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观察※

2017-11-09薛黎明刘艳芳通讯作者郭云协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10期
关键词:肾盂肾炎中医药临床

薛黎明 刘艳芳 通讯作者:郭云协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观察※

薛黎明 刘艳芳 通讯作者:郭云协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中医;慢性肾盂肾炎;临床效果

慢性肾盂肾炎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证,易反复发作,病情缠绵,治愈困难。在发病初期,主要临床症状是蛋白尿、腰酸、夜尿增多,并伴有低热;晚期逐渐发展成尿毒症。常规西医治疗因长期用药容易产生耐药性及不良反应,效果不佳[1]。慢性肾盂肾炎属于中医学“虚劳”“劳淋”“腰痛”等范畴,主要是因肾气不足,久病伤肾。临床治疗以温补肾阳、滋补肾阴、疏肝泄热、清热利湿、补益脾肾为主,效果满意[2]。笔者选取50例慢性肾盂肾炎患者,给予中医疗法治疗,进一步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选取2013—2017年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慢性肾盂肾炎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23~71岁,平均(46.3±7.3)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7年。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22~72岁,平均(47.1±6.5)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观察组。①气滞血瘀型:临床表现为面色晦暗,排尿不畅,腰酸胀痛,急躁易怒,情绪波动,两胁胀满,脉弦细。以行气活血为治则。采用我院郑建民教授临床常用药方:丹参30 g,赤芍20 g,茯苓20 g,栀子12 g,牡丹皮15 g,川芎15 g。②脾肾两虚型:临床表现为腰膝酸软,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尿急,尿频、尿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以健脾补肾为治则。采用我院郑建民教授临床常用药方:黄芪30 g,生山药30 g,熟地黄20 g,桑寄生30 g,牛膝15 g,茯苓20 g。③肾虚湿热型:临床表现为尿急,尿频,腰酸腰痛,口干口苦,饮水不多,五心烦热,舌薄白,脉沉细。以清热利湿补肾为治则。采用我院郑建民教授临床常用药方:黄芩20 g,知母15 g,生山药30 g,茯苓20 g,牡丹皮15 g,泽泻12 g,蝉蜕20 g。

对照组。根据致病菌、药敏结果而谨慎筛选药物。如呋喃妥因肠溶片(山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3936,规格:50 mg×100片)口服,每次50~100 mg,每日3~4次;头孢克肟胶囊(天津医药集团津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932,规格:0.1 g×6片)口服,每次0.2 g,每日2次。14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周。

停药后,嘱咐两组患者多饮水,禁食辛辣食物,休息规律,确保性生活卫生。

治疗结果

1.疗效标准[3]。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尿细菌培养呈阴性,疗程结束后6个月随访,未复发。有效:临床症状改善,尿细菌培养偶呈阳性,疗程结束后6个月随访,有复发。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尿细菌培养呈阳性。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讨论

慢性肾盂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内科疾病,多因细菌感染而诱发,病变累积肾盏、肾盂及肾间质,并随时间发展,致使肾衰竭,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学多采取抗感染的方法治疗慢性肾盂肾炎,但是在缓解临床症状及肾脏损害方面,效果不明显,而研究发现,中医治疗具有明显优势[4]。从中医角度分析,慢性肾盂肾炎主要发病因素是情志郁怒、饮食不节、外感湿热等,多数病变在肾及膀胱[5]。郑建民教授认为本病在疾病初期多表现为湿热、瘀血症状,因湿热久留而损伤正气、耗尽津液及肾精,导致患者表现为不同证候,临床常归纳为气滞血瘀型、脾肾两虚型、肾虚湿热型。

中药治疗慢性肾盂肾炎更重视宏观调理。在中医理论中,慢性肾盂肾炎属“劳淋”范畴,但是临床上对于“劳淋”的诊断不是很清晰,多和结石、尿路感染及尿道综合征相混淆。若患者表现为虚损、腰痛,则易混淆为其他慢性疾病。因此,临床中对于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仍采取西医的诊断方法,争取早期诊断,及时治疗[6]。在本观察中,根据中医辨证理论,结合慢性肾盂肾炎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治疗。本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慢性肾盂肾炎可使用中药治疗,中药可充实脾气,改善机体运动功能,充足正气,活血化瘀,促使血液循环,改善内环境,药效佳,使得肝肾功能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比较困难,采取中医治疗,可补肾清热、行气活血、健脾补肾,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保护肾脏,避免复发。

[1]王波.慢性肾盂肾炎的中医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8):170-171.

[2]吴丽.中医治疗72例慢性肾盂肾炎病人的临床疗效观察[J]. 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12(5):374.

[3]韩志辉,周靖,郑素芬,等.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对老年慢性肾盂肾炎患者肾功能及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35(5):81-83,87.

[4]蒋春波,倪道磊,金伟民,等.滋肾通关古方对慢性肾盂肾炎大鼠尿SIgA和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14,46(4):77-79.

[5]沈铭轩,苏克雷.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研究述评[J].中医学报,2013,28(10):1572-1574.

[6]宋立群,褚志祥.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12,40(1):95-97.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豫中医业函〔2014〕86号)

2016-12-17)

猜你喜欢

肾盂肾炎中医药临床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赵玉庸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经验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老年急慢性肾盂肾炎的护理措施
探究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肾盂肾炎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