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斗百草游戏起源与发展

2017-11-08周莹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9期
关键词:斗草时记荆楚

周莹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01

关于“斗百草”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

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四民并踏百草。今人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以菖蒲或缕或屑,以泛酒。

按《大戴礼》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楚辞》曰:“浴兰汤兮沐芳华。”今谓之浴兰节,又谓之端午。踏百草,即今人有斗百草之戏也。宗则字文度,常以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见似人处,揽而取之,用炙有验。《师旷古》曰:“岁多病,则病草先生。”艾是也。今人以艾为虎形,或翦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

是日竞渡,采杂药。[1]

可见,斗百草游戏与端午节踏百草、采杂药习俗有关。康熙十三年湖南营田《李氏族谱》中记载“端午日晨,田夫赤足于草中行,尽沾露谁,谓蹋百草露水,以祛泥中湿热,去夏秋癣痛之苦。”[2]《荆楚岁时记》中亦载:“五月俗称恶月,多禁。”[3]《太平御览》卷二二引汉朝董勋《问礼俗》曰:“五月俗称恶月。俗多六斋放生。”民间认为,端午日百草都是药,草上凝聚的露水具有祛毒、去湿热的作用,人们便在农历五月初五的早晨,赤足或穿上新布鞋,在有露水的草丛中行走,直到足部沾满露水为止,这一活动被称为“踏百草”或者“蹋百草”。另外,端午节正值农历五月,此时南方的气候炎热、潮湿多雨,生长在潮湿环境的蛇、蝎、蜈蚣等毒物也开始繁殖、活跃起来,导致这个时期各种疾病瘟疫开始流行,由于当时人们认识水平有限,还不能解释这种现象,就把这一时期视为“恶月”,又把五月五日视为“恶日”,如果要渡过这个难关,必须采集百草来摆脱厄运,这种活動称为“采百药”。而且农历五月植物花草的根、茎、叶都已生长充分,许多草药更容易获得。《荆楚岁时记》中记载的五月五日这一天“浴兰”、“采艾”等活动也是为了清洁禳毒、祛病禳灾。

人们在踏百草、采杂药的活动中,花草成为天然的游戏工具。“每年端午节群出郊外采药,插艾门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获之余,往往举行比赛,其法以草为器,以对仗形式互报花名、草名,或斗草之韧性,或斗品种多寡,或巧对花草名,多者为赢,兼具植物知识、文学知识之妙趣;儿童则以叶柄相勾,捏住相拽,断者为输,再换一叶相斗。”[4]人们采集花草用来赌胜负,或对花草名,或比赛采集的花草数目、种类、韧性,多而韧者为胜,寡而断者为负。正如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九引宗懔《荆楚岁时记》曰:“竞采百药,谓百草以蠲除毒气,故世有斗草之戏。”可见,到了南朝梁时,“斗百草”游戏作为一种端午民俗被宗懔记录在《荆楚岁时记》中。但斗百草游戏早在此之前便已存在,只是没有完整的文献记载,只能通过一些零星的记载对其进行推断和考察。

唐宋时期,斗百草游戏更是十分盛行。唐代主要的文学样式唐诗中就有许多关于斗草游戏的描写。据统计,《全唐诗》中出现“斗百草”和“斗草”字眼的诗歌就有16首,主要是对儿童和妇女斗草情形的描写,表达斗草踏青的乐趣。其中也有借斗草游戏,表达妇女闺怨情绪的作品,如“斗草怜香蕙,簪花间雪梅”、“有恨簪花懒,无聊斗草稀”、“斗草深宫玉槛前,春蒲如箭荇如钱”,这也说明了唐代妇女对斗草游戏的喜爱,反映出斗草游戏在唐代的盛行情况。另外,到了唐朝末期还出现了斗草赌博的情况,郑谷《采桑》“何如斗百草,赌取凤凰钗”便是对这一现象的描写。

据统计,在《全宋词》中出现“斗草”字眼的词共34首,从这些词作中可看出,宋代斗百草时间不仅限于端午时节,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吕渭老《极相思》“寒食清明都过了”、史达祖《玉楼春》“社前一日”都说明在寒食节、清明节、春社这些节日里斗草也很盛行,可见宋代斗百草游戏集中在农历三月到五月间;另外,宋代关于斗百草的词作,其主题已不单是对儿童和妇女斗草场景的描写,更多的是通过斗草寄托女子春闺寂寞、情怀缭绕之情,有的还暗含春天将尽,表达一种怀旧和感伤的情绪;从汪晫《贺新郎》“开禧丁卯端午中都借石林韵”作词时间和“或道芸香能去蠹,有宫中、斗草盈盈女”句中还可以推断出,到了南宋时期宫中也有端午时节斗百草的风俗。

元明清时期,对妇女春日斗草嬉戏场景的描写类题材甚多,例如元代黄子常词《绮罗香》“绡帕藏春,罗裙点露,相约莺花丛里”、元代张小山小令《柳营曲·明月楼》“斗草踏青,语燕啼莺,引动俏魂灵”、明代吴兆长诗《秦淮斗草篇》“君有麻与,妾有葛与。君有萧与艾,妾有蘅与芷。君有合欢枝,妾有相思子。君有拔心生,妾有断肠死”,其中作品中也包含了女子韶华易逝的春怨春愁,有的还借斗百草游戏传达出女子对意中人的爱恋和相思之情。此外,斗百草游戏不仅出现在诗、词中,还出现在明清小说里,李如珍的《镜花缘》中,作者用一个多回目六千字去描绘草圃中众多才女斗草的场景。在《红楼梦》第62回中把香菱、芳官等人在大观园红香圃斗草的情景写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综上所述,斗百草作为一种端午习俗被记载在《荆楚岁时记》中,此后其流传更加广泛和迅速。这在诗、词、小说中都有所反映。并且随着“斗百草”游戏从民间向士大夫阶层的转变,“斗百草”在形式上也有所变化,不仅作为一种游戏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转变为一种曲调活跃在戏曲舞台,从而变得更有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

注释:

[1]梁宗懔撰、宋金龙校注《荆楚岁时记》,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47页。

[2]叶大兵、乌丙安主编《中国风俗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版,第102页。

[3]梁宗懔撰、宋金龙校注《荆楚岁时记》,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46页。

[4]乔继堂、朱瑞平《中国岁时节令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18页。endprint

猜你喜欢

斗草时记荆楚
李汉超新著《荆楚诗韵》出版
斗草:端午必备小游戏
荆楚老乡敲钟忙
空竹
一只玩具熊的心灵独白——评高源的《一只熊的时记》
《一只熊的时记》创作谈
一只熊的时记
改革开放40年 荆楚弄潮40人
春天
斗草