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电影的文学性与“文学电影”

2017-11-08高雯宇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9期
关键词:文学性电影

高雯宇

摘 要:电影市场近年来逐渐繁荣,国产电影市场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关于电影创作的讨论也越来越多,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的例子也越来越多,电影作品的文学性与思想性也受到更多的关注,本文对电影文学性与“文学电影”展开探讨,有助于我们对两者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电影;文学性;“文学电影”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1

一、電影文学性的探讨

(一)国外电影文学性的发展

电影可以称之为综合艺术,它融合了其他艺术形式,集百家长处于一身,与电影关系最为密切的当数文学,关于艺术与文学关系的探讨,自电影产生之日起就不曾停止,文学艺术为电影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从文学史的发展历史看,每当出现文学思潮的时候,相应的就会出现电影创作的高峰期。从电影史来看,很多优秀电影作品都跟文学有密切的关系。以法国为例,法国新浪潮时期的左岸派导演,通过与文学家和小说家的合作,再加上导演本身对文学的热爱与自身文学素养,运用摄像机把文学作品以电影的形式表现出来,运用意识流小说的表现手法在电影之上,为我们带来了众多经典电影。如阿伦·雷乃的《广岛之恋》、《穆丽爱》,罗伯·格里耶的《不朽的女人》这些都是那个时期的经典电影。这些电影的创作风格跟好莱坞电影的创作风格有很大的差别,对电影的品质与质量更为看重。国外的“文学电影”发展历史悠久,产生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

(二)国内电影文学性的发展

而我国跟文学作品相关的电影也而非常多,《巴山夜雨》、《牧马人》、《红高粱》等一系列的文学电影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近年来电影的文学性再次受到电影导演的关注,《归来》《黄金时代》等电影的播出让我们看到电影与文学的再次融合。

关于电影与文学关系的讨论一直以来是影视界和文学界的热门话题,主要的观点有几种,第一类是认为电影有电影性的东西,文学有文学性的东西,两者相互之间具有排斥性。影外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电影的文学性是不容忽视的部分,电影能够反映社会生活,具有情怀性与现实人物关系,就具有一定的文学性。电影与文学的关系应当是肯定的,文学的媒介是文字,电影的媒介是视听图像共同构成的,但是电影是可以脱离声音而存在的,这一定默片时代可以正式,电影脱离文学难以发展壮大。

二、“文学电影”的讨论

(一)关于“文学电影”的讨论

西方国家的电影发展历史较为久远,关系电影的讨论和分类也更为全面,以西方传统电影理论来说,并未分设“电影文学”这一类型的电影。但是从电影发展的历程来说,我们也发现有一类的电影难以对其进行分类,进而把它定义为“文学电影”。“文学电影”的含义自然说明电影跟文学有很大的关系,这一类的电影在表现对象、表达方式、叙事规律等方面跟文学作品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不仅能够反映现实社会生活,还有一定的故事性与内涵。“文学电影”具备文学对哲理与人性的深度剖析,我们通常会把它与文艺片联系在一起,但是它跟文艺片又有一定的区别。

(二)“文学电影”的分类

“文学电影”从分类上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文学作品直接改编的电影,此类电影的剧本创作就是来源文学著作,利用镜头再现文学作品的情节与故事,是对文学作品的在创作。第二类是以有关文学的事件、社会环境等为创作表现对象,电影作品具备文学性与人文关怀。

从电影市场来看,第一类的电影作品在我国市场上很多,《红高粱》、《芙蓉镇》、《鬼子来了》、《阳光灿烂的日子》等等,相反第二类的“文学电影”并不是很多,《黄金时代》是一部这种类型的电影,以萧红历史故事为背景,此类的作品还有《小花》、《人到中间》、《青红》、《桃姐》等作品,此类作品虽然不是改编自某一个文学作品,但是具备“文学电影”的特征。另外,并不是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电影都可以称作“文学电影”,如《哈姆雷特》、《夜宴》、《鹿鼎记》、《小时代》等由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都无法称之为“文学电影”。“文学电影”丰富了电影市场与电影种类,同时也起到传递文学知识与文学精神的作用。

(三)“文学电影”发展中的问题

“文学电影”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电影票房衡量一个电影的优秀与否,“文学电影”在观众受众方面并不占据优势,在票房方面很难跟商业大片相抗衡,这跟电影市场的风气与消费者对电影的需求有很大关系,当前电影市场上,消费者对电影的消费往往存在娱乐化的现象,没有考虑到电影对人性与自由等思想探索的层面。另外“文学电影”存在较为深厚的文学性,忽略了电影性,这一点也影响“文学电影”受大众的欢迎程度,电影还是要具备一定的电影性,才能更加吸引观众,讲出好故事,引发人们的沉思。

结束语:

电影文学性与“文学电影”是电影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文学性与电影性之间找到良好的平衡是促进“文学电影”发展的关键。“文学电影”发展过程中文学性是需要保持的,同时也要探索运用何种表达方式与电影生活化的创作,赢得观众们的心,才能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促进“文学电影”的发展,同时,电影创作的文学性才能更清晰的表现。

参考文献:

[1]谷今. 浅析跨文化视野下的文学与电影改编研究[J]. 艺术品鉴, 2016(5).

[2]毕子家.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与电影之间的关系[J]. 科学中国人, 2016(9X).

[3]董焓. 浅析“十七年”文学与电影的跨文化传播[J]. 今传媒, 2017, 25(2):139-140.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学性电影
音乐的文学性探究——以李斯特《旅行岁月》为例
毛泽东诗词文学性英译研究
论《阿达拉》的宗教色彩及其文学性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梁亚力山水画的文学性
18世纪以来西方新闻业的文学性与政论性传统
论胡玫《孔子》编剧艺术得失
莫言文学作品电影改编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