥土拔起,送给大地染绿生机。我们试想,有在蓝天白云里扎根的气势,这棵树要长得多么崇高、雄悍。正像毛主席词中所写的那样:“刺破青天锷未残”。荣春先生“枯木恨天蓝”一句,极具意境,它是全诗的诗眼,在这里意会着:即使我是一棵枯木,也有刺破青天的凌云壮志。倘若作者没有如此的境界,是难以写出这样思想深邃的作品的。

诗影如画,是荣春先生艺术的追求,他始终保持着严谨的创作作风,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部作品。他在诗与影之间走平衡木,敢练高难度动作,给人以精彩!他把峥嵘踩成岁月的平仄,每个韵里都有他的回声。趟着他流下的汗水,我们就能看见,一道清澈的小溪正从雪岭上,弯弯曲曲地泻下一股浪漫的春意:“白桦疏枝横瘦玉/雪染黛影点珠光/美人松绿身先变/百花争艳皆后香/流水欲传春消息/杜鹃啼红血未凉/谁写天书破琼瑶/东君司春正主张”(《小溪春流》)。冰消雪融,溪水流春。这是摄影家孙长福的作品,大得诗人的赏识,故为此题诗。有谁见过“天”河地上流?说了大家也不信,那么就请你先睹为快,看看这幅摄影作品,确实有天巧之趣,竟成了书法家的笔墨,在春暖乍寒的宣纸上,遒劲地写下一个天字,只有这个天,才是真正的春“天”,韵味十足。读懂它的人,非我独尊,把酒问青天,祈祷上帝为你解读。“谁写天书破琼瑶,东君司春正主张”。春是磅礴的,它的混沌开天辟地,惊醒了世间万物,潺潺溪水润泽了大地的生灵,神奇的一笔大写出梵语中的“天”地合一境界。

若把心灵的感悟写进诗里,再冷漠的人也能被你的情感融化。春是暖的象征,也是绿的血液,它能把阳光的热能,转为你诗的激情,用你的思想辐射光芒。从这个意义上讲,诗就是桥梁和纽带,让读者走进你的心灵,享受你春天的阳光,为他的愉悦带来快乐!给摄影作品配诗,首先要明白这一道理,你从照片上采撷来的美味,是奉献于读者的,若缺斤少两那是艺术的良知,太对不起读你的人了。所以诗人要勇于担当,要点燃自己的激情,照亮别人的光明。让人感到,虽然你很小,但也能从松塔里嗑出依稀的春晖,把一抹绿色染亮。“虬松乱枝枯节死/翠叶曲藤朽盘根/轻雾含烟微透日/老干吐秀染苍林/鸟落短树声如韵/鼠攀高枝裘似金/大岭千树春花放/林海万里草木新|(《野鼠苍林》)。这是一片原始森林,粗壮的树干在照片上生根,参天蔽日,峭拔英姿,无不抖擞着苍松的精神。晨晖微露,瘦瘦地挤了进来,松鼠把它叼到树上,给自身披上一件金色的裘衣,赫赫光彩。大有松浪淘金之势,把它的傲然镶在春色里。好不沾沾自喜,聆听虫声鸟鸣,其乐融融地读着“鸟落短树声如韵,鼠攀高枝裘似金”。看得出鼠的任性与痴情,它钻进了镜头里,悄悄地把诗偷走,欣慰在读者的心里。

二 夏曲漫吟

兴安夏日,胜似江南的春色,嫩绿葱葱,花卉竞艳,争银夺金,锦绣了八万里风情,遍野飘香。兴安岭的夏天,总是这般地姗姗来迟,它含蓄的热情一旦释放,就肆无忌惮地闯进你的心怀。它来得热烈,它来得深情,它把人们酣香的春梦惊醒。它让月色钓弯蛙鸣,它让鸟语拴住春声,然而它竟被这样的一曲小村牧歌,醉倒在山水林间。“铁马驰骋千风远/绿铺旷野压春寒/云伴群羊入翡翠/草随肥牛起峰峦/牧笛深情歌一曲/鸟语花香绕林间/大岭七月风光好/不是江南胜江南”(《小村牧歌》)。

小村住在诗中,赶着岁月走进了深深的意境里,蜿蜒的小路像落下的牧鞭,抽响了远方的汽笛。草地上的牛群像一条长长的五彩线,悠闲地编织着夏日的风景,仿佛似一曲流动的韵律,在嚼食着青青的嫩草,令人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伴着牛哞声轻轻悠扬。小村显得是那么的恬静、安然,把一切剪接在这一段美好记忆的时光里,让人回想难忘“牧笛深情歌一曲,鸟语花香绕林间。大岭七月风光好,不是江南胜江南”的诗句。

中国北极村,是夏日里最凉爽的避暑山庄,滔滔的黑龙江从门槛下流淌,鱼虾不时地跳到餐桌上晾味,穿肠而过,醉了九曲八湾,馋了人们对神州北极的向往。荣春先生深深地被小村的风情感染,并多次来到这里采风,体验生活,拍下山水秀色,写出民俗风情,把自己的感受色彩于诗中,让人领略小村的风景是那样的生机盎然。“太阳/梳理着去冬的烦恼/白雪/慢慢融化了往事/天空高远成四季的风景/江水留下了岁月的足痕/北极村的七月/收获了极光与白夜/五湖四海的游客/映亮了/江畔广场的缤纷/七月/属于北极村/穿红着绿的靓男俊女/是一道绝版的风景/采撷江水/采撷阳光/采撷青山/采撷白云/大车小辆/装满风光无限的七月/村里村外/到处是/果实落地的声音”(《七月北极村》)。每每夏至这一天,北极村的夜晚闪着蒙娜丽莎的微笑,把迷人的羞色靓丽在众目之下,越感神秘,越显魅力,为神州北极独揽夏至的胜景,缥缈着一层朦胧的夜色。照片上,江、山、天各占三分之一,云动、山静、水流,巡逻艇如白色的天鹅,在江心红掌拨清波,曲项向天歌。瞭望塔目不转睛地为小村守护着安详、宁静的氛围。诗人通过遐想,把看到的景象移物到江岸上。“天空高远成四季的风景,江水留下了岁月的足痕”,“五湖四海的游客,映亮了江畔广场的缤纷”。诗写得明亮、透彻,清楚地告诉大家,即使北极光不会出现,着红披绿的靓男俊女们,也是一道绚丽的风景,依然璀璨着北极的夜色,迷人绰绰。荣春先生的笔墨激情,犹如一壶琼浆,陶醉了夏天的姹紫嫣红。

人与诗是一联合体,人靠劳动为生,诗靠劳动为存,劳动注释了生命的意义,没有劳动生命也就成了休止符,世界也就荡然无存。艺术也是劳动,但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就是把体力劳动转化成精神的动力,用艺术的创作,以意识的行为,去谱写或讴歌劳动者的心声。诗的语言是在劳动中产生的,劳动的吆喝声,就是原滋原味的心曲,那是最纯朴的劳动者之歌。诗与歌本是一家,至今传颂,百世流芳:“远山淡淡/晨雾浓浓/稳稳当当/悠悠行/伸长脖颈/好象嗅到了/绿色的笛声/膘肥体壮/夺目的背影/满地野草鲜/乐坏了牧翁”(《晨牧》)。整幅画面透视出雾霏林黛,岚光幻彩,一条幽静的山路,斑斓着牛群和牧人远去的晨影,仿佛牛群健壮的轮廓,拓宽了山林的空间,牧人正把越来越富的日子,用辛勤的劳作赶进小康人家。他在镜头里曝光的是乡愁,显影的是纯朴,每一幅照片,都是他用汗水浸透的心声,苦涩着泥土的芳香,迈着诗的足迹,一步一行地向大山深处走去。谁能读懂这行诗句,谁就看清了这幅相片的寓意。“稳稳当当,悠悠行。伸长脖颈,好像嗅到了绿色的笛声”。诗的意象是,牧人赶着牛群向着肥沃的背影走去,哪里繁衍着茂密的原始森林,哪里放牧着兴安岭的山肥水壮,哪里“乐坏了牧翁”的幸福生活!

荣春先生的摄影诗作品,每一幅都叫人惊艳,每行诗都令你心动,他把艺术的执着融进了真情里,使得诗影并茂,匠心地彩绘着自己的梦想。从他的作品中总能让人品到,于无声处却有声的味道。如:“一朵黄花/几只蟋蟀/歌山送水/名声远播/哑默的绿色/被它唱出夏日的快乐”(《蟋蟀》)。诗中的黄花本来开得就像金色的小喇叭,一只蟋蟀踩在花蕊上,另一只在花萼上,两只相斗,一唱一合,巧成天曲。诗像血液一样,鲜艳了画面的色彩,唤出了画面之声,深刻了画面之境,使人读之有味,看之悦目。他的另一幅作品,把兴安之绿浓缩到了极致,绿得一指即融,就连镜头拍一下,都会溅起绿意,浓染你的视觉,叫你只能一饱眼福,莫可触及。噢,千万勿捅破这层天然绿荫,惊飞了诗的意境,使人们陶醉在原始生态的情致里。“鸣蛩声住/绿叶滚动珍珠露/松朝柳暮/霜浥青青树/抱叶吟枝/愁思向谁诉/大岭残暑/迎秋斜阳路”(《迎秋》)。晚夏之绿是沁心之绿,晚夏之绿是告别之绿。断肠人在天涯,思夏人在绿中。

荣春先生还有一幅作品,更显情韵,不知是谁的笔墨溅亮了星空,把尘封的画卷晒于黎明的阳光下,惊出八马图过往的雄姿。可谓诗情淋漓,风吹草低:“骐骥嘶风腾远志/长空载誉夸天马/徐悲鸿的那管笔/墨汁四溅/马蹄声脆/踏一路风流”(《牧马》)。纵观整个画面,有骏马挤瘦丛林之感。主人翁在小憩,羊与狗,草与树,无不于静,静若天籁,心省自然。羊羔温馨地依偎在牧人身旁,黑狗蜷卧无声,默想着夏天的心事,只有一群骏马在咀嚼着清风淡影。草地、丛林、阳光,淹没了远山的沉静,浮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息,以情染画的水墨丹青。

三 秋声咏叹

秋林把阳光梳成金色的丝缕,像老玉米捋着胡须,讲诉着远方的故事。大豆摇曳金灿灿的铃响,洗涤了人们的烦忧,不再为往事而苦恼。黑龙江皱起碧波,粼光闪闪从网眼里流过。天地和谐,经纬线放生了水中的航行,绿色通道畅游着三花五罗,鲑鱼的乡音不再寂寞,红嘴鸥从浪花里衔起飞翔的渔歌,人们在丰收的土地上收割着欢乐,他们用流金的岁月,彩绘出大兴安岭壮丽的山河。摄影家拍下沉甸甸的乡愁,把好日子在镜头里放大定格;诗人捧起照片上的情感,把香喷喷的色彩升温加热。不信繁星九天落,无疑枫叶十月火。“老蝉无声觉树冷/萤火有亮难温风/霜染枫叶飘碧野/疏林放出斜阳明/秋花漫山分五色/西风潇起落琼英/青柞不愿残阳老/留得林梢一抹红”(《柞林红叶》)。金风送爽,柞叶燃情,寒香凝彩,残阳似火。这是一幅血色丹青,能把人的眼神炽热。红色铺满了画面,在红叶中央闪耀着一团亮光,如火苗喷射,逐渐向四周扩散,蔓延至整个画的边缘。人在画外,都感到有一股暖流袭来,烫热视觉,轻易不敢近距离观看,免得溅一眼红色,几天都洗不掉,还误以为得了红眼病,固此才这般美丽风情。“青柞不愿残阳老,留得林梢一抹红”。真可谓残阳如血,浸染丹青,诗意似火,心向晚红。相信这也是作者的心境,在用不朽之笔,写出更煽情的晚情作品,让余晖把秋色染得更红,让诗心把残阳梦得更亮。

荣春先生的诗,像田野的犁耙,用力深耕着黑土地,寻找尘封的记忆。他栽下的树苗,已经翠绿了一代人的青春,他种下的葵花子,至今不知开过多少金色的向往。大兴安岭曾是黄金古道的故乡,这条路上留下多少梦想,多少惆怅,大浪淘沙,沉浮着百年悲歌,千古沧桑。如今雾霾散尽,天高日朗,一江渔歌不再漂泊流浪。“深浪里/碧云天/龙江淼淼/两岸悬崖险/绕石跳礁/驾舟船/渔歌唱/醉眼斓/与世无争/胜神仙/渔网挂破残阳影/一幅画自然”(《渔人乐水》)。一对渔夫,小舟划浪,江窄心宽,装满自然,在江面上悠闲耕耘,犁起一条长长的水浪。洒下好心情,捞上一网渔歌,醉了岁月流年。诗人的情感被江水浸染,品口龙江源,怎不醉心间,这是原汁原味的乡俗,幽幽回香,情深意长。整个画面非常素雅旷远,唯有一舟俩人,在宽阔的江面上划破一道宁静,划出一行诗情,把自乐的人生撒进镜头里,播在心之中。让生活的写照,在镜头下更加的纯朴,更多的无瑕情愫;让诗人的心语得到更多人的阅读、更多的思想领悟。这是作者在龙江行采风的客船上采到的一朵精美的浪花,洒在甲板上,晾出秋的秀色,品出渔家人美好的生活。

诗人要把诗根植于生活的土壤里汲取养分,用生活的源泉不断透析自己的血液,丰富情感,为创作积蓄能量,磨亮思想的火花,闪烁在字里行间。实践证明思想的修炼是提高艺术水准的磨刀石,思想境界越高,艺术的翅膀翱翔的空间就越广阔。思想是天,艺术是云,再大的云也遮不住天。所以说,一部好的作品,总能表现出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从中看出你思想影子的飘动。荣春先生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总有自己的见地,以其独特的视角捕捉生活的某一瞬间,拍下灵感之闪现:“吊桥/摇动着游客的情怀/影子/总是东倒西歪/伞中藏着羞涩/悄悄话语难猜/映在晚霞里/跑出青山外/不问是否愿意/永远跟你徘徊/像一对情侣/相恋分不开/把它/丢在天河云海夜里/又回到梦中来”(《影子》)。这部摄影作品,可视作风景画,但确切一点叫做风情画更妥。一条河叉静卧在树丛中,阳光把蓝天、树林倒映进秀水里,像似一双明亮的眼眸,清澈见底,在凝视着吊桥上的情侣。一对倩影打着凉伞,羞涩遮住了人们的视线,只有那背影美丽着迷人的风景。如诗中“跑出青山外”,“永远跟你徘徊”,“相恋分不开”,“又回到梦中来”几句,写出了那种心随意动,情境互映,浑然天成的感觉。画中有一只小船,因为看见爱情的风景如此美丽,羞涩地闭上眼睛,默默潜到水里。岸边被霜浥红的草丛,像燃烧的火苗,热烈簇拥着这对幸福的情侣,让相爱的时光铭记这一刻,深吻这一回!

笔泼重墨,影染金彩。秋天是醉人的,醉了山野,醉了农田,醉了眼睛,醉了情感。因为风景太美,酒醇太浓,怕醉了照相机的镜头,只好用长焦拍下远岫的金秋。在方寸间写下大意,在大意里陶冶诗情。“兴安金秋/云淡风轻/五彩缤纷的山色/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种田人/把车马准备好了/把小院准备好了/把心情也准备好了/载回满垄的希望/又盘算着/明年的收成”(《收获金秋》)。这是一幅大写意的全景象作品,以金橙色为主色调,群山起伏,层林尽染,收获的田野被犁在中间划出一道轴线,好像在装订着画卷的扉页,把丰收的喜悦套印在封面上,请诗人写满“收获金秋”的情韵。诗人眼中的风景,是种田人把车马、小院准备好,载回满垄的希望。希望在哪儿?在大岭金秋的《风景童趣》里:“新霜尽染/老叶红火/长桥飞架南北/大山风流多情/赤橙黄绿青蓝紫/斑斓色无穷/从远处/走来几个学童/登舟戏水/相约走进风景”。人生最美好的时代,可是那金色的童年,“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优美的旋律,清脆的童声,让我们荡起双桨,划慢这幸福的时光。当秋风吹来紫铜色的声响,大豆摇铃敲醒了开学的时钟,学童们又将重新背起书包,潮水般地涌向知识的海洋。诗影合璧,灿灿阳光,老叶红火,新苗茁壮。整幅画面充满了生机,一群童趣,迷倒了山光水色。这就是荣春先生笔下的秋韵,满岭着彩,熠熠生辉。

四 冬情雪韵

冬天的冰雪,不仅给了大兴安岭人的坚毅,也给了家乡人的情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无不得到大兴安岭精神的熏陶,也无不得到家乡冰雪情爱上的眷顾,并被这种乡情深深感染。在玉花绽放,雪蝴纷飞的季节里,人们将领略到冬天的浪漫、雪野的苍茫和银白世界里那种宁静素雅带来的透明心语:“北极雪吧/在诉说着透明的心语/一盏长灯/划破了天宇的宁静/白帆随冰河远逝/渔夫的故事/被冷冽的芬芳传颂/梦中的雪野/成为心庭的常客/北极村冬景/雪白灯红/是那样清新隽永”(《北极雪吧》)。这首诗,在清冷的淡色中,沉淀出一种宁静、庄雅、和谐、吉祥氛围;在雪雕的情韵里,闪亮着一道洁白如玉的画境,一尘不染,突出了这是一座净于凡世的天然雪吧!从诗中看得出,作者那种返璞归真的心态已被白雪净化,被冷云凝固,被时空定格,定格在一个超然情致的瞬间。在雪吧小屋的正面,镂空着六个敞开的窗棂,每个窗棂的屋檐上,都悬挂着一个心字型的红灯笼,仿佛诗人向人们打开了心窗,“梦中的雪野,成为心庭的常客”,“雪白灯红,是那样清新隽永”。在雪吧的屋后,人们看到耸立着一座高高的塔灯,它的造型似盘旋的飞碟,在云中悬停,所以诗中感叹“一盏长灯,划破了天宇的宁静”。诗中写出了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都怀有远离喧嚣市井的那样一种心绪,然而这个“飞碟”不就寄托着一种欲望吗?让人在诗的联想中达到那样超凡的境地,这该有多么的美好。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在这幅雪雕作品上刻下一行透明的心语,把他的情感洁白在画面上,渲染进人们的心里,让想象的空间翱翔起无瑕的翅膀。

在日常生活中,摄影、写诗是荣春先生的两大爱好,他把影与诗用心交融,就像一对孪生兄弟,长得像诗也像影。是艺术的血脉使它们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附共存;诗给影语言,影给诗情感,双方都有了依托和心灵的注释。荣春先生以真、善、美的启迪,为人们的赏阅带来了愉快的心境,得到了艺术的熏陶,品味一顿文化的美食和精神的盛宴。他的摄影总是用灵感拍出画面,用画面感悟诗情,这是一种艺术上的关联,彼此濡染,达到影与诗至臻结合,在品味中给人遐想。他给读者留下的不仅是导向,而是你思想的远航,境界的翱翔,无论天南地北都遍地阳光,你只有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才能灿烂辉煌!如果你沿着冰河跋涉,或许能碰上《驭马人生》:“蓝天淡淡远/春山隐隐轻/斜阳低处照/疏枝瘦影横/暗芳生远岫/轻寒树飘风/人生愁中老/无欲心自平/荣华似云烟/过眼总成空/潇洒扬长去/驭马雪中行”。冰河上独行着一个骑马人,清晨的阳光被岸边的红柳树梳成一道道暗淡的雪线,倒映在冰封的河面上,像幽冷沧桑的皱纹裹卷着马蹄孤独的声响。看似乡愁至远方而归,河的那岸就是乡音的方向。整幅画面且符诗境:“斜阳低处照,疏林瘦影横”,“人生愁中老,无欲心自平。”荣华富贵都是过眼云烟,只有乡愁是人生归宿的驿站,只有乡愁是策马扬鞭的终点。诗写得很有意境,在空灵中陨落着深沉的思索,真有那么一种“暗芳生远岫,轻寒树飘风”的感觉,因为思乡的人永远在路上。

给摄影配诗,诗就是嘴,通过诗的语言唤出心声,把照片的寓意向人们讲清楚。尽管照片上的意境很深奥,但诗的透彻力,能在深奥中采撷出摄影艺术的魅力。诗能使朦胧的画面清晰,也能使清晰的画面朦胧,这是语言的可变性,中国汉字就像魔方一样神奇,可以组成千变万化的意象,深不可测。所以说,诗是语言的最高意境,它能确切的意会出摄影艺术表达的情韵,像诗一样含蓄美丽,像诗一样致远深邃。“走进冬日/冰峭已写满穹宇/多少相依的岁月/封存又提起/彩色里/淳美的笑靥一往如昔/走进冬日/眼前满是洁白的诗句/梦醒难眠的季节/一路飘雪/又怎能掩住/乡愁的印迹/希望/刻在坚实的土地”(《走进冬日》)。这是一首雪景诗,有位老年女性,领着一个幼童,顽皮地嬉戏在飘雪的丛林道上。俩人披着红色的羽绒服,像似在树林里点播着火种,世代相传,繁衍生息。远看如雪中的红豆,深情地恋着大山的相思,这种相思像燃烧的火,慢慢暖进冬日的颜色,在雪岭中蓬勃出春的生机。让这片古老的森林,带着“乡愁的印迹”,重新走回原生态的家园,把大岭人的“希望刻在坚实的土地”。这首诗发人深省,他的象征意义,大增了照片上的色彩和美感,触及心灵,熠熠闪光,使我看到:千株雪林一点红,万枝寒香双影晴。镜头有心明毫色,景深无语暗思情。

大兴安岭有着漫长的冬季,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他们用镜头拍下了高寒禁区的真实写照和人们的火热生活。他们把心中的愿景装订成一幅幅相册,彩印出大美兴安的冬情雪韵。荣春先生的摄影诗,就像在雪韵中开放的一朵奇葩,带着凛冽的芬芳、无华的剔透、晶莹的心语,吐出了浪漫的情怀,傲雪玉立:

“自愿春雪孕苞芽,敢向寒威吐彩霞。兴安虽有千万树,惟我无叶满身花”(《杜鹃心语》)。

荣春的摄影诗,在勤奋的汗水中含苞待放,他用绿叶衬着红花,让摄影艺术的光彩更为靓丽明透。假如我是影,你是诗,我会把心给你,请你倾吐我的心语。我们是志同道合的兄弟,永远诗影不离地在一起。这是影与诗的对话,在某种意义上讲,摄影艺术是不能直接表达语言的,他是通过视觉图像,审美于人们的感官的。反过来讲,语言又缺少了图像性,两者的结合,给摄影艺术带来了语言的表达功能。总之,诗是影的代言,能否把影的思想准确地反映出来,这就在于诗的翻译水平。荣春先生的摄影诗,是春之吟、夏之翠、秋之锦、冬之静。他以镜为笔,以情为墨,把大兴安岭这块“绿色冻土”点缀成一幅岁月轮回的画卷,装裱小桥流水,拓出草长莺飞。他的摄影诗既是大兴安岭春夏秋冬的风景,也是一轮弯弯的诗情,使人幽思怀乡,深深眷恋着养育我们的白山黑水,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兴安岭,热爱大兴安岭。

这篇鉴赏迷我拙笨,醉我一怀风情,春夏秋冬景致着我的感受。荣春先生笔含大岭情韵,影放兴安风采,荡气豪迈,痴心不改:老木虬枝临风苍翠,春融千山雪染新绿。我愿在这诗影中陶醉,变成一幅不醒的风景!

本栏编辑 韩学会

猜你喜欢

摄影
摄影精选
梅(摄影)
摄影冷知识知多少?
夜垦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