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系统工程的电梯质量风险评估

2017-11-08姜浩然王若菌张智华

科技资讯 2017年26期
关键词:安全对策风险评估风险控制

姜浩然++王若菌++张智华

摘 要:电梯的安全使用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安全。针对电梯系统运行及使用特点,评估电梯质量风险,有利于降低电梯事故影响。从人、机、环境、管理综合角度对电梯进行风险评估。先确定风险评估要素和风险类别,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将风险降低到人们可接受的范围。

关键词:电梯 风险评估 风险辨识 风险控制 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9(b)-0057-02

電梯事故频繁发生,电梯成“吃人”的陷阱,电梯安全令人堪忧,产生了公共安全焦虑。如2015年9月13日下午14:30左右,辽宁省新民市中兴东路富源商厦电梯发生塌陷事故。2016年11月11日下午14:30左右,上海青浦区吾悦广场发生一起意外,一名年仅4个月的男婴不慎从3楼高度的自动扶梯上坠落,送医后抢救无效死亡。2017年2月3日,辽宁沈阳的杨超林和杨勇叔侄二人在乘坐电梯时发生溜车事故,电梯从28层快速下坠到3层,二人当场死亡。这些事故无不突出对电梯事故进行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因此,对电梯风险进行评估,减少由于电梯质量造成的事故风险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随着时代进步,电梯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但其带来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每个国家都对保障电梯安全非常重视。各个国家为了更有效、合理地管理和使用电梯,联系自身国家的电梯使用和管理现状,制定出了保障电梯这类特种设备安全的相关安全标准[1]。目前,我国对于电梯质量风险评估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相对较晚,尚在起步发展阶段。

1 风险辨识与分析

1.1 电梯系统组成

电梯属于特种设备,结构组成很复杂,因此其潜在的安全风险因素也复杂多样。根据电梯结构特点及电梯事故的大量案例分析,电梯的安全风险因素主要分为机械、材料和电气三个方面,三种因素相互独立,又会相互影响,一旦发生电梯事故就会造成人员被困、伤亡等。

电梯由八大系统组成,包括曳引系统(电动机、制动器、减速器、曳引绳、导向轮、绳头组、联轴器)、导向系统(导轨、导轨架)、轿厢(轿厢架、轿厢体)、门系统(轿厢门、层门、开门机、联动机构、门锁)、重量平衡系统(对重、重量补偿装置)、电力拖动系统(曳引电动机、供电系统、速度反馈装置、电动机调速装置)、电力控制系统(操纵装置、位置显示装置、控制屏、平层装置、选层器)、安全保护系统(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端站保护装置)。

1.2 电梯风险辨识与分析

1.2.1 电梯事故三要素分析

危险源是事故的根源和状态,危险是发生事故的必要前提。导致电梯事故的三要素为人、物、环境。

人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人失误和故意行为以及管理失误等。在电梯的运行和管理中,人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在方便人类运输的同时,保护人的安全也是至关重要的。

(1)维护者:许多电梯安装人员工作态度消极不认真,在安装电梯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使得电梯的某些零件在投入运行后不能正常运转,或由于安装位置不够精确造成大量磨损,可靠性降低直至失效,最终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严重后果。

(2)使用者:由于使用者不了解电梯使用的相关知识以及安全意识的薄弱,当电梯发生故障时一心想要快速逃离轿厢,擅自扒开层门,可能会增加故障情况的严重程度,甚至会发生失足坠落事故,造成人员伤害。

(3)管理者:一些电梯管理人员通常为了节省经费,并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对电梯进行定期的彻底检修,还有可能聘请一些不负责任的维保公司甚至一些没有工作证的业余人员对电梯进行检查维修,使得一些安全隐患并未被发现,最终导致电梯事故的发生。

物是指电梯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例如曳引轮磨损、安全装置失效、轿厢驱动门速度过快等,所以可以对电梯的各系统及子系统(井道、机房、轿厢、层门、安全保护系统、电气控制系统、重量平衡系统等)的物理状态(大小、材料性质、运行动状态等)进行危险辨识。

环境是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温度、气候情况、风雨雷电、地震、电磁现象(EMC)、建筑物的状况及用途等。

1.2.2 电梯事故原因类型分析

导致电梯发生事故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涉及一般机械危险状态(如机械部件的破裂;零件或工具的倾斜、倾覆或坠落;机械安全部件的破裂或失效等)。

(2)涉及运动零部件(如轿厢意外或非预期的启动;轿厢超过额定速度等)。

(3)涉及因重力引起。

(4)涉及电气危险、热危险、化学危险。

(5)涉及人机工程学。

2 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系统安全有限次序,提出如下风险控制措施。

(1)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设计电梯,并配置其中相关部件。例如:在本例中,为使电梯在各种情况下都有足够的曳引力,应当按照GB 7588-2003(2015)《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关于满足曳引条件的规定进行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有:轿厢的制动减速度、曳引绳在曳引轮槽中的当量摩擦系数、曳引绳在曳引轮上的包角、载有125%额定载荷的轿厢位于最低层与空载轿厢位于最高层时曳引轮两边钢丝绳中的较大静拉力与较小静拉力等;为使电梯不超载,应当根据电梯安全监督规程有关规定,设计的乘客电梯轿厢面积不超过额定面积的5%。

(2)加强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工作。加强对电梯的日常检查工作是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整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例如:制动轮与制动闸瓦的间隙是可以通过日常的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避免事态的进一步发展。而每月2次的维护保养除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等工作外,检查所有安全装置和电梯功能是否有效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在本例中超载开关的电气有效性验证至关重要,只有保证它的有效,才能确保电梯在规定的载重环境下运行。

(3)定期对电梯进行修理。电梯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不可避免会出现运动部件的磨损和电气部件的老化,为了保证电梯始终处于安全、可靠的运行状态,必须针对相关部件进行必要的调整、清洗、修复、更换,如本例中,制动器接触器和铁芯部件的检查、制动力力矩校核、调速器的检查等工作。

(4)定期进行检测。根据目前国家相关规定,电梯每年必须进行强制性检测,电梯大修后也必须进行检测,检测合格方可继续使用。通过上例的分析可以看到,有些问题使用单位不具备技术能力和手段,维修保养单位容易忽视,定期对电梯进行安全检测是弥补这些不足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杨益.盘点国外老电梯如何保安全[J].安全与健康,2013(8):35-36.

[2] 吴国政.电梯原理·使用·维修[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3] 肖野,徐萍,张颖.简述电梯导轨在电梯系统中的安全性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6):1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18775-2009,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维修规范[S].2009.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TSGT 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S].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安全对策风险评估风险控制
政务网站安全问题及安全防护体系研究
吉林省果蔬冷链物流质量安全对策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风险评估
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
医院财务管理风险及改进措施分析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局限性及其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智能电网中的云计算机应用及安全思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