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昌市旧城区废弃铁路景观再生设计研究

2017-11-11杨维

科技视界 2017年16期
关键词:旧城区南昌市

杨维

【摘 要】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中大量原工厂的消失以及外迁,城市内的企业铁路轨道被遗留、废弃导致城市内的交通及社会环境问题。这些废弃铁路是一个时代的烙印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要解决城市规划建设中南昌市城区内这些废弃铁轨所产生的问题不是一味的拆除,而是通过重新转变其价值,从美学、生态和文化三方面实现景观的再生设计。

【关键词】旧城区;废弃铁路;景观再生;南昌市

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对城市内废弃铁路的再生利用研究已有许多,包括一些理论研究及成功的经典案例。近年来我国也开始重视对废弃铁路的利用研究,如厦门的铁路文化公园等也出现了一批实践案例,但对于废弃景观的再生利用这一方面做的并不完善。在城市规劃扩张的过程中旧城区的景观改造设计被忽视,城市土地的稀缺,对城市废弃地再生利用的忽略,都值得被重视。从考虑节约能源及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保留精神文化场所的目的出发,把旧城区废弃铁路景观改造与城市居民的日常休闲生活相结合都具有其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1 南昌市废弃铁路区现状分析

目前南昌市城区内还留有原十余家企业铁路专线二十多条,达两万六千余米,随着这些企业部分搬离旧城区或倒闭已废弃停止使用,这些废弃的铁轨横卧在城区内造成了交通的不便,以及旁边的废弃空地杂草丛生成为人们堆砌垃圾的场所。这与南昌市所建立的文明形象格格不入,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和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

2 案例分析

早在多年前欧美发达国家就提出对城市废弃地实行景观恢复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议题。他们也这是这么做的,美国纽约的高线公园,在2009年被设计施工完成,坐落于曼哈顿中城西侧,其前身就是废弃了30年的货运铁路专线,之后被改造设计成为一个现代的城市公园。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对城市废弃地的修复和重建相较与直接拆除是更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解决方案。国内也有很多成功的关于城市废弃铁路改造的设计案例。2011年,厦门鹰厦铁路延伸段的废弃铁路经过半年多的适度改造,改造成铁路文化公园,全长4.5公里,成为厦门市民娱乐休闲的场所。

3 景观再生途径

实现南昌市旧城区废弃铁路的景观再生将从景观的形态再生、生态再生、功能再生和文化再生这四个方面来实现的。

3.1 景观形态再生

景观形态的再生来自视觉上的形态,由颜色、肌理、质感和拼接方式等所影响。废弃铁路景观有其特殊性,对于保留程度不同的情况下也要区别对待,新的景观视觉形态需延续其原有的风貌,同时考虑场地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灵活有效的运用点、线、面等元素与材质和色彩结合,适宜的安排场地形态。通过不同色彩及材质的变化可以更加强化新景观改造后的环境氛围,用不同的色彩差异划分各个不同的功能区域,引导游客路线都是很好的处理方式。结合废弃铁路景观本身的粗犷和沧桑的质感,新增的景观材料也可以配合像原木、石材、砂砾等天材料与原质感相融合。适当的使用金属、玻璃、LED等现代人工材料,在视觉上和质感上造成对比也是一种不错的处理。把这些造成不同视觉冲击力的色彩、材料通过高低搭配及空间的变化行成节奏感和韵律感真正满足了视觉形态的再生。

3.2 景观生态再生

生态学原理被运用于现代景观设计中,目的是为了通过设计的手段保护自然景观。废弃铁路景观的再生设计,其中生态再生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生态再生包括对原废弃地的污染治理、种植植物等途径实现可持续的生态理念。

首先解决废弃地景观的污染问题。这些污染来自于长期废弃后周边的生活垃圾、建筑废料;原工业固体废弃物在长期暴露在室外经过风雨及氧化后的分解与扩散;大气中的烟、尘、重金属遇雨水后转移到土壤之中。解决这些污染问题,除了清除或填埋一些固体垃圾以外,还可通过种植一些适当的植物来改善土壤环境及增加土壤肥力达到分解污染物质,净化土壤的目的。

再则对于废弃地植物的种植,在废弃铁轨间可保留原有顽强生长的植物,这与旧的铁轨、枕木的场地精神相符,具有工业时代遗留的沧桑感。在其他区域结合不同的造型色彩和季节性植物特点培育生态保护力强,养护成本低的植物群落。结合部分设计湿地的需求设计水生植物,在部分地区设计农田、茶园等农作物作为景观的同时,让城区内重拾田园风光景象。

3.3 景观功能再生

对旧城区中废弃景观的传统处理方式多以直接拆除或是改建为道路,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景观功能再生。景观功能的再生其实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例如修建铁路主题公园、休闲健身步道、艺术街区等,在旧城区铁路景观的改造中都是不错的实现形式。

早在上世纪,纽约高架铁路公园就已经实现废弃铁路景观公园的改造,为周边的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如今也成为外地游客的旅游景点。铁路主题公园既改善了工业过度带来的环境问题又为游客和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参观、游览、休闲的活动空间。它是城市文化发展的烙印也是现代都市的呼吸地。

由废旧铁路改造的休闲健身步道被称为“ Railtrail”,在国外早已被广泛使用,遍布在美国、欧洲等多个国家。Railtrail的户外用途很多,包括骑自行车、散步、远足等,由于其平缓的线行,也被称为线性公园。通过其铺装材料的区分和不同,可以为不同的人群服务成为共享空间,包括沙粒、碎石、沥青或是橡胶等软性材料还可成为无障碍同行提供服务。

3.4 景观文化再生

废弃景观的再生设计不仅局限于物质的再生,还有其精神文化的意义。废弃铁路景观的文化再生可体现其地域性,延续原场所精神等。

各地对于废弃铁路景观再生设计都有其成功的案例,此时不应是照搬别人的成果,把所处地域的文化特征进行发挥,在具体景观细节的处理上体现其地方特色如民俗图案、地方建筑风格等。可以把这些特色元素融入于地面铺装、景观小品、广场景观等,突出其地方特色,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抄袭。endprint

废弃铁路地的场地精神是原工业精神,是感知工业气息,蕴含城市发展,具有文化历史价值的场所。因此这里的场所精神再生是对当地文脉的延续及发展,发掘和利用工业文化的载体,运用工业时代的特定符号、元素进行再设计,尊重历史,尊重场地现状,使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让游客参与和体验原场地谨慎,使历史岁月的痕迹遗存,历史文脉得以延续。

4 南昌市废弃铁路区景观再生设计实施

4.1 南昌市废弃铁路景观再生设计程序

结合景观生态学、美学等原理对南昌市废弃铁路景观进行具体的设计实施应分为四个程序进行,包括前期调研、初步构思、方案设计和后期维护阶段。

前期调研,包括现有的面积、地形、历史背景及周边交通环境等,同时还有具体的南昌市的人文因素,周边居民的调研和生活行为习惯;初步构思,通过资料的收集,找出所存在的问题,包括生态污染问题、历史遗迹留存问题和各种设计因素,提出设计原则和方法;方案设计,从发散性多种构思到最终方案的确定,包括功能空间、造型、色彩和材质的选择满足经济和审美的合理性需求;后期维护,维持设计的初衷,进行人为的管理与控制,强化自身修复能力不断完善再生设计。

4.2 南昌市废弃铁路景观再生设计策略

从景观形态再生、景观生态再生、景观功能再生和景观文化再生这四个方面来对南昌市旧城区废弃铁路景观进行再生设计的原则。首先景观形态再生,南昌市废棄铁路就青山路边西货场而言,周边都是居民区,在进行形态设计同时要考虑到周边居民的交通及使用需求。最终设计完成可分为,实验农业园区、多媒体广场、湿地景观区及活动区域等。结合生态学及美学原理构建公园体系,把废弃的铁轨及沿线的设备、观景塔进行保留,延续工业语言,保留铁轨枕木,采用天然石材、木材及沥青进行铺装。新建高架人行天桥,打破原铁轨形成的流线,制造更多的动线。对保留下来的隧道内进行涂鸦,展现新艺术氛围。

其次景观生态再生,是用最小的人工干预获得最大的生态修复与保护。保留铁轨边的野草,增加耕地,如小麦、茶叶、葵花作为景观植物的选择,让鸟类的活动带动植物的繁殖,在农耕及收割季节都能参与其中,让处于城市内的人体会到田园风光。

再次功能再生,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结合周边居民,参观游览着的需求增加游憩功能、运动跑道等。设置针对老人和儿童的活动游乐场所,沿着公园的主主要步道,利用材质的不同,同时设置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把人的行为活动与生态景观相结合,让人融入景观中,在不破坏自然景观的同时让景观真正的为人服务。

最后景观文化再生,废弃铁路有其所处年代工业化背景,重试工业精神让参观者体验父辈留下的生活印记是废弃铁路文化再生的重点,同时南昌市具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及地域背景,红色文化的烙印,赣文化的体现也是在园区可以突出的,利用一些带有红色文化的标识符号既是对老一辈所承载的时光印记,也是对年轻一代了解历史的最佳方式。

5 结论

对旧城区废弃铁路景观的再生合理设计是城市生态发展的需求,防止边缘文化的消失,重拾工业场所精神,寻求生态的合理发展都需要对城市废弃地进行合理的利用。本文通过总结废弃铁路景观再生设计的形态再生、生态再生、功能再生和文化再生几个方面从南昌市的特殊性出发,以小见大,总结出废弃铁路景观再生的设计措施和手段形成理论,既是对南昌市废弃铁路景观地设计的探讨也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以可持续性的角度为旧城区的持续发展,文化精神场所的再设计,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城市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贾秉玺,孙明.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可持续景观设计[J].现代园林,2010.3.

[2]赵和生.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5.

[3]周国强,张青.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概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8.

[4]朱艳.城市废弃地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建途径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09.

[5]叶强,鲍家声.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原则[J].南方建筑,2004.4.

[6]周年兴,俞孔坚,黄震方.绿道及其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6.9.

[7]张毅川,李东升,乔丽芳.城市“绿道”类型、功能与设置浅议[J].防护林科技,2004.7.

[8]付军,桑丽红.国外绿脉思想在我国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意义[J].北京园林,2006.4.endprint

猜你喜欢

旧城区南昌市
模拟成真
非遗文脉传承下城市旧城区更新设计
江西南昌市1169个建制村实现通客车
考了个大的
眼大的原因
另有原因
吃两个
探究旧城区改造中的园林景观设计
浅议房屋征收稳评入户应注意的问题——以某旧城区改建项目入户调查为例
北京市旧城区人口疏解对接安置房收购基准价格测算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