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与保税区发展的对比与研究

2017-11-11吕露杨

商情 2017年37期
关键词:海关监管保税区自由贸易区

吕露杨

【摘要】1999帅年6月起,我国兴建了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自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国务院批复下正是成立。当下,自贸区与保税区的存在对区域经济有着怎样的促进和帮助,有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又存在着怎样的弱点与缺陷。本文在梳理了我国自由贸易区和保税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后,对比二者呈现的异同,分析二者实践的经验,归纳二者发展优势与弊端,为保税区向自贸区转型提供相关参考意见。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 保税区 海关监管 转型

一、自由贸易区与保税区、综合保税区的基本定位和大体分析

自由贸易区可分为国家间和国家内自由贸易区,前者是指两个或多个国家间跨国界的自由化特殊经济区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形式。为消除成员国间贸易往来的差别待遇,扩大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互利和投资而在区域内免除成员国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后者是指一个国家或单独关税区内部通过围栏的形式与外界隔离开,形成一个独立封闭的,且在海关监管之外或监管较开放的自由化特殊经济区域。

二、我国设立自由贸易区与综合保税区的异同对比

1.功能及作用基本相同。首先,自由贸易区与综合保税区,大体上都可以归结成贸易往来商品的集中存放中心,按其功能分类大体均为转口集散型、贸工结合以贸为主型、出口加工型和保税仓储型。其次,在特殊区域优势的基础上利用其区内税收等优惠政策,创造更多贸易投资与合作,引进更多国外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同时刺激本国设立自贸区与保税区所在港口的交通运输业、物流业发展,并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2.海关监管制度不同。自贸区是“境内关外”,即秉承“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原则,海关监管手段先进,模式快捷简便。货物入区不受关税和复杂的手续所牵绊,贸易制度、金融制度较为自由化,货物的二线出区入境内则会被严格把控。保税区目前管理模式仍为“境内关内”,即一线、二线同时监管,海关监管制度、外汇管理制度等较严格,操作流程较复杂。因此,由于海关监管界定不同所引发的各项制度的差异是导致自贸区与保税区间差距的重要因素,也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3.区位、地理条件不同。自贸区利用地理、区位优势,多与港口相连,以便执行区港一体化管理,既能给货物在自贸区进出境提供便利,也能为转口贸易及货物中转创造条件,可谓一石二鸟。港区合并,且以口岸国际物流业为核心,大力发展更为优质的物流运输、仓储、货运代理、商业展览、金融投资等业务。保税区则大多临港却不含港,物流运输和操作手续繁琐且时效性差,成本费用反而较高,时限无法保证。

4.领导、管理体制不同。自贸区的有关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统一出自中央政府,用以确保中央政府对自贸区的统一领导。国务院下设专门机构主管自贸区,协调各主管部门间关系。保税区的管理体制是多方向、多层次、多部门共同执行,业务涉及海关、商务、税务、国检、外管局等部门,因此存在职能、机制、规章制度尺度不一,规则不同。各地保税区甚至出现地方性法规,保税区间形成不同政策制度。

三、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例实践成果与案例分析

1.实现“先进区,后报关”。境外入区环节,经海关注册登记的区内企业可以凭进境货物的舱单等信息,完成电子提货申请和电子审核放行。即向海关简要申报,即可办理提货入区。后续再在规定时限内走海关进境货物正式申报相关流程,办理手续。这样不仅将货物入区的提貨时限大大缩短,同时海关也可通过辅助监管信息化系统、风险分析进行有效监管。

2.完成智能化卡口验放管理。卡口升级改造,让操作环节更加简化、智能,即海关根据卡口核放单,采用智能化设备通过电子车牌感应装置自动读取集装箱号、电子车牌号、车载重量(电子地磅数据)、安全智能锁等监管数据,然后自动比对、风险判别,车辆GPS运行轨迹自动核销、最后进行货物查验等即可放行。可见,车辆分流、自动验放的改进,成效显著,大大缩短车辆过卡时间,提高验放效率。

3.推进统一备案清单、集中汇总纳税、内销选择性征税、简化随附单证等优化操作。简化进境备案清单格式,申报要素规范为30项,实现统一简捷申报。集中汇总纳税提高通关环节物流效率,缓解逐票征管的通关瓶颈,切实达到提速、增效。

4.达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设立的“单一窗口”集货物进出口申报、运输工具申报、贸易许可申请、资质办理、税金支付与结算及信息查询六大功能于一体,让企业从原有的单机客户端模式转变成互联网网页申报模式。兼容海关监管原则与企业需求,实现了一个平台、一次提交、结果反馈、数据共享的申报模式的改革创新。更有利于缩短通关时间,降低企业各项资金与人力成本、优化整体业务流程,节约监管资源。

四、我国保税区在今后发展中如何突破困境成功向自贸区转型

1.引进先进的海关监管制度与通关理念。切实做到一线放开,二线严管,区内自由,充分发挥自身原有的“境内关外”的特殊政策优势,来确保并增强其对区内合规企业和境外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开发、学习并经验总结通关路径中的优化手段、快速高效的管理机制,为区内企业及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多便利。

2.转型区港结合,协调互助。实现保税区与沿海港口功能上的“无缝对接”,整合保税区享有的政策优势与港口的区位优势,推进保税区与港口间的区域、功能、营运、信息联动,协调互助。在此基础上完成地理区域、经济利益、规划建设、优惠政策、港务管理、物流服务的一体化。

3.统一管理体制,完善配套政策。多部门管理模式实现统一标准,统一尺度,统一规则,有效协调,国家任命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总体监督。各地方保税区严格执行改革。同时,增加对保税区内各企业的培训与新政策的灌输,利用区内的免税、减税、外汇管理等优惠政策积极调动、有效刺激区内企业及境外投资者。

五、总结。当下,各国试图紧跟国际经济一体化形势,顺势扩大本国国际经济地位,我国经济对外开放也同样迈开脚步。因而我国自由贸区的成立对于国际间、国家内部和自贸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战略意义。而保税区向自贸区的转型成为保税区在发挥自身优势基础上与时俱进的必然举措。自贸区的建设也必将经历一个个积极探索、努力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总结适应本国国情的经验和不断创新的发展历程,力争走向世界前列。endprint

猜你喜欢

海关监管保税区自由贸易区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设想
跨境电商监管的瓶颈问题及对策分析
海外代购的海关监管
昆明综合保税区今年底建成
非洲26国将建最大自由贸易区
天津保税区1月份财政收入同增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